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外叔公(下)
“告老回揚州?”,仲逸不解道:“以外叔公的年紀,可再做三兩年,莫非是有其它緣故?”。

 在仲逸看來,外叔公能安然告老,自是最好的抉擇。

 如此,他老人家既可遠離朝中紛擾,亦可與家人過平常日子,也算是一舉兩得。

 當然,這個選擇必須要出自外叔公本人心願。若有人從中脅迫,或因突發的變故,則是他不能接受的。

 “逸兒,為何變得如此多疑?去了趟博野縣,如今做了七品翰林編修,竟比你外叔公還深謀遠慮?”,文泰故作嗔道:“難不成,你外叔公做了什麽不光彩之事,才急於離京的?”。

 “孩兒不敢,不敢”,仲逸見文泰似有不悅,他急忙笑道:“這還不是擔心,有人對外叔公不利嘛”。

 “我走之後,你務必要小心行事。不管與嚴氏、徐階等,包括翰林院的同僚,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將自己立於孤立之地”。

 久在朝中,文泰自有經驗之談:“朝中做事有三忌:忌貪、忌庸、忌懶。與同僚相處也有三忌:忌隨意交心、忌一概疏遠、忌特行獨立”。

 “這麽多‘忌’?”,仲逸連連點頭:‘孩兒記住了’。

 咳咳,嚴肅點。

 文泰繼續道:“這,還有三不說:無真憑實據不說;有真憑實據看看再說;可說可不說不說”。

 ‘外叔公,那照這麽說,剩下的,還能說什麽?’,仲逸將一塊熱毛巾遞到文泰的手中。

 “怎麽沒說的呢?這天氣怎麽樣?家中可好?茶不錯、水不錯、茶水不錯,等等……”。

 哦?怪不得每次議事時,總要喝茶呢。

 “遇到差事,不可獨自去辦,如此,功勞或許被人分走一部分,但至少出了禍事,也不須一人承擔”。

 文泰刻意說道:‘就拿此次博野縣繆大柱夫婦被殺一案來說吧,假如沒有刑部的樊文予,還有錦衣衛的那些人,又會是什麽結果?’。

 “是是是,外叔公所言極是”,仲逸隻得連連點頭。

 文泰娓娓道來,仲逸洗耳恭聽,爺孫兩如同拉家常,又似臨別囑咐大事。

 其實,在仲逸心裡再清楚不過:外叔公在刑部當差多年,辦案從不含糊,絕非他說的那種膽小怕事,更不是圓滑投機之人。

 就拿當初查辦山西孟縣知縣,貪墨賑災錢糧來說,若非他挑頭,絕不會牽扯出那多多人。

 而這,不正是獨挑大梁嗎?

 正因為此,文泰在刑部威望極高,在告老之際。又被升為都察院四品禦史,這也正是朝廷對他品行的肯定。

 此刻,他之所以向仲逸說出那些門門道道,無非就是擔心仲逸太過年輕,處事衝動,惹出什麽是非來。

 “外叔公,你老放心,孩兒自會小心行事、恪盡職守,絕不會為陸家人、文家人丟臉”。

 仲逸輕輕上前扶助文泰,一臉感慨道:“孩兒既然入仕做了這個七品編修,就一定做出點樣來”。

 “老爺,可以進來嗎?”,二人正在說話之際,卻聽門外傳來吳風的聲音。

 “你吳大哥有事要告知於你,外叔公要歇一會”,文泰微微一動,仲逸急忙端來湯藥,一杓一杓的送到他口中。

 ……

 “公子,是這樣的,老爺當年在查辦一起案件時,意外發現在延綏鎮有一處礦,數量極大。起初民間私自開采,後來塌方致村民死傷,衙門明令禁止,但沒過多久,又停而複開”。

 吳風緩緩落座,說起當年之事,他認為自己確實能記得更為清楚一些:“再後來,有人勾結衙門繼續開采,且將當地一些村民拉去做苦力,不少人苦不堪言,偷偷的跑了出來,正好被刑部派去當地辦案的人遇到”。

 “吳風啊,你倒是向逸兒說清楚了”。

 才歇一會,文泰卻又坐了起來:“我大明自永樂以後,相繼設九邊重鎮: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文泰繼續道:“這延綏鎮,又叫榆林鎮,此地富集煤炭礦。這煤炭啊,我大明朝才這麽叫的,在唐宋時,叫石炭,此物可用於冶鐵、煉銅,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朝廷已掌握開拓、采煤、支護、通風等開采之法”。

 “公子,你看看,我說呢,還是老爺厲害吧?記得這麽清楚,我都自愧不如了”,吳風打趣道。

 文泰揮揮手:“還是你說吧費氣兒”。

 “當時,刑部派去辦案的公差中就有老爺,除從煤窯逃出的苦力提供線索外,老爺回刑部後,一直在找尋新的證據”。

 吳風起身而立,他向仲逸湊上前來:“種種跡象表明:背後操控此事的,正是嚴士蕃的心腹。他們大多將開采出來的煤炭私自兜售,除極少數上繳朝廷外,剩下的都進了自己的腰包”。

 嚴士蕃位居工部左侍郎,若真要從中動手腳,再有一個做內閣首輔的嚴嵩庇護,自然不是什麽難事。

 仲逸這才緩過神來:或許,這才是外叔公叫他前來文府的真正原因。

 “逸兒,此事你務必要深藏心底,待有合適的機會,再做定奪。畢竟乾系太大,以你翰林院編修之職,恐有不妥”。

 對此, 文泰早有對策:‘借力打力,朝局之中,徐階等早就與嚴氏暗中較勁,若他們再有大的動作。榆林煤礦之事,或許可作為倒嚴的一個推手’。

 “對,公子,你不能出面查,自有徐階他們去辦”,吳風插話道:“在倒嚴一派中,就有刑部的人:刑部黃姓左侍郎被打入大牢,而那位右侍郎正是徐階一派”。

 太複雜了……

 出了文府後,仲逸心思之中,可謂喜憂參半。

 一番長談,外叔公告老回揚州確出自本意,以他老人家的處事之風:絕不會因棘手之事,而借口退出。

 如此也好,一旦外叔公離開京城,自己少了一層擔憂,更不用再為當年陸家莊之事,而受製於人。

 當鋪、藥鋪、秘密藏銀,如今又牽扯煤炭礦……

 “這個嚴士蕃,背後那雙黑手,到底伸的有多遠?”。

 一陣晚風拂過,片片黃葉落地,中秋之後,寒意漸濃。

 該多加件衣衫了。

 仲逸心中暗暗道:“老子定要將這棵大樹連根拔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