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略》第六百七十章 大家1起來
程默從抽簽房出來時,仲逸已來到寺下那顆大樹下,身邊圍著幾個人、正說著什麽。

  短短一會的功夫,這位提舉大人竟結識了不少人。此刻,他們談的很投機、其樂融融的樣子。

  二人一前一後,不緊不慢向城中走去,看路線,是要回鹽課衙門的。

  到大理府這段時間以來,仲逸一直與當地衙門主要官吏有來往,此舉是為交接公事便利,卻沒想到今日遇到一個非官非吏的馮三保。

  嚴格說,這馮三保亦非商非學、非僧非役,是個幾不像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不少人自然能認得,而身為鹽課提舉司的提舉,仲逸的大名,自然也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若有一日,仲逸與馮三保再次遇到一起,仲逸自然會認得這位被人稱為馮爺的人,但馮三保卻未必能認出這位朝廷的提舉大人。只因仲逸只是作為一個旁人之一,在一旁勸說程默與馮三保爭論而已。

  作為仲逸的鐵杆跟班,程默自然會出現在他的身邊,若馮三保果真要見仲逸,恐怕也免不了能見到這位才與他爭吵過的小夥子。

  意料之中,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靠倒騰鹽引和私鹽為生,一個卻是鹽課衙門的提舉,他們二人之間如何認識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認識之後,能否達成一致、相互幫襯,才是關鍵所在。

  若仲逸像之前的提舉大人一樣,能與馮三保等人達成某種共識,那麽他們完全可以將此次在大空寺的偶遇說成是探底:為了更好合作而探底。

  若是他們無法站到一起,那無論怎麽樣的見面方式,皆已不重要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回到鹽課衙門後,程默便再次忙乎起來,他這個跟班,一如既往的忙且很忙著,就像當初在翰林院時。

  灶戶們早早就來到鹽課衙門大院,行修葺的大院專門騰出一間碩大的空房,夏日可以遮陽、冬日可取暖。

  這,正是為這些灶戶們準備的。

  平日裡,頂多就是衙役們在一起議事時,臨時用的場地而已。

  作為灶戶的代表,林大團更是早早來到大院,衣物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就等仲大人一聲招呼了。

  同提舉王核說是身體不適,早早就告退,副提舉薑軍、吏目蔡一書自是做陪的,他們二人幾乎時時處處都與那位王大人唱反調。

  庫大使肖大可當是鹽課衙門中最熱心的人了,他在灶戶們中威望甚高,此次又從庫副使升為庫大使,豈能不好好表現一番?

  庫副使劉通本是不喜這種場合的,鑒於仲逸出面召集,他又白白得了一個庫副使的差事,怎麽著,同樣也得好好表現一番才是。

  場面上的事兒,該來的還是要來,否則,只有所謂的自己人成天鑽在一起,那豈不鬧成笑話?

  身在鹽課衙門,仲逸深知一個道理:這些個負責製鹽的灶戶鹽戶是至關重要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鹽課之事的變動,莫過於他們這些灶戶最先察覺到了。

