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薛萬均班師回朝,已經是這一年五月中旬。朝會上,李世民除了升官,還賜給他一座大宅子。修整一兩日後,薛萬均一家便都搬了進去。
新的府邸,牌匾上掛著的還是永安郡公府,不過面積卻是比以前的大了一倍,門口還放著儀仗,顯示著主人家的不平凡。
長興坊離著通衢大街就隔了一條街,薛萬均參加朝會的時間也縮短了小半。坊的南邊是永樂坊,裡邊就有薛萬徹的府邸。
從府裡出去,往北走不過三分鍾,就可以看到萬年縣縣衙,若是今後薛光裕闖了禍,薛萬均領人倒是挺方便的。
搬到了新府邸後,張氏三人各寫了一封信送到顧府,連帶著薛萬均都寫了一封。六月三日一早,會稽城的城門打開後不久,就送到了薛光裕的面前。
薛光裕倒出信封,看到薛萬均的來信時有點詫異,不過首先的還是打開了母親柳玉的信。內容與往日差不了多少,跟他說了搬家的事,也在催他,希望他能在貞觀三年的上元節前回到家中。
小家夥薛曦,對於大兄帶回去的東西很滿意。這全是因為薛明還小,帶回去的東西大半進了她的肚子裡,只有一小半的玩具分給了他。來信,也是讓他再帶點好吃的東西回去。
張氏沒有寫太多,內容相差也不大,倒是另外寫了一封信,是給顧謹瑜的。薛萬均猜測,內容差不多是讓顧謹瑜放他回長安之類的。
最後,薛光裕拿起薛萬均的信來。打開來看,發現上面就寥寥可數的幾個字……。
信的內容,讓他走之前,替他拜訪他在江東的一位好友。
等到薛光裕寫完回信,讓人送走,已經是未時。閑來無事,薛光裕便領著陳義一起,準備到其他坊的酒肆裡聽聽那些“閑言碎語”。
還沒有走出門,謝文義就在身後叫住了薛光裕。
“光裕兄,你這是要出去?可否帶某一起去?在這府中呆久了,也著實無聊。來了這麽久,還未曾好好逛過這會稽縣呢。”
“當然可以,一個人閑著也是閑著,不如一起過去,我們倆也可以好好聊聊。”薛光裕見他身後少了王何這個跟屁蟲,也樂意跟著這些他這個“下屬”一起走走、聊聊。
聽到薛光裕同意,謝文義跨著步子,趕忙跟上來。三人一起出了府門,由薛光裕帶路,朝著酒館走去。
會稽城自古以來就是重鎮,也是繁華之地,比起蘇州城也是差不了多少。再加上北方幾百年連續不斷的戰亂,大量人口的遷移,使得長江以南的地區得到很大的發展,經濟重心不斷的南移,會稽城也因此得了不少的好處。
時至今日,會稽城也成為一個中轉站,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在這裡落腳,買賣貨物,再去往其他的地方。
因為這個原因,城中的旅店、酒樓比著其他城多了大半。當然,風花雪月的去處自然也是多了不少。
作為會稽城裡首屈一指的大酒樓,同福酒樓佔了整個昌民坊的十六分之一,坐北朝南,立在坊的十字路口出,吸引著南來北往的商人、士人。
這也是薛光裕最喜歡來的一個地方。在這兒用膳的,都是手裡有著幾個閑錢的讀書人和走南闖北的商人。除此之外的,根本進不了這個門。而這兩類,恰恰又是了解信息最多,又有各自見解的人。
剛進了門,就有眼尖的酒博士瞧見了薛光裕。趕忙地小步跑過來,一路跟著薛光裕,諂媚地問道:“小郎君來了,
今日還是跟往常一樣?” 薛光裕淡淡地回道:“對,與往常一樣,再多添一副碗筷。”末了,又接著問他:“某的那張桌子可留著。”
“留著,留著,一直留著,就等著小郎君過來。”酒博士微微彎著腰,笑眯眯地回道。
“那行,沒你什麽事了,某等自個過去,你快去廚子那催促著點。”邊說著,邊拋過去了一小塊銀子。
酒博士接過,偷偷掂了掂,有二三兩的樣子:“好勒,小郎君等個兩三柱香,菜馬上就來。”
說完,帶著美好的心情,從薛光裕身邊離開。這幾個月來,同福酒樓裡的夥計都知道了薛光裕這麽一位出手闊綽的小郎君,每次來都是點同樣的菜,坐同樣的位置,給的銀子也有兩三倍那麽多,扣除了酒樓要去的,自個剩下的至少也有半貫,抵得上他們兩三個月的生活了。
拿著這錢,酒博士心裡美美地想著,等黃昏關了門,得找個地方樂呵樂呵。
在金錢力量的驅使下,菜肴很快送了上來。一碗羊肉湯,一盤魚鱠,一隻烤鵝。足夠薛光裕在這裡悠閑地坐幾個小時。
見菜上來,薛光裕便動手拿起筷子享受食物。
謝文義正要說什麽,剛剛開口,就被薛光裕止住了:“謝兄莫急,先填填肚子,聽聽這些人怎麽說的,等吃的差不多了,我們再聊聊。”
謝文義聽了,點點頭,拿起筷子,邊吃,邊聽著這酒樓裡人們的議論。
薛光裕選的位置,在酒樓二樓,稍稍一抬頭就可以看見樓下的食客,走幾步就能看到樓外來來往往的行人。
酒樓裡最有趣事,便是聽著商人們聊著不對等的信息,鬧上幾個烏龍,有時候你神神秘秘說出來的消息, 卻是對方早就聽過的。
有從長安出發,經過巴蜀、江右再到江左的商人,還在談著三四月時李世民親口吃下蝗蟲的事。
有的,則是聊著剛過去沒多久的朔方之戰,消滅梁師都,打的突厥落花流水……
至於士人,大多與薛光裕一樣,坐在二樓,不屑與底下的商人們坐在一起。
或是高談闊論,討論著國家大事;或是三三兩兩湊在一起作出幾首詩詞;也有些不務正業的,湊在一起討論著昨晚的風流韻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酒樓裡討論李世民奪位不正等等的言論越發的少了。
薛光裕剛來這會稽城那幾天,在這酒樓裡總會聽到士人們的猜測、懷疑。李世民對李建成的抹黑,能夠騙得了後人,卻騙不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他們,甚至覺得李建成做的會比李世民更好。
這也是李世民為何急忙刷著政績的原因,他要這天下人知道,他比他的大哥更合適。
這也確實又很大的成效,兩年來,李世民的政績越發的好看,這種質疑和懷疑也漸漸地消失了。
李世民的勵精圖治,再加上能臣猛將的輔佐,種種措施下,使得大唐子民對於未來充滿了向往、激情。
薛光裕聽著聽著,心裡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在暗暗歎息:“若是貞觀四年後,李世民不因為這短短四年的成績而驕傲,不去迫不及待地想要顯示自己的功績,為了天可汗的名頭,也不會為日後唐朝的衰敗埋下伏筆。”
正想著,外面一陣嘈雜,酒樓裡的人都向著門外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