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大營。
一張碩大的地圖,俞大猷、戚繼光、林宗武,紛紛走上前來。
作為參軍協理的仲逸,熟悉地形之後,正式進入‘大軍師’角色。
同樣外出查看地形的,還有英勇千戶所的林千戶,不過,他走的水路。
兩軍對峙,要權衡多種因素,如兵法所說,那一方君主更加賢明?將帥更有才能?那一方佔盡天時地利?那一方獎罰更加分明?
等等……
除雙方實際兵力強弱外,如何巧妙運用地形,就變得極為重要。
空城計、草船借箭、上方谷之戰,即便演義,若沒有特殊地形,恐怕也難以完成,至少不會如此精彩。
特殊的地形,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扭轉交戰雙方原本形成的態勢。
三國魏蜀吳,蜀國一帶,素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東吳被稱為‘江東’,地形而言,豈能少的了那一條江?
有此地形,並非最後必然奪得天下,但就一時而言,至少可成‘易守難攻’之勢,當毫無疑問。
浙江、福建一帶的地形,已經被查看多次,無論當地駐軍,還是後到的林宗武、仲逸,配以地圖,簡直可以說爛熟於心,尤其沿海一帶。
當此之時,最為難以把握的,便是如何確定倭賊在何處登岸?
眼下又逢秋雨連連,道路濕滑,內河水面上升,兵器、糧草受潮,戰馬出行亦受限。
更有甚者,火炮、火槍,甚至於弓箭,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難以發揮本來的威力。
凡事都有兩面性,就此而言,所謂‘天時地利’對雙方的影響是一樣的。
每逢戰事,除兵力、地形、糧餉外,最難以把握的,還有一樣,那便是軍心。
若說雙方固有兵力強弱已成態勢,巧妙運用地形可以扭轉局勢的話,而軍心的調動,才是最為考驗將帥的。
歷朝歷代,以少勝多的戰例,天時地利或有之、對方將帥庸俗或有之,但高昂的士氣、鋼鐵般眾志成城,軍心決不可亂。
否則,即便地形再有利,佔盡天時地利,也回天無術。
有俞大猷、戚繼光這樣的良將,將士們自然會上下一心,剩下的,就看仲逸這個軍師了。
三國時期,在一次戰事中,曹操曾遇到一個難題,他分別詢問荀彧、郭嘉、程昱,而三人的意見不盡相同,且每人各有各的道理,最後拍板的,還是曹操。
作為雄主,能有如此非凡的謀者,實乃人生一大幸事,好主公遇大軍師、相得益彰,才能鑄就千秋大業。
將帥亦是如此,良將陪良謀,無往不利。
二位將軍久經沙場、戰功赫赫,倒是這位翰林院的侍讀,雖師從凌雲子,但大多為理論使然,真正的沙場征戰、運籌帷幄,還是差了些火候。
有幸,初涉戰事,就遇二位良將指點,更是平生難得一大快事。
林宗武與仲逸身為凌雲子弟子,當此之時,有件事卻不得不說。
某種意義上說,此事,也關乎戰事。
有師兄在,自然是宗武先開口了。
“林千戶,仲侍讀,福建一帶的態勢你們皆已了解,說說看,二位有何高見?”。
戚繼光笑道:‘此處就我們四人,二位也是奉旨參與軍中議事,大家暢所欲言即可’。
如此一說,林宗武立刻上前道:“海陸兩地之地形,末將與仲大人已再次探查,只是,眼下軍中發生的一件事,末將甚是不解,還請二位將軍明示?”。
林宗武所說的,自然是軍中議論最多的兵書之事。
作為凌雲子的弟子,二人心中再明白不過:師父已隱居多年,陳年之事,他很少提及,至於兵書,就連他們三個做弟子的,都不知詳情。
眼下這股風,到底是何人吹出來的?
後軍都督府同知戎一昶,連同他那斷臂屬下吳風一直覬覦此書,將其作為博取榮華富貴的籌碼。
但此二人向來暗中行事,如今卻鬧得沸沸揚揚,若出自這二人之手,則變得更為複雜。
眼下福建上下正全力抗倭,莫非,倭賊與此事有關?
“林千戶說的原來是這件事啊”。
俞大猷並未覺得意外,他只是平靜的說道:“此事,本將也覺得奇怪,但知道之時,軍中已經傳開,若從源頭查起,意義不大,既然如此,索性就讓它繼續傳下去,看看接下來到底意欲何為?”。
不用說,夥房中那些軍士敢公開談論此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俞大猷如此部署,令仲逸無比欽佩。
很明顯,這個消息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謠言這種東西,一旦傳開,便很難止住,一傳十、十傳百,散步謠言之人早有準備,若再去查謠言的出處,自然不是上上之策。
有心傳言之人,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有謠言散步到一定的程度、范圍,才能知曉洞察其目的所在。
“俞將軍,不知這種傳言,僅是福建一帶有,還是其他州府縣,甚至京城也流傳開來?”。
林宗武僅此一句,立刻追問了一句:“屬下所擔心的:此事,是否與眼下的抗倭大計有關?”。
有此一句,恰好可以打消外人對他們二人的專注:無論林宗武,還是仲逸,所問凌雲子兵書之事,只是為抗倭大計,並非因凌雲山之故。
俞大猷微微一笑,他一臉的輕松:“此事,我已上書朝廷,連同眼下備戰之事,一並上奏,就等著旨意吧。兩軍交戰,所謂水無常行、兵無常態,任何意外都有可能,不可一概而論”。
這個?
林宗武正欲追問一句,卻見仲逸微微搖搖頭,才到嘴邊的話,也就不得而出了。
既然已將此事上報朝廷,就等著旨意吧。眼下,還是戰事要緊。
“二位將軍,末將乘船探查,只是近日陰雨天氣,視線受阻,不過,天晴之時,若能配合超能望遠鏡查看,也不會有大礙”。
林宗武直言道:“倭寇從海上而來,僅憑船隻遠處駛來的方向,並不足以判斷出倭賊登岸之處,船隻未靠岸之前,隨時可以改變方向”。
“言之有理,說下去”,俞大猷立刻來了興致。
宗武望望師弟,竟然說了一句:“末將走的是海路,還是先看看仲大人那邊查看的如何,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