  雖不是衙役,但比任何一個衙役都積極,灶戶們來衙門的心態是不一樣的:這裡不是他們的地盤,隨便一個人都能將他們至少踩在腳下、或者踩死。

  唯有乖乖聽命才是。

  眾人早已按照他們的方式站的整整齊齊,程默進來後,看到的是令人振奮的一幕:所有人都站了起來,畢恭畢敬的樣子。

  對這位提舉大人的跟班,灶戶們並不陌生,每次向優等灶戶們發送賞銀時,都會見到程默的身影,還不時的玩笑幾句,漸漸的大家也就熟悉了。

  當仲逸進來時,所有人開始歡呼了。

  “各位兄弟叔伯們”。

  這是仲逸慣用的稱謂,都是大老爺們,說話也少了很多拘束,灶戶們喜歡這樣的風格、這樣的風格的提舉大人。

  “仲大人好,聽說叫我們來鹽課提舉衙門,大夥兒早早就到了,就是不知所為何事?”。

  為首的林大團向仲逸說道:“我們倒是向程默問了,可他就是不說啊”。

  這麽一說,眾人也紛紛開始說話,熱鬧起來。

  仲逸衝程默笑笑,而後轉身道:“那麽,現在你可以向他們說了”。

  副提舉薑軍和吏目蔡一書退後幾步,示意仲逸上台而去,並將程默也一起請了上來。

  一個小小的觀察:但凡對仲大人敬畏之人,對他這個跟班程默也都不錯。

  “兄弟叔伯們,我們仲大人今日請大家過來,隻為兩件事兒”。

  四周安靜下來,程默也就開始說話:“這不是冬季已至嘛,考慮到大家生計不易,取暖加衣、置辦年貨,仲大人決定:每人賞銀二兩”。

  台下先是一陣沉默,之後便開始沸騰、歡呼。

  好消息來的太突然,還得要適應一下才行:仲大人的話,從來都很快兌現,這就是結果。

  程默對此似乎早有準備,等一會後,他才上前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此外,仲大人說了:優等灶戶,還有年事既高者,可額外得賞銀二兩,我這裡有詳細的名單,之後會向大夥兒公布”。

  說著,一旁的蔡一書向桌上一疊厚厚的文書上拍了拍。

  在人群中,有幾名老者緩緩向前走來,前排的林大團急忙上前將他們攙扶,庫大使肖大可乾脆命人搬來幾把椅子。

  仲大人,你真是我們灶戶的大救星、大恩人啊,我們五井鹽礦有仲大人這樣的提舉,真是老天睜眼了。

  幾名老者已哽咽,幾人商量著,齊刷刷向仲逸下跪,嘴裡還在說著類似的感激之語。

  還是一旁的程默和肖大可反應快,仲逸來到他們面前時,眾人已將這些人攙扶起來,回到了早已擺放好的木椅之上。

  老者的們的心思是淳樸的,發自肺腑那種,這一點所有人都能看的出來,尤其後面其他灶戶,不少人早已開始默默抹淚。

  如今的場面越是感人,背後的辛酸越難以言明,誰又能知曉他們之前的日子,是怎麽過的?

  仲逸再次回到台上,吩咐程默道:“賞銀照名單就發,開始說第二項吧”。

  午後的天氣有些乾冷,相比往常,街上行人少了許多,大多數家戶院門緊閉,人們寧願呆在屋中說笑或小酌片刻,也不願上街而去。

  與之不同的是,鹽課提舉司的大院中,卻是那麽的熱鬧、暖暖的感覺。

  在台上的,已不是仲逸、薑軍、蔡一書等有品階的大人,而是像林大團這樣的灶戶。

  “下一個,林大團”。

  一位老者下去後,程默便向一位中年男子起哄道:“肖大可,你可不許幫他啊”。

  肖大可雙手連連搖擺:“仲大人問的是製鹽,我怎麽會知道?”。

  台下前排,擺著幾張木椅,仲逸等再次落座,看著台上眾人的表演,或侃侃而談、或娓娓道來。

  作為這些灶戶們的代表,林大團做事肯下苦,很少計較個人得失,在大夥兒間的威望頗高,這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仲大人,各位大人,小的林大可,是咱們這兒的灶戶,有幸得仲大人邀請,來鹽課提舉司衙門,就”。

  林大團本是不緊張的,他與這些人都算是很熟悉了,但當站在這個台上時,還是有一股不小的熱流湧來。

  程默與肖大可相視一眼,向台上喊了一句:“就什麽就?有什麽說什麽唄,這不是考科舉,沒有那麽嚴格的”。

  林大團點點頭,而後幾次張嘴,卻還是沒有發出聲音來。

  庫大使肖大可轉過身去,微微向身後的人群示意,眾人立刻安靜下來。

  根據仲逸的提議,灶戶們推選十名代表,皆為製鹽手藝好、品行端正,亦能吃苦能乾、奉公守法者,每人上去說一些關於鹽課、鹽務的事兒。

  話題不限、時間不限,只要與鹽有關的都可以,這十人皆是人群中德高望重的佼佼者,身為灶戶們的壯年代表。

  “諸位大人,在下想說的是我們五井鹽礦的產鹽數量到底該怎麽提高?”。

  此言一出,林大團又開始短暫的沉默,人群中,灶戶們一陣小小的異動,之後便又沒了動靜。

  “大團啊,你這個提議不錯,本官也是這麽認為的,只要提高了產鹽的數量,我們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

