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院裡念書的人,首先人品上過得去,其次也比較單純,算學的水平也過得去。這是曹記的人最看中的幾點,所以他們願意招書院的學子,不願意直接找城鎮上的,就怕被家族裡其他人鑽了空子,把自己人安排進曹記裡去。
不過杜家小大房跟曹記那些人都沒關系,如果杜錦寧舉薦過去,即便賣她一個面子,曹記也會試用一下。有杜雲翼這個老帳房在後面撐著,杜錦程想來也能把這差事給拿下來。
張氏一聽很高興:“那我就替你大哥謝謝你了。”雖說杜錦寧沒介紹杜錦德進書院去,叫她心裡有些失望。但能幫杜錦程找到一個帳房的事兒做,她還是十分滿意的。
自打縣試之後杜錦程落榜,他們也想給他找個帳房的差事做。但杜錦程年輕,從未做過帳房,別人就不大願意要。有願意要的,又是那種小作坊,動不動就倒閉的。曹記書印在縣裡算是做得比較大的印刷作坊,歷來生意都不錯。如果能進曹記去做帳房,那是難得的好差事,薪酬高,還極穩定。
杜錦寧一笑,又解釋道:“我知道大伯和大伯母想要讓大哥、二哥到書院裡來念書。但書院有書院的規矩,我當初進書院時就被人多番刁難,有人指責山長徇私。我後來通過無數場考試才能留下來的。所以書院並不是山長一人說了算的。再者,現如今丁班的都是十一二歲的小孩子,最大的十四五歲。大哥、二哥即便進去了,想要讀到甲班,還不知道得什麽時候。而書院的規矩是念到了甲班才去參加科考,如此一來,大哥、二哥進去不但沒什麽好處,反而因為書院的規矩連去科場碰運氣的機會都沒有,倒不如留在外面的私塾還好些。”
這話十分在理,張氏心裡那一點點遺憾被她這麽一說,也煙消雲散了。
她的兩個兒子,最小的杜錦德都差不多十七歲了。就那麽個榆木腦袋,進了書院就算把胡子讀白,也不一定能進甲班。
這麽一想,張氏越發地感激杜錦寧,當即道:“等你二伯這事了了,我們請你們過去吃頓飯。到時候讓你大哥感謝你一番。”
“自家兄弟,不用這麽客氣。”杜錦寧搖手。
張氏接著又道:“你打算什麽時候回村,我跟你大伯陪你一起去吧。”這就是投桃報李了。
杜錦寧連忙點頭:“明日書院沐休,我跟我娘辰正時分在書院門口等著你們。”說著站起來朝張氏作了一揖,“多謝大伯母為我們著想。”..
張氏嚇了一跳,連忙也站了起來,嗔道:“你這是做什麽?你替你大哥介紹那麽好的差事,大伯母還沒給你行禮呢。我陪你們回一趟老家又算得了什麽。”
“大伯母是長輩,錦寧豈敢受伯母之禮。”杜錦寧把話說清楚,便打算告辭了,“如果大伯母沒什麽事,我就先走了。”
“嗯嗯,我也準備走了。你先行一步,我隨後就來。”
張氏看著杜錦寧離開了茶寮,又等了好一會兒,這才起身匆匆回家。
第二日,杜錦寧和陳氏按時到書院門口時,就看到杜雲翼和張氏早已在那裡等候著了。他們順便還在城裡雇了一輛騾車。
見了兩人,張氏忙上前熱情地招呼著,見陳氏手裡提著個籃子,趕緊叫杜雲翼:“去將三弟妹手裡的東西接過來。一個大男人,沒個眼力界兒。”
從前杜家小大房夫婦倆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平時杜雲翼回去,連個眼角都懶得給她們小三房。這會子見兩人滿臉堆笑,如此熱情,陳氏著實不大習慣。
她連連擺手:“不用不用,不重。”
“要的要的。他們男人力氣大,提點東西是應該的。”張氏上前親手接過籃子,轉手塞給了杜雲翼,“去,放到車上。”
張氏這人假清高,要是以往,她還會端著架子,即便有心跟小三房交好,也不會這麽上趕子巴結。
但見過杜錦寧那翻雲覆雨的本事,隨手又給杜錦程找了個好差事後,她的態度就完全改變了。
有張氏和杜錦寧在,即便杜雲翼和陳氏同乘一輛車也不打緊。再說莊戶人家可沒那麽多講究,以前鄭林那輛騾車裡,要是沒有別的客人,僅僅坐著同村的陌生男女也不是沒有。
四人上了車,張氏跟陳氏坐在一起,兩人一路拉著家常,聊的無非是杜方菲和杜方芸的親事和嫁妝。
“你倒好,找了個童生做女婿。果然寧哥兒出息了,幾個姐姐也跟著享福。”張氏說這話的時候,打心眼裡羨慕。
因杜家小大房門戶不高,她隻給杜方芸找了個做小生意的夫家。現如今婚期已定了,就在杜方菲後頭。
杜方芸這門親事是早兩年就訂下的,本來婚期在杜方菲前面。張氏原先有意跟小三房交好,不願意讓杜錦寧不高興,在知道杜方菲也訂了親,並且成親的日子是在秋天時,便將婚期往後挪了幾個月。
“只要家裡人好,自身又肯上進,會疼人,做什麽的都一樣。”陳氏笑道。
“所以說, 三弟妹你是個明白人。”張氏說這話的時候,心裡一陣唏噓。
陳氏這人要腦子有腦子,要相貌有相貌,要不是丈夫死得早,又遇上那樣的公婆,不定日子過得如何好呢。
不過現在也不賴,有寧哥兒這樣的兒子。
陳氏和張氏這頭聊著家常,被妻子千叮嚀萬囑咐的杜雲翼也不好跟杜錦寧就這麽乾坐著,便以大伯的身份,問了他在書院的一些情況。
聊著天,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沒過多久,騾車的速度就慢了下來,車夫在前面喊:“前面就是桃花村了,你們是在路邊下車還是駛進去?”
張氏不待杜雲翼開口就道:“駛進去,提著東西不方便。”又對杜雲翼道,“你告訴他怎麽走。”
不一會兒,騾車在杜家門前停下,杜雲翼先下車,把東西先提了下去,這才扶了張氏下車。張氏轉回身便扶陳氏和杜錦寧下車。古代農家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