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談判(下)
話說仲逸正在談判交涉之際,城外的朝廷守軍卻接到軍令:連同各地來的增援兵馬,積極備戰隨時準備出擊。

 此舉意欲何為?再明白不過:一旦雙方談不攏,只能開戰。

 與此同時,一支表面松散、一身布衣的人馬秘密出城。

 城外兩軍緊張對峙,這支人馬卻迎風而上、快速潛行。

 照此速度,他們很快便可繞到敵軍後方。

 ……

 處置大事用德才兼備者、可大可小之事,可用德才平平者。

 此言一出,仲逸這個‘既無才學、又無甚德行’之人,只能委以此任,來全權處置雙方交涉之事。

 阿帖木爾一向以勇猛自居,只因此時身處京城之中,眼下又是談判,他隻得配合身邊這位魏姓書吏。

 而對於那些典故、典籍之類,阿帖木爾知之甚少,又想參與其中,又想反擊幾句,也隻得不懂裝懂了。

 魏書吏不想逞口舌之快,又怕阿帖木爾與眼前這位翰林院的編修在交涉時鬧出笑話,他隻得盡快切入正題:談正事。

 魏書吏此言一出,仲逸立刻讚許:“談正事?好啊,你們打算何時撤軍?”。

 “撤軍?我說這位翰林大人,舞文弄墨、吟詩作賦,本將或許不如你,但這排兵布陣,你恐怕就是外行了”。

 說到戰事,阿帖木爾頓時來了興致:“何時撤軍,那就要看朝廷的誠意了。我們既一路殺到京城,豈是說撤就撤的?”。

 “放肆,仲大人乃朝廷欽差副使,不是什麽翰林大人”。

 都是從武之人,說到火爆的脾氣,石成一點都不亞於阿帖木爾。

 “你是何人?這裡輪的到你說話?”,阿帖木爾一臉不屑,心中卻在暗暗盤算:連仲逸都只是個正七品的小翰林,他的隨從又能大到那裡?

 “這位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的石大人”,仲逸淡淡的解釋道:‘哦,只不過石大人今日未著官服,若論品佚,在仲某之上’。

 錦衣衛的名號無人不知,阿帖木爾自然不會陌生,他更明白:能在錦衣衛做到一定品佚的絕非等閑之輩。

 戎馬半生,阿帖木爾自不懼生死,但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更何況還有魏書吏在。

 一言不合,被這些身著飛魚服、腰跨繡春刀的人當場滅掉,也不是沒有可能。

 老子不是怕你,只是擔心身邊的魏書辦手無縛雞之力。

 等著……

 阿帖木爾自我安慰一番後,決定暫時先忍了:即便談判不成,等回去向大汗交差之後,再戰不遲。

 此刻,他都有些後悔領這個差事了。

 而令阿帖木爾更為疑惑的是:眼前的這個七品翰林,為何與以往所接觸到的文臣武將,大不相同呢?

 “兩軍陣前交涉,管錦衣衛什麽事兒?”,阿帖木爾隻得說這麽一句不痛不癢的話,誰讓他多嘴問一句呢?

 “那交涉之事,又管你什麽事兒?”,石成接過話茬兒,一臉正色道:“作為隨從,你我不要插話,可好?”。

 這時,魏書辦立刻上前道:“好,從現在開始,除本官與欽差副使外,其他人不得插話”。

 看來,這位所謂的書辦,地位應在阿帖木爾之上。

 “仲大人,我軍自北向南,一路而下,朝廷大軍連連敗退,若真能抵擋我大軍,又何嘗會讓我們攻至京城?”。

 魏書辦所言,依舊放在戰況上:“如今,從各地所獲的財物足可支撐一陣兒,且可隨時就地補充,而朝廷守軍連連敗退,從各地來的增援兵馬,更無濟於事”。

 末了,魏書辦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吻道:“事已至此,撤軍與否?決定權不在你,而在於我,答應我們大汗的條件,才是明智之舉”。

