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略》第七百零八章 又是1年春來到(中)
陽光明媚,天氣不錯,大夥兒的心情也不錯。

  整整齊齊的隊形,衙役們早已熟練的不能再熟練,肖大可依舊在最前列,見到仲逸後,都有些感動了。

  肖大可的母親再三叮囑:一定要請仲大人來趟家裡吃頓便飯,肖大可沒有告訴她仲逸回了京城,隻說忙過這陣子後仲大人就來。

  現在見到仲逸後,他終於回去交差了。

  台階之上,副提舉薑軍、吏目蔡一書早已站到自己的位置,新來的楊盡洺立於仲逸一側,看上去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

  在此之前,他早就打聽過:鹽課衙門每日集訓,而後打掃院落房屋牌匾,再輪流值守。

  在衙門所有人議事時,他們這些有品階的諸位大人也不能四平八穩的坐在木椅之上。

  首先,我們要說說,朝廷為我們派來了新的同提舉——楊盡洺楊大人。

  仲逸向眾人解釋道:“楊大人之前在翰林院做過禦史,算起來,還是文大人的屬下呢”。

  這一句頗有分量:大夥兒對楊盡洺還不是很了解,但說起幾個月前,才來過鹽課衙門的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文博遠,所有人都的豎起大拇指——老禦史大人沒得說。

  既然是文博遠的屬下,想必自然不會差到那裡。

  閉著眼睛都比王核強,這是大夥兒對這個新來的同提舉的初步評價。

  打過照面後,仲逸微微點點頭,楊盡洺上前幾步。

  “各位大人,差役兄弟們,我叫楊盡洺,受朝廷指派,來這裡做同提舉,方才仲大人也說了:楊某之前在都察院做過事”。

  楊盡洺說話語速不快,但咬字卻頗為清楚,屬於那種一字一句型的:“在此之前,楊某也知道一些,就是關於前任同提舉王核的一些事兒……”。

  漸漸地,這位昔日的都察院禦史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感覺,衙役們也試著適應他的風格。

  至少,他說的話,是能完完全全聽的進去了。

  楊某不才,卻有幸得文大人教誨,平日行事萬不敢忘本分,更牢記自己曾是一名檢察禦史。

  楊盡洺最後說了一句:“聽大夥都說;我們鹽課衙門今年有新的計劃,還是請仲大人給我們部署吧,這樣一來,楊某也就有事兒做嘍”。

  果真是來自大衙門的,說話的水平相當之高。強將手下無弱兵,文博遠也的確教導屬下有方。

  都察院檢查禦史為正七品,鹽課提舉司的同體舉為從六品,盡管被調出了京城,但楊盡洺確實格外珍惜這次機會。

  讓都察院的人到鹽課衙門來不多見,或許這也正是有某種深意的。皇帝朱載垕曾向仲逸說一粒鹽而知天下,如今看來,他是容不得鹽務再出半點差錯了。

  “之前,同提舉的一些差事由薑大人和蔡大人兼著,如今楊大人已赴任,本官也就放心將差事交給他了”。

  輪到仲逸表態,他也是一如既往的隨意:“關起門來大家是一家,但朝廷自有規製,非仲某所能變:望各位兄弟能齊心協住辦差,諸位大人也要體諒大夥兒……一起做好鹽課衙門的鹽務”。

  “是,仲大人……”,這整齊劃一的喊聲讓楊盡洺再次為之一振,但與此同時也給了他一顆定心丸——鹽課衙門,是個大有作為的地方、尤其仲大人……

  “大可,鹽井那邊都安排好了嗎?林大團等那些灶戶的兄弟們都到了嗎?”。

  才回到大理,看來仲逸今日是沒打算歇著了。

  肖大可立刻出列,臉上掛著異樣的表情:“回仲大人的話,早就安排好了,聽說你回來了,灶戶們接到通知,早早就去了”。

  仲逸點點頭:“除了衙門裡正常留守的外,其余人全部出城——到鹽井去……”。

  作為灶戶中威望頗高的林大團,他最近的日子可以說是悲喜交加,自從仲大人這位新來提舉大人赴任後,不光他一人,所有灶戶的們日子好過很多。

  別的不說,僅是仲大人每月給的賞賜,就大大解決了他們燃眉之急,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聽過誰家有揭不開鍋的事情發生,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大家有奔頭了,本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可他還是因為家裡那點事,忙的時候還好,一忙起來就什麽都忘了,可一旦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女人、兒子那一聲歎氣,林大團的心裡立刻難受起來。

  算起來也是條漢子,但林大團這些年確實老了很多,才四旬不到到年紀,在灶戶中算不上年長,但看上去至少老面近十歲,令人唏噓。

  不得不說,這也是眾人推舉他為灶戶代表的一個原因之一、一個無奈的原因。

  說是這麽說,但每日聽到雞鳴聲後,林大團還是會準時起來,新的一天開始,不管怎麽說日子還得照常過。

  而最近讓林大團煩惱的還不止這些:如今大夥都說仲大人要大乾一番,著重整頓鹽務,這是有目共睹的,別的不說,僅從整頓鹽務、查處私鹽這一點就能看的出來。

  作為一個資深的灶戶,林大團心中難免有些愧疚:仲大人如此躊躇滿志,而自己又能做些什麽呢?

  整頓鹽務、查處販私鹽,那怕像鹽商孫大發,之前的同提舉王核等人,甚至於來頭不小的馮三保都被懲治,這些都是仲大人的事兒。

  但如何提高產鹽數量、加快製鹽速度、降低製鹽成本,就是鹽戶們的事兒了。

  大團啊,你倒是有個準信吧,仲大人馬上就到了。

  幾名老鹽戶向林大團說道:“咱們可得憑良心說話,人家仲大人對咱們不薄,但凡本分的人家,那家沒有領仲大人的銀子?可這幾個月下來,我們什麽也沒做啊”。

  “哎……”。

  林大團隨手抓了一把青草,而後又扔在一旁,使勁撓著頭,一臉的無奈:“諸位,我又何嘗不想為仲大人分憂?可我們那點經驗,就是使出十分的力氣來,也提高不了多少產量啊……”。

  眾人見狀,也是一陣歎氣:既要提高產鹽數量、又降低成本,還要加快速度,這真的是太難了。

  這麽多年以來,這些個問題,又何嘗不是早就困惑著每個人呢?百度一下“大明略傑眾文學”最新章節第一時間免費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