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略》第三百一十三章 君臣好商量
京城,冬日。

 數日後,仲逸終於接到旨意:去面聖。

 這是他出獄後第一次面見皇帝。

 相比以往,此刻,他心裡卻沒有了底。

 不用說,朱厚熜派人傳喚,絕不是僅僅讀讀書、談古論今那麽簡單。

 前些日子,韃靼直逼京城之事早已終結,對大同的調查也蓋棺定論。

 如今,仲逸出了大牢,還做了翰林院六品侍讀。

 然而,關於仇鸞貪墨銀兩、丁汝夔罪不至死的傳言,卻還只是傳言。

 傳言這東西,往往起初還有些嚼頭,日子久了,就漸漸沒味了。

 自從前幾日師父凌雲子道出此次入獄、再出獄的緣故後,仲逸心中多了一個詞:權謀。

 這個道理再明白不過:若‘謀’缺了一個‘權’字,那得出的結論往往與預期相差甚遠。

 但若一個從未在朝廷做過事,亦無半點權勢的人,讓他來運作權謀之術,簡直癡人說夢。

 有些東西,僅憑讀書與傳授是無法取得真諦的。

 對仲逸來說,翰林院看似並無實權實職,既無吏部考核百官之權,亦無戶部掌管天下錢糧稅賦財權,那怕是刑部治下的刑獄,工部的工程建築等。

 不過,翰林院有陪皇家讀講之便利,又有侍詔之權,距離皇家之近,倒也不失為一種便利中的便利。

 不管是之前的庶吉士,還是後來七品編修,再到如今的六品侍讀。

 對仲逸而言,他腳下之路,就要從翰林院開始。

 “知道朕今日為何傳你來嗎?”。

 “微臣不知,請萬歲明示”。

 “在牢中呆了幾個月,變得成熟許多,看來朕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

 仲逸:……

 朱厚熜從來不會把話說透。

 至少,不是那種一聽就能聽明白,而且不會有第二種解釋。

 作為臣子,仲逸只能選擇沉默,或無法立刻回應。

 “據錦衣衛的人報,現在城中流傳一種說法:仇鸞貪墨銀子,而且數目不小,原兵部尚書丁汝夔罪不至死”。

 朱厚熜一如往常平靜,言語間並無豪言壯語,更不會動則大怒,大多時候,他也就是微微一句:“對此,你怎麽看?”。

 我怎麽看?

 仲逸回稟:“微臣剛出獄,還未曾上街轉,未曾聽到那些流言”。

 “那你說說,仇鸞該不該不該殺?丁汝夔該不該留?”。

 朱厚熜心裡最清楚不過:這才是二人談話關鍵之處。

 既然話說到這個地步,也無須遮掩了。

 “據微臣在大同核查所得,仇鸞有幾大罪狀:向韃靼俺答賄送財物,才使韃靼兵放棄大同,移兵東去。此外,還有消極應戰、報送假捷報,掠搶百姓財物”。

 “哦,對了”,仲逸繼續道:“這些,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石成、石大人皆知曉,當初我們二人一起辦差,那些人證、物證都交由他處置”。

 話已至此,仲逸已做好最壞的打算:那怕到此為止,也最起碼說出心裡話。

 “哦?那你說說,丁汝夔為何不能殺?”。

 朱厚熜並未糾結仇鸞之事,反倒問起丁汝夔。

 “丁汝夔指揮無方,無功有過,但罪不至死”。

 仲逸補充道:“可據說他是得嚴閣老的授意,才導致城外百姓被殺,軍心大亂。要處置,也該要懲治首惡,那就是內閣首輔嚴嵩”。朱厚熜笑道:“聽說?要有確鑿證據才行,這個道理就不用朕解釋了吧?”。