 此話再明白不過:如今韃靼兵臨城下,他們開出的條件,朝廷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說起這事,仲某倒想起一個故事來”。

 仲逸緩緩起身,饒有興致的為眾人做起‘說書人’。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鄰居,一家姓張,一家姓李。他們本屬一脈血統,但卻並不和睦。偶爾拌拌嘴、吵吵架,似乎非要整出點摩擦來才可罷休。

 這一日,張家要向李家借糧食,李家自然不許,於是張家便打算去竊,因李家早有防備而行竊不成。

 後來,張家便花銀子請山匪去搶李家的糧食。

 搶走之後,見李家並無多大的反應,於是張家便繼續向李家索要金銀、衣物、甚至於房屋。在他們看來,只要李家不同意,再搶一次不就行了?

 終於有一次,李家忍無可忍,聯合村中其他村民予以反擊,非但將張家人全部製服,而且再報官之後將那夥山匪也剿滅,所有村民都為之大快人心”。

 “為何張家人被製服之後,村民們卻大快人心?因為搶人者無道”,仲逸笑道:“為何那些村民要全力幫助李家?

 因為村民們都知道:強盜就是強盜,今日搶了李家,明日就會搶王家、趙家,大家若不沆瀣一氣,遲早會一起遭殃”。

 “呵呵,故事是個好故事,但故事終究只是個故事”,魏書辦雖能=品出其中之意,但只是淡淡應了一句。

 他知道,仲逸‘故事’之後的話才是重點。

 “如今,你方雖兵臨城下,但供給大多是掠搶而來,加之長途跋涉,大多人已疲憊不堪、水土不服,用不了多久,便會戰鬥力驟減”。

 仲逸豎一指而展全掌:“北方只是大明一部,你們也隻以一隅而抵全國,無異於以石幾卵。京城本為一國之首,天子所在,文武百官聚集,城池固如金湯、易守難攻,各地援軍紛紛而至,對付區區城外這點人馬秋風掃落葉”。

 魏書辦又欲反駁,仲逸卻製止道:“況且京城各處,你們一路之上所過各處,民怨極大,為何?因為你們搶了他們的東西”。

 “若是大家聯合起來,人人舉刀、全民守護,誓與城池共存亡,那將是一個什麽樣的場面?……”。

 仲逸來到魏書辦面前:“到時,你們的供給沒了。恐怕連藏身之處再也難覓,談何撤軍?”。

 韃靼本就沒有打算一戰到底,先入為主的以為:朝廷會答應他們的請求,經仲逸如此一說,魏書辦便一時無以應對。

 “還有一事,想必二位比仲某,更清楚……”。

 見火候差不多了,仲逸決定再添一把柴禾。

 “眾所周知, 貴方內部不止俺答一部:北元一部、小王子一部,還有西部的衛拉特瓦刺,若你們執意孤軍深入來京城,那後面的事兒……,就不好說了”。

 “哦,對了,還有女真一族,想必二位定還記得當年朝廷北征之事吧?”。

 末了,仲逸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他們與你們從來都不是一條心,若非朝廷從中斡旋,恐怕北方的局勢,就不是如今這個樣子了”。

 表面不以為然,魏書辦卻嗅出另外一層深意:他們一心以兵馬、交戰,為解決爭端的唯一手段,而朝廷則布局長遠、多方運籌。

 僅此一項,高低自現。

 此刻,他似乎終於明白:為何朝廷要派一個翰林院的文官,為欽差副使了。

 “仲大人,看來此次見面,你我皆要無功而返了”,魏書辦向左右隨從淡淡一句:“我們走吧”。

 “準不準是朝廷的事兒,回去告訴你們大汗:讓他靜靜的等著旨意便是”。

 “不要做強盜!”。

 仲逸轉身望著窗外,隻留下淡淡一句:“至於我大明的真刀真槍,到時,會讓你們見到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