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來個大手筆
夜幕下,一個身影再次來到大街之上,此處雖是西北重鎮西安府,但仲逸那雙腳下生風的本事絲毫不遜。

 當然,此時無需要使出他那出神入化的輕功,無非是稍稍打聽而已,西安府格局四方正正,方向感再差的人也很難迷路。

 白日裡有大頭等同行,自然無法隻身前往,利用羅英上街為家中買些特色禮物的便利,想法打聽到西安府夏通判的住處,此刻便可直往。

 根據之前在外叔公府上商議:仲逸稍作一番喬莊,不過只是粘了些胡須,發須稍顯灰白,面目蒼老些,顯得上了年紀。

 此乃師姐所教。

 簡單修飾,也就是預防夏府中有人走漏消息:那來找夏通判的也是個看上去年紀約莫是四旬左右的男子,絕不會想到是年紀輕輕的仲逸。

 一府之中,除了知府之外,同知與通判自是眾人最為熟知之人,況且通判一職掌管糧田、水利、刑訟,當地百姓得知也不足為怪,打聽到此處也不是什麽難事。

 眼前一座普通的宅子,雖住著朝廷命官,但即便按照朝廷的規製修建,那也只是個六品的規格,自然氣派不到那裡。

 “這位先生?你是?”,一陣敲門聲後,一名管家模樣的老者緩緩打開院門,只是仲逸這張生面孔從未見過,不知所為何事?

 仲逸規規矩矩道:‘在下是受人之托,前來拜見夏通判,還勞煩老伯通報一聲’。

 末了,仲逸補充道:“此事,在下只能見了夏通判之後,才能說明”。

 管家快速打量著眼前的這名男子,見他舉止大方,儀表堂堂,十足一個書生學究模樣,並未有惡意,況且夏通判府上也常有些陌生人造訪,他這才緩緩開口:“先生稍後,老奴這便通報”。

 片刻後仲逸被帶到客房,管家回話:“夏大人立刻就到,請先生稍後”,之後他奉上茶水便緩緩退了出去。

 從進院後,仲逸便細細打量一遍:小院中規中矩,樸實無華,並無彰顯出格之處。再看看這間屋子,擺設極為簡易,除去必要的桌椅之外,能看到的只有牆上那僅僅是裝飾的字畫而已。

 都說這地方官油水肥差,比京官來路多,雖是六品,但這夏通判確實一切從簡,難免有些寒酸。

 此舉著實難能可貴,果真是外叔公的故交,但願不虛此行。

 “請問這位先生,深夜造訪,不知找夏某所為何事?”,片刻後,一個身影走了進來,見到仲逸後便問詢起來。

 來人四旬之余不到五旬的年紀,中等個子,長得還算精神,只是或因西北風沙所吹的緣故,皮膚看上去有些黝黑,一臉的樸實相:“夏某好像從未見過先生,不知先生是否是西安府人氏?”。

 先生?仲逸心中暗暗發笑:“這個先生與在蠡縣縣衙做幕僚先生時的稱呼全然不同:做幕僚是身份所致,不管在小的年紀,都的稱一聲仲先生,而此次全是喬莊所致,皆因年紀的緣故”。

 “夏通判果真好眼光,實不相瞞,在下是從京城而來”,說著,仲逸從懷中掏出信來:“這裡有刑部文大人書信一封,請夏通判過目”。

 “是文泰兄,有些年月沒見面了”,見字如面,才看個開頭稱呼,夏通判便知道了寫信人的身份。

 “莫非?你就是信中所提的王管事?”,夏通判看完信後便抬頭望著仲逸:“既是文兄所派你來府上,又是隨身攜帶書信,想必先生是文兄身邊所信之人,不會錯的”。

 仲逸急忙上前道:“對對對,夏通判所言極是,只是文大人為您安全所慮,這才讓在下深夜造訪,多有冒昧,只因那嚴氏位高權重、黨羽眾多,我們要小心從事才是”。

 夏通盤微微搖搖頭,一臉輕松的樣子:“小心固然無錯,只是這裡不比京城,嚴家的勢力雖大,但這西北之地,他也管不到一家一戶”。

 如當初在文府時外叔公所說,這位曾經的五品京官,只因得罪了嚴氏,被貶到這西安府做了六品的通判,起初還有事失意,時間久了,反倒覺得自在,平日裡少了些小人使絆,未嘗不是一種安慰。

 “至於這藥材之事,夏某倒是聽說些”,夏通判若有所思道:‘在這西安府裡,除了那個安知府外,其他倒是並未聽有誰是嚴氏一派,難不成是他派人送禮?’。

 仲逸初來此地,對於這西北之事不甚清楚,此等場合自是少說多聽,更不得隨意表態。

 “哦,對了,最近聽說下邊有兩個知縣倒是蠢蠢欲動,似乎想通過安知府這條線巴結上嚴氏”,夏通判是個直爽之人,或許是因為文泰的緣故,言語間並無遮掩:

 “當然,這都是聽說的,並沒有真憑實據,畢竟這裡不比京城,地方小,好多事情傳的很快,更何況有的人到處托人找關系,這條線不行,便想著另外的山頭,如此就更讓人知曉攀附之意,在知府衙門裡,也就不是什麽秘密了”。

 夏通判如此坦誠,仲逸見狀便補充道:“那不知陝西布政使司這邊,是什麽情況?那個安知府與布政使還有按察使之間是否瓜葛?”。

 “王管事果真是從京城來的,一語可擊中要害,”,夏通判雙眉微皺:“按察使司那邊好像倒沒聽到這什麽風聲,本省按察使是為徐階徐大人向朝廷舉薦,想必自然不會是嚴氏一派。不過布政司那邊就不好說了,夏某分管刑訟,與按察使有些來往,布政使這邊確實不太熟悉”。

 果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只是這朝中一人大權在握,到了下邊的地方上,便可生出諸多心腹來,這些心腹再發展心腹。

 如此下來,便就有了‘黨羽’一說。

 朝中兩個大人物或是兩方勢力角逐,而往往導致到地方也是如此。就拿夏通判所說:按察使為徐階所推薦, 那布政使或許就是嚴氏一派,如此既能反應兩方的矛盾,更能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一種平衡。

 達到某種平衡,是這個世界好多看似不太合理事情,能久久不息的緣故。

 仲逸此次登門造訪夏府,與其說是問詢西安府,乃至陝西布政使司的情況,倒不如是一種信息交換:仲逸在當鋪與藥鋪的所見所聞,恐怕這位夏通判大多是不知情的。

 “像布政使、按察使,那怕是西安府的知府沒有朝廷的旨意,是很難隨意進京的”,夏通判面露難色:“可是這些‘孝敬’總是在所難免,若是派人去京,難免有些張揚,將東西放到藥材裡,再通過京城的藥鋪,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夏通判恍然大悟道:“若是這樣,你務必要設法搞清楚藥材裡到底是何物?夏某在衙門這邊再留心查看,嚴氏的權勢盤根錯節,我們要從長計議……”。

 “如此甚好,若下次再來西安府,我們就能進一步掌握其中要害”,仲逸興奮道:‘在下此次西北之行,全勞夏通判,但願早日將那嚴……’。

 “早日將嚴氏一派鏟除,是夏某畢生所願”,夏通判搶先道:“原本夏某無心朝局之事,既然文兄有此意,我們就來個大手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