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略》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喜之事(上)
午後,穆家小院。

 飯後,老薑頭回了若一當鋪,小弟瓜則上街去看新門店。

 如今,連穆一虹這個‘少東家’都找好了,看來,十個店鋪、三項經營之事,是板上釘釘了。

 此事,仲逸已向師姐說過,仲姝雖不懂經營之道,但聽完之後也覺得可行。

 至於所需的大筆銀子,則要等她看完電子版資料之後,再做決定。

 袁若筠只聽仲逸說個大概,便立刻同意。

 在她看來,店鋪多了,好玩的地方也就多了,至於銀子嘛,能多賺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這位袁大小姐當即表態:她可以出一筆銀子,除了若一當鋪給的本錢和紅利外,還可以拿出一筆。

 而仲逸則當面拒絕:上次若一當鋪幾乎全是她一人之力,這次絕不會再如此‘做買賣’。

 當然,袁若筠雖出手大方,但畢竟有袁煒在,不得胡來。在京城買十處店鋪,無論地段,無論裝修,還有上貨、補貨,這些銀子還是不夠。

 倒是穆一虹,她這麽多年積攢下的銀子絕不是小數,且所有銀子他一人可全力支配,無須請示他人。

 之所以請穆一虹來做‘少東家’,既是因為這些銀子,也不全是因為它。

 穆一虹在江浙杭州一帶長大,她那姓穆的養父還算個讀書人,只是後來迷上賭錢,無奈之下才來到佟柱的府上,幫忙做些寫寫算算的雜事,因其祖上與佟家有些交情,他的待遇還算不錯。

 見到穆一虹後,佟柱覺得她相貌非凡、聰明伶俐,於是決定收養,佟家掏錢教她讀書寫字,琴棋書畫也就漸漸精通起來。

 江浙一帶富足,商人多了,買賣也就多了。佟柱在杭州一帶頗為有名,除藥材外,還有瓷器、茶葉等買賣,生意做的非常大。

 穆一虹耳濡目染,學會不少經營技巧,這便是她初步接觸到的生意。

 佟柱有意培養穆一虹,她接觸的富家、官家弟子多了,對人情世故自然深有體會,身邊無至親,也就養成她獨立、獨斷的習慣。

 這麽多年下來,穆一虹積攢了一大筆銀子,身價驟增的背後,是她更能體會賺錢經營之道。

 仲逸打算新開十家店鋪,當鋪一項,有老薑頭打理,出售貴重鑒賞之物,主要在於玉石、瓷器等質地、品相和做工。

 這些,同樣有老薑頭,還有他多年的老友夥計,只要有好東西,雕刻手藝高,生意並不難。

 雜貨鋪的經營,如同超市一,地方選好、貨物鋪滿,有人照看就行。

 作為十家店鋪的少東家,穆一虹主要負責所有帳目、收支,還有老薑頭、羅英、小地瓜協助,以她多年歷練的本事,足以勝任。

 ……

 小院中,袁若筠正與丫鬟鶯兒試著烤菜蔬,佐料放多了,壓根都入不了口,她隻得嚷嚷著重新再來。

 客堂中,仲逸、仲姝正與穆一虹說著店鋪的事兒。

 “仲大人,承蒙你看的起,讓我做少東家,我穆一虹不缺金銀,但人活一世,總得要找個事兒做。撫琴唱曲非長久之計,如今,也不能在小院中度過一生”。

 穆一虹看的明白:“既是仲大人一片苦心,這個少東家,虹兒我做了”。

 這個結果,仲逸並不意外,通過前幾次的接觸,穆一虹似乎早有此意,只是苦於一個女子,有些事情也不好開頭。

 對於她來說,缺的從來都不是金銀,而是一種歸屬,一種安全的‘依靠’。

 就在今日,小院裡這麽多人為她來慶賀喬遷之喜,這兩種感覺,她都找到了。

 “既然我都做了這個少東家,也應擔起這個‘家’,十個店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穆一虹已進入少東家角色,開始算起帳來:“說吧,大概需要多少銀子,看看我能不能拿的出來?”。

 末了,她補充一句:‘若是不夠,我還有一些金銀玉器,折算一下,應該差不多了吧?’。

 好大的手筆,這底氣,絕不是一般人可為。

 “需要多少銀子?這個,我怎麽會知道?”。

 仲逸笑道:“老薑頭與小地瓜去核算了,不管花多少銀子,都不用你墊付,我自有辦法”。

 有辦法?