 一時不知此話到底何意,仲逸顧不得許多:“丁汝夔之事,微臣並未查實,但仇鸞罪狀件件屬實,此外,他當初能做上宣大總兵、平虜將軍,也是向嚴士蕃賄送財物才……”。

 “放肆,他嚴士蕃何時有這麽大的權利?”。

 一向和顏悅色的朱厚熜,終於怒道:“難道。你是說朕用人、識人不明嗎?”。

 “微臣……,不敢”。

 早有準備,仲逸對眼前的龍顏大怒,似乎沒有以往那種反應。

 “不敢?還有你仲大人不敢的?當初保定府博野縣繆家被殺一案,查出近二十個朝廷命官。此次去大同,你就要處置一個太子太保,還有內閣首輔”。

 朱厚熜臉色緩和了許多:“好大的手筆,照這樣下去,朕都要被你處置了”。

 仲逸:“微臣絕不敢,朝廷有規矩,聖上委以差事,微臣只是依照《大明律》來辦差,並無其他想法”。

 “大明律?”。

 朱厚熜大笑道:“我看你這是‘大明略’吧?”。

 仲逸一臉愕然:“微臣不解,請聖上明示:何為大明略?”。

 這麽一問,倒讓朱厚熜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他略加思索,而後直言道:“為我大明而謀略,所用之謀,皆是陽謀、明謀,而非惡謀、陰謀”。

 精辟啊。

 仲逸心中暗暗一驚:果真是天子,隻言片語間,竟有如此高論。

 有的時候,仲逸甚至都覺得,聖上的謀略,高到令人汗顏。

 “聖上之言太過深奧,微臣一時不甚解,只是眼下這差事……”。

 與天子談論謀略之道,弄不好是要玩出人命的。

 尤其,意見不合時。

 “丁汝夔與仇鸞之事,朕心中有數,今日,就到這裡吧?”。

 朱厚熜突然顯出一副疲憊的樣子。

 面聖機會難得,仲逸急忙追問道:“微臣鬥膽,不知聖上如何處置這二人?”。

 “此刻,時機還不成熟。無罪之人,死了也能有個說法。有罪之人,挫骨揚灰,也要讓他遺臭萬年”。

 朱厚熜打個哈欠,懶懶歎道:“幸好你在翰林院,若讓你做了禦史,朕有苦日子過了”。

 說了半天,就是這樣一個結局?

 仲逸心中一陣不悅:面聖,也不過如此。

 既然皇帝刻意製衡當下各方勢力,那就靠自己的力量,來打破這種格局吧。

 這倒嚴的第一把火,就由我來燒吧。

 “啟稟萬歲,微臣還有一事相求。自從到了翰林院,總覺所學淺薄,尤其對各地民情知之甚少,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仲逸也顧不得朱厚熜一臉的疲憊,繼續稟道:“微臣想到漠南一帶走,將那裡風土人情、地理地貌記錄下來,日後,也好為朝廷獻計獻策”。

 末了,他補充道:“即便在翰林院,也能寫出真正反映我大明風土的文章來,更能將各位先賢著作深刻領會”。

 “哦?那說說看,你想到哪裡去看看?”,朱厚熜反問道。

 仲逸直言道:“榆林衛,聽說那裡地貌特別、地形特別,且與韃靼所在的北漠相鄰,細細查看一番,定有收獲”。

 “你能處處為朝廷所想,且能懂得聖人之道:從書中來,最終又從書中走出,朕心甚慰”。

 ‘不過?’朱厚熜微微搖搖頭:“眼下,你剛出獄,又新領翰林院侍讀的差事,等熟悉一段時日,再說吧”。

 “退下”。

 仲逸還欲進言,卻被一旁的侍候太監製止。

 也隻得告退了。

 出門之際,他見一名太監匆匆進來,端著一隻木盤,上面一個藥罐,旁邊一隻玉碗。

 朝中人人皆知, 除青詞外,這位皇帝還有一個愛好:煉丹。

 其實,這兩者都一樣,都是為長生不老。

 丹藥這種東西,長期大量服用,反而更令人疲憊,也會生出其他病來,甚至一命嗚呼。

 這麽簡單的道理,連尋常百姓都懂,深諳帝王之術的朱厚熜,卻為何樂此不彼呢?

 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時而清楚,時而糊塗。

 這種人,更難琢磨。

 …………

 翰林院,仲逸回到那溫暖的屋中,程默立刻為他備好茶水。

 與外邊的呼呼冷風相比,翰林院更像是避風港。

 紅紅炭火,茶香飄逸,仲逸再次盤算著方才面聖之事。

 從朱厚熜言語來看,他似乎還是在等一個機會,但到底是什麽機會?

 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去榆林衛,反而多了幾分把握。

 至少,他沒有拒絕。

 這把火,就從北邊燒起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