陳瀅聞言,亦無聲而歎。
如此混亂的局勢,滅國是遲早之事,彼時的吳太妃看在眼中,心裡肯定很不好受。
忖度片刻後,她輕聲問:“進了冷宮之後,您還是在讀史嗎?”
“自是要讀的。”吳太妃輕聲道,似是倦意上湧,面上竟顯出幾分蒼老:“除了讀史,我又花錢買通內侍,尋來不少醫書,再將市面上差不多的藥材都買了來,逐一辨認,以備不時之需。”
陳瀅點了點頭:“這倒也是。既然六皇子死於中毒,您多學些藥理醫理,也是有備無患。”
“我也正是這樣想的。”吳太妃說道,將另一手也擱於案上,兩手支頤,神情變得有些空洞:“雖比旁人多活了幾世,可那時我才發覺,我還是懂的太少,不說別的,那兵法行軍我便一竅不通,偏那時候藏書閣也燒沒了,我想找書來看也沒處找去。那時我便下了決心,下一世定要護著六皇子登基,平西定北,解此困局。”
“那麽,您在第六世時,又是如何做的呢?”陳瀅問道,並未再去追問她第五世的結局。
數王爭霸,內憂外患,破國幾成定局,再往下問,無非是讓吳太妃回憶死時情景罷了,又有何益?
吳太妃卻像頗有談興,並不接她的話,只顧自往下講:“說起來,我第五世的死法也挺奇怪的。你向來聰明,可能猜出殺我者何人?”
陳瀅被她說得一怔,下意識便要說“猜不出”。
可是,話方到口邊,一個念頭卻陡然劃過腦海。
那一刹,一張熟悉的面龐,似浮現在眼前。
“莫非是……”她語聲有些遲緩,語氣也並不是很肯定,停了片息,方吐出三個字:
“長公主?”
“哎呀,你怎麽每回都能猜中呢。”吳太妃笑眯眯地道,複又點頭:“噯,就是她。蕭昭儀在皇城被攻破的時候被亂兵殺了,長公主卻遷怒於我,臨死前捅了我一刀,說是為母報仇。”
陳瀅怔望於她,再一次覺得,無言以對。
數度死生,吳太妃的人生軌跡,已然錯亂到了詭異的程度。
而更讓她吃驚的是,面對某一世的殺身仇人,她在今生竟能由得對方好生活著。
這已經不是心態,而是一種境界了。
“我猜你會覺著奇怪,我怎麽沒報復她們母女,是不是?”吳太妃一語道破了陳瀅所思。
陳瀅自不會否認,點頭道:“是的,坦白說,我很佩服您的胸襟。”
吳太妃“噗哧”一聲笑了起來:“你這孩子,這時候偏又老實得有趣兒。你焉知道我沒報復回去?”
陳瀅聞言,瞬間了然,也自微笑:“原來,您第六世的時候便報復回去了,是麽?”
“那是自然。我豈是那等好性兒之人?被人殺了,自然要殺回去。”吳太妃言笑晏晏。
陳瀅未置可否。
吳太妃也不需她表明態度,仍舊往下說:“第六世醒來後,我仍舊沿襲上一世的路,先救下六皇子,將之養在身邊,其次,便是往死裡整蕭昭儀母女,總要置她們於死地,我才能消了那口氣。”
言至此節,她面上忽爾露出奇怪的表情,似是好笑、又似自嘲:“可教人難解的是,這對母女好似得天保佑,次次都能化險為夷,有幾次我以為她們必要死了,然一轉臉兒,她們又好端端地站在了我面前。”
她扯動唇角,笑得頗是五味雜陳:“我先是不服氣,隻三番五次後,我終是覺出不對,也終是尋了幾個無人打擾的晚上,苦思冥想,將這六世裡發生的事都給想了個遍。”
“那麽,您應該是從中找到了某種規律,是嗎?”陳瀅問道。
“規律?”吳太妃微顯茫然,應是並不太懂她的用詞。
不過,大致意思她卻是明白的,於是,短暫的茫然過後,她便點頭道:“是的,我就是在找那個什麽規律,也真讓我找著了幾條。”
她伸出猶自蔥嫩的手指,逐一細數:“第一,先帝駕崩是改變不了的。我此前也曾試著提醒、暗示,用遍各種法子。但無論我怎樣防范,先帝總會於太康三十七年偶染風寒,而後病重不治;而這第二條麽,便是我逃不出這皇城,也逃不出皇覺寺。”
她笑得泰然,似早對命運的不可逆轉而心平氣和:“從第二世起,每一世我都會試著往外跑,可每當我著手安排時,便總要出點兒岔子,試了不下十幾次後,我終是死了心,知道這是老天爺的意思,總要教我死在這皇城或皇覺寺裡,才算得過。”
她搖著頭,笑容益發淡然:“至於這第三條,便是我不得乾政。無論我做太后的那兩世,還是其余幾世,我所有的能為,皆只在皇城之內, 至於朝堂,但凡我動念,必出大不祥。猶記寧王那一世,我剛想撤掉某位尚書,京城便即地動,此外還有許多怪異之事,我便不一一細述。總之,我只能在后宮這巴掌大的地方騰挪,旁的地兒,我去不得、也管不得。”
陳瀅“嗯”了一聲,很是替她感慨:“太妃娘娘這六世,活得委實不易。”
“是啊,真不容易。”吳太妃也歎氣,靜了數息,複又一笑:“罷,罷,罷,都過去的事了,提它作甚。”
她擺了擺手,將往事揮散,又續起此前話題:“除了前頭我說的那三條兒外,還有一條,也特別有趣。便是那不該死的人,我便怎樣也弄不死。”
“便如蕭太后並長公主?”陳瀅接口道。
“對。”吳太妃微頷首,面上是似有若無的一個笑:“細想來,蕭太后母女每一世都活到了最後,竟是伴我至死。除阿東之外,連著六世能活到最後的,委實不多,蕭太后母女算是其中兩個。”
此即表明,讓蕭太后母女活下去,亦是破解輪回詛咒的要素之一。
吳太妃此時又道:“待想明這四條兒後,我便再沒找過蕭氏麻煩,隻小心教養六皇子,讓他讀史、讀經義、讀兵書,再將那西夷、北疆之大患時常提及,讓他心中有數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