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果然是生疏了。”莫子靜歎息著搖頭:“不僅生疏,且又將你們兩個小輩看得太淺,僥幸之心亦盛,就此鋌而走險、假傳秘令,不想卻中了計。”
語畢,他肅了容,正色語道:“今日事敗,非天之過,我行事輕忽是為其一,陳大姑娘聰明絕頂,是為其二。”
他又微笑了一下,似頗為欣然:“輸在你與阿恕手上,我實是心服口服。”
陳瀅唇角微動,面上的笑容一如往常。
“先生能這樣想就最好了。”她將茶盞往旁推了推,斂袖莊容:“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希望先生能夠據實相告。”
“還沒問完?”莫子靜吃驚起來,旋即又笑:“怪道他們都說,阿恕的媳婦兒是個古怪的,果然怪得很。”
他眯眼端詳了陳瀅一會兒,頷首同意:“好,你問,得說我便說。”
言外之意,不能說的,他絕不會吐露半分。
陳瀅不以為忤,直言道:“當年陛下禦駕親征,大量軍需物資由盛京運往北疆,然而,這其中有一部分被人偷偷截留,並轉運到了康王處。我的問題便是:這截留物資之人,是誰?”
“我還當你要問什麽呢,原來是此事。”莫子靜將衣袖拂了幾下,神色淡定:“此事我並不知悉,因那時候我人在寧夏,對康王殿下身邊諸事所知甚少。”
他眉間浮起幾分落寞,仰面興歎:“聽君所言,便可知殿下當年之謀篇布局,直若羚羊掛角,叫人無跡可尋。只可惜,功虧一簣。”
他悵悵一歎,轉首望向簾外,良久不語。
陳瀅安然地坐著,既未擾他,亦不曾離開。
她相信莫子靜還有下文。
未幾時,莫子靜果又回眸,見陳瀅仍未走,面上便現出滿意的神情。
“陳大姑娘果然聰慧得緊。”他笑著點頭,頗有老懷大慰之態。
陳瀅便道:“等先生說完了,我自然會走。”
莫子靜笑著搖搖頭:“罷了。此生終局,能得與陳大姑娘論舊述今,實是我之幸。只是,姑娘問的那件事,我所知委實不多,唯兩句話爾。”
他豎起食指:“第一句話出自老白。殿下起事前,老白有一次不小心漏了口風,說什麽‘那家夥的莊子可真夠大的,藏進去幾百人不成問題’,一語未了,蛇目男子當下厲聲呵斥他,他遂不曾再說。”
他又豎起第二根手指:“這第二句話,則是九年前聽來的。許是見我殺了裴廣、又殺了那外鄉人,蛇眼男子對我多了幾分信任,曾向我抱怨,道‘京城勳貴多如狗,先王找誰不好,偏將個鼠輩拉入夥。若不是瞧在他起事時幫忙送過東西、又為王妃並小郡王尋得藏身之處,我把他廢了’。”
語罷,他收手攏袖,目注陳瀅:“因須長久潛藏於裴府,我亦自知敗露是遲早之事,是以我從不向他們打探消息,防的就是今日之情形。這兩句話,是我對這最後一問僅知的,更詳細的,我卻不知。”
他稍稍離座兒,如同演員在舞台上謝幕一般,拱手行禮:“好走,不送。”
溫和淡然的語聲,似主人寒夜送客,從容且灑脫。
陳瀅毫無戀棧,起身告辭:“多謝先生解惑。就此別過,後會無期。”
莫子靜舉手一笑,重新落座。
裴恕絕不會放過他,等待著他的,只有一種結局。
這一點,陳瀅知道,他亦知曉。
可即便如此,他卻行若無事,坐下後,施施然揀一枚紫蘿餅,眯眼品嘗起來。
陳瀅亦自轉身,挑簾而出。
雨下得不疾不緩,簷角兩盞絳紗燈在風中搖晃,
青石階被細雨打濕,微光斑駁,雨線隨風,偶爾掃進幾片來,落上裙裾,便是薄薄一層水霧。“問完了?”裴恕正立在廊下,衣衫已然半濕,見她出來,便上前低聲問。
陳瀅向他一笑:“該問的都問了,我待會兒寫下來,你看過便知。”
她四下環顧,將語聲放輕些,問道:“你用什麽法子製住莫子靜的?據我所知,他武技挺高,於情於理、又或是基於他的秉性,他都不該如此老實。”
整個訊問過程中,莫子靜有問必答、極為配合,似完全摒棄負隅頑抗之念,態度好得幾乎失真,頗教人不解。
“我給他飯食裡下了藥。”裴恕厭惡地皺眉,目色一派冰冷:“此等宵小之輩,還不配我動手。 ”
似怕陳瀅不懂,他複又緩下語聲來,細細解釋:“那藥是我前些年從江湖上得來的,跟軟骨散差不多,不過比那更厲害些。中者無知無覺,唯用力時方可知。”
“原來是這樣。”陳瀅了然點頭,旋即又有點好奇:“莫子靜發現自己中藥了麽?”
“我管他知道不知道。”裴恕面上厭色更甚,冷冷“哼”了一聲:“他敢動,我就叫他生不如死。”
陳瀅微頷首,面上神情未動,心下倒也有幾分欽佩。
據說,一個人演戲演久了,一時半刻不演他就難受,莫子靜大抵如是。
方才問話時,他那副坦蕩蕩君子模樣,頗為唬人。可誰曾想,他並非坦然受死,而是根本身無余力,只能如待宰羔羊般老實呆著。
“我還要再去交代他們幾句,阿瀅在此處等我一等。”裴恕輕聲叮嚀。
細碎柔和的聲線,直叫人暖到心尖上去。
陳瀅自是應下,立在階前候他,一面細細咀嚼分析莫子靜的供詞。
裴恕很快便又回轉,一手挑燈、一手執著柄青布大傘,沉聲道:“我還有些事要與阿瀅說,咱們邊走邊聊。”
陳瀅答了個“好”字,步入傘下。
庭院寂靜、雨絲寥落,素紗燈籠流轉出微黃的光暈,映階前碧草綠、傘下一雙人。
“這雨下得可真輕。”陳瀅感慨地道。
濟南地處大楚北方,然今夜細雨,似自江南來。
兩個人沉默地踩過草徑,直到轉過第一重門戶時,裴恕終是啟唇:“之前我們兩個編的那個假消息,如今倒有一小半兒成了真。”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