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青詞連連(上)
“洛水玄龜初獻瑞,陰書九,陽數九,九九八十一,數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逸城有感”。

 “聖德廣運望如雲兮,臨照四方光八表兮,萬斯年旦……”。

 ……

 數日前,嘉靖帝曾下旨:朝廷要舉辦一次道教盛典,在京六品以上,地方四品以上品佚者皆可呈上‘佳作’。

 眾所周知,嘉靖帝喜好青詞,此令一出,朝廷上下皆是蠢蠢欲動,頓時城中一片“文意盎然、青詞連連”。

 青詞,又稱青辭、綠章,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以駢儷體(對偶法)為主,因用紅色顏料寫在青藤之上故而得名,要求形式工整、文字華麗。

 原本是道士寫給上蒼仙人的,寫的玄乎其玄、神乎其人,但由於寫的文人多了,青詞竟慢慢形成一種文體,而不再是道士的專利。

 寫的人多了,青詞體,已遠遠失去其原本的意義。

 真正的青詞文體始於唐朝,洪武帝曾下過禁令,但之後很塊複開,因嘉靖帝偏愛此體,由此使得擅長此體者飛黃騰達、平步青雲。

 譬如,夏言、嚴氏父子,徐階等人,這些人在私下得到一個稱號“青詞宰相”。

 當然,說起青詞,還有一人不得不提,那便是如今的禮部侍郎,袁若筠的老爹袁煒,據說他能在短期內連連升遷,正是得益於青詞方面的才華。

 科舉,憑文章得一生榮華,寫的一篇青詞體,博得一世富貴。

 不可思議……

 除了‘大禮儀’之爭外,對青詞的偏好,恐怕也是嘉靖朝的一大特色。

 所謂上行下效,即便沒有旨意,各級文武對青詞的研讀早就爛熟於心,而此次所謂的道教盛典,無非也就是換個由頭而已。

 諸多衙門之中,說到文采飛揚,文人的臥虎藏龍之地,非翰林院莫屬:俗語說天下文采過人之人,要麽在翰林院,要麽出自翰林院。

 相比而言,國子監還差了許多,監生當中能入三甲的自是優中之優,而三甲當中能入翰林院的又是一層選拔,除了修撰、編修以外,還有庶吉士。

 高手中的高手啊。

 “仲老弟,你文采過人、才思敏捷,此次盛典,準備什麽佳作?不要藏著掖著吧?”,翰林院一名費姓庶吉士與仲逸同在國子監讀過書,二人的關系自然親密些,開開玩笑也是可以的。

 此人名叫費思應,個子不高,體型有些發福,倒更像個富商。但人家可是正經宦官之後,要說文采還是有的,但要說過人之處嘛。

 呵呵……

 仲逸微微一笑,盡量掩飾住眼神中那一絲的不屑之情:“費兄言重了,令尊高居禮部郎中,文采過人自不用說。費兄出手,想必那才是佳句連連,兄弟我早就想一睹為快啦”。

 此處並無外人,費思應也不必掩飾:“既然仲老弟有此雅興,那兄弟為也隻好獻醜了”。

 “丹鳳雙呈祥,雄鳴六、雌鳴六,六六三十六,聲聞於天,天生嘉靖帝,長生不老”,費思應搖頭晃腦,既怕別人聽到,又欲向仲逸顯擺,竟弄出一副滑稽的模樣。

 “好,費兄果真文采過人、妙語連連,讓兄弟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仲逸連連豎起大拇指。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靠一篇青詞想混個出頭之日自不用說,但這內容確實有些露骨。

 天生嘉靖帝?太有才了……

 “仲老弟,此處就你我二人,也不必遮遮掩掩,快幫兄弟琢磨琢磨,還有什麽地方需要修改?”,費思應滿臉堆笑,心中卻打著算盤:仲逸的文采遠在他之上,一定會指點一二。

 “費兄,你這不是為難兄弟嘛,這種文體,兄弟我並不擅長啊”,仲逸急忙推辭。

 “兄弟,你可知道,此次盛典是多少人改變命運的機會?若是能得到聖上垂愛,升個一官半職的,不在話下”,費思應歎道:“否則就一輩子呆在翰林院,何時是個頭啊?”。

 見推辭不過,仲逸隻得向他點撥一句:“費兄,以兄弟之意,何不將‘長生不老’,改為‘萬壽無疆’,可好?”。

 “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費思應來回踱步,嘴裡嘀咕半天,最後恍然大悟道:‘妙,妙啊,仲老弟你真是……’。

 “費兄,在下還有些事處理,先走一步了”,仲逸已轉身離去。

 ……

 才躲過翰林院的費思應,原本想回家躲個清靜,卻不成想早就有人在等著他了。

 好在來者不是別人:樊文予、李序南。

 “仲老弟,你可算回來了,這次你一定要幫幫為兄啊”,論起文采來,樊文予確實差了點,自從做官以後,他的心思就不在這舞文弄墨上了。

 人各有志,原本就不喜一套文縐縐的樊文予,當初學貫古今、詩詞歌賦也只是迫於無奈,此刻自然要犯難了。

 “這有何難?以李兄的文采,那簡直易如反掌,找他更合適”,連日以來,都是四六對偶之句,仲逸實在無心繼續。

 李序南聽的此言,連連搖頭歎息:“兄弟有所不知,我也正為此事發愁,我們戶部那些同僚,論文采,哪能與翰林院和禮部比?”。

 原來,戶部的一名郎中,已暗示李序南替他作一篇。

 “什麽?這種事還有代筆的?”,仲逸笑道:“那李兄不止要寫兩篇吧?慘啊……”。

 “代筆怎麽了?這有什麽大驚小怪?”,樊文予不以為然道:“你們沒聽說人議論嘛,當朝首輔嚴閣老,他的不少佳句就是其子嚴士蕃代筆,保不準,這嚴士蕃也有人代筆呢”。

 “看看?樊兄如此一說,還用我說什麽嗎?”,見樊文予如此一說,李序南倒省事了,他隻得向仲逸做個無奈的表情。

 呵呵,仲逸心中暗暗一笑:今日翰林院費思應所寫“佳作”,不就由他代筆了一句嗎?

 “朝廷的旨意是,自願奉上佳作者,自願,並非必須要作啊”,仲逸簡直無語了:‘要不,咱們就不寫了吧?’。

 “那可不行,為兄剛剛做了刑部六品主事,此次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樊文予立刻著急了:“仲老弟,我的仲賢弟,此事,你必須要幫忙,否則為兄就不走了”。

 哈哈哈哈,李序南都替仲逸擔憂。

 “樊大人不必著急,說是青詞,不就是一篇文章嘛”,三人正在交談之際,卻見仲姝走了進來。

 “青詞體,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上天祝詞,只是一種文體而已,無非就是填充一些歌功頌德,玄乎神乎之言而已”,見眼前三人為此發愁:有的不願寫,有的是不會寫,仲姝無官無職,隻論文筆,她反倒輕松許多。

 “仲姝姑娘,你說的太好了,早就聽說你文采非凡、妙語連連,若真能幫樊某這個忙”,樊文予如同見到救星,一時激動所致,卻不知該說什麽:“到時,絲綢、首飾,你隨便挑”。

 哈哈哈,李序南與仲逸更無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