 穆一虹有些異樣的望著仲逸:“仲大人,你不會是?……,一個翰林院的侍讀……,你哪來的銀子?”。

 這時,一旁的仲姝緩緩起身,她笑道:“穆姑娘誤會了,他哪來這麽多銀子?此事,日後你自會知曉”。

 穆一虹對仲姝是極為佩服的,僅是上次刑部救仲逸一事,已領略到仲姝的本事,如今她既然這樣說,自有她的道理。

 這個道理,也是仲逸的道理。

 “好,就這樣吧,即便店鋪開起來,你也無須天天到外邊轉悠,那些帳目也可以在小院裡核算,香兒還能幫忙”。

 仲逸雙手一攤,又是一副無事人的樣子:“如此一來,生意、休閑兩不誤,連同要畫的那些圖紙,你可有的忙嘍”。

 ……

 回到仲府,依舊閑不下來,趁著師父在,有件大事,也不得不說。

 這件大事,就是她與袁若筠的婚事……

 “袁煒如今是禮部尚書,你與那個叫袁若筠的女子一旦成婚,以後在朝中就是袁大人一派了”。

 凌雲子對袁若筠並不陌生,當初仲逸開若一當鋪,就曾說過,後來去袁府時,他也曾見過這位袁大小姐,只是沒有想到二人會走到這一步。

 仲姝在一旁靜靜的聽著,在她看來,袁若筠與師弟是遲早的事兒,初來京城至今,當初的一對歡喜冤家,如今早已誰也離不開誰。

 就拿她自己來說,早已習慣了袁若筠一口一個‘阿姐’的叫著,仲府也時常有袁大小姐的影子,這早已是水到渠成了。

 只是,他們不知道,仲逸之所以如此著急,是因為他已經知道:再過幾個月,袁煒就要病逝,而且是在路途中病逝的。

 這是他與唐小丫在一起時,親自查過的,若袁煒一旦離去,袁若筠還為完婚,將是他的一樁撼事,不得不抓緊。

 “師父……,弟子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前幾天才被師父訓斥一頓,如今又要說起另外一件大事,仲逸也拿不定主意,

 “師父,還是弟子給你說了吧”。

 仲姝乾脆替師弟開了這個口:“就是……我們兩人的事兒……”。

 自從穿越回來後,仲逸多次向師姐說明:即便他們二人同在凌雲山長大,也要有個名分。

 名分,不管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總歸還是要有的。

 否則,便是無名無分。

 一旦無名無分,則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叫法,太難聽,且還要背上一輩子的風言風語。

 幾百年來,皆是如此。

 仲姝自小在凌雲山長大,拜師凌雲子學藝,下山後也只是跟隨師兄、師弟,她也無法做到相夫教子,也沒有人能接受她這樣的脾氣秉性、共度一生。

 仲逸於心不忍:與師姐相伴一生,若不給她一個名分,平日裡出入不便,逢年過節團聚多有不便。

 無論過多久, 她依舊沒有一個說法。

 世俗、禮數不可怕,怕的是要擔一生之名。

 唐小丫曾說過一句話:“現在好多人被‘結婚’,為父母,為所謂的‘傳宗接代’,只要不結這個婚,這種被動的說法,就會一直相逼。

 周圍的人都在做著一件事,而唯獨你不做,反倒是你不正常了。

 這種說法,日子久了,即便自己能頂的住,也會累個半死,還不如‘從’了吧”。

 在仲逸‘消失’的那一個月裡,仲逸已向師父凌雲子說過。

 當時,仲姝找不到師弟,整整一個月,她也曾想過:若果真再也見不到師弟,他們二人,又是怎樣的名分呢?

 難道,就僅僅是師姐與師弟嗎?

 可是,除了這樣的名分,還能說什麽?還敢說什麽?

 “姝兒的事兒,為師可以做主,只是,袁大人那邊,還要再商議”。

 凌雲子吩咐道:“此外,揚州府那邊,你盡快安排,請你祖父、爹娘一起來京吧”。

 仲逸與仲姝對視一眼,立刻回到:“是,師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