  副提舉薑軍和吏目蔡一書鼓勵林大團:“你就說吧,說起產鹽,沒有人比你更內行了,說吧,有仲大人為你做主”。

  話是這麽說的,但有的時候往往會適得其反。

  這不?林大團不知為何,聽了他們二人這麽一說後,竟然再次沉默了。

  “這個,是不是有點太複雜了,我們還是改日再說吧”。

  林大團想了一會,話鋒一轉道:“我們還是說說製鹽工具吧”。

  “嗨,製鹽工具,有什麽好說的?這個林大團是怎麽搞得嘛”,程默有些失望:連這小子都不敢說真話了?今日召集這麽多人來,還有什麽意思?

  一旁的庫大使肖大可則不以為然,他依舊悠閑的看著台上的林大團,不時還被他的說話而逗樂。

  相比而言,不知比程默輕松了多少。

  也好,說說製鹽工具也好,所謂公欲行其事必先利器,大夥就就聽聽看大團怎麽說?。

  仲逸說了一句,程默這才反應了過來,立刻向一旁的蔡一書說道:“蔡大人,那還請您詳細記錄,有些我們還真不懂,恐怕待會兒還要再看看”。

  林大團說起製鹽工具之事,本是不太在意的一個話題,但沒想到他話鋒一轉,說到了另外一層。

  “仲大人,到明年開春,能不能多添點銀子?我們的工具確實太陳舊了些”。

  這麽一說,林大團自己也低下了頭,但似乎並沒有停止的意思。

  低下人群中開始一陣異動,不少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目光漸漸在林大團和仲逸之間開始遊離,氣氛變得有些複雜起來。

  但凡老資歷的灶戶都知道:所謂的工具之事,說小也小,說大,還真是個大事兒。

  工具大小、簡易不說,僅是這花費在工具上的銀子,門門道道就多了去了。這些年皆是如此,林大團難道就不知道嗎?

  說到銀子,自然難不到這位昔日的仲少東家,在仲逸看來,只要是銀子的事兒,無論是拿到明面上說,還是私下裡解決,都簡單了許多。

  “大團,你放心,當著所有兄弟們的面,本官可以表態:馬上為你們增添工具,保證是最新的、最好的,所需銀兩,皆由本官一人掏了”。

  仲逸當即表態,這氣勢、這氣魄,一旁的程默也跟著豪氣了不少。

  台下卻反應平平,至少,遠比程默想的要平淡了許多。

  林大團在台上似乎有些尷尬,不由紅著臉道:“仲大人,其實,我們不是那個意思?”。

  好吧,答應的快了些,尤其當著這麽多人的面兒。

  當眾表態,這是為官者大忌,不管底下有多少人擁護,也難以確保還會有人不會擁護。

  “林大團,你這是怎麽回事?有點過了啊,這裡是提舉衙門,若是冒犯了仲大人,別怪我翻臉”。

  庫大使肖大使立刻上前道:“能說就說,不能說,你就給我滾下來”。

  林大團欲言又止,憋紅了臉,最後支吾道:“大可兄弟,你誤會了我不是那個意思:鹽課提舉衙門是朝廷的,為何總是要仲大人自己掏銀子呢?”。

  這麽一說,台下有人響應,程默方才緊繃的臉,也漸漸緩和下來。

  肖大可心中長舒一口氣,嘴上卻依舊訓道:“誰跟你是兄弟?這裡是鹽課衙門”。

  仲逸緩緩上台,眾人立刻安靜下來,他望望四周,而後笑道:“不錯,今日就到這裡吧,之後,方才上台的這十人,再留一下”。

  末了,他轉聲向林大團說道:“尤其是你,林大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