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故宋帆影》第405章 戰略大反攻(7)
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

蒙元大軍南撤關中之時,漠北的昔裡吉、遼東的乃顏都未能斬草除根,一得到機會就死灰複燃了。再加上藩屬國高麗的征東軍毫無預兆的叛亂,大皇帝忽必烈頓覺頭痛不已。

還沒跟南邊的宋軍主力接觸,單就後院處處起火就足夠讓人焦頭爛額。

遼東未靖,高麗又反,而且兩處反叛還跟沿海猖獗的倭寇沆瀣一氣了。

以忽必烈的智慧和經驗,很容易聯想到這背後的緣由,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這一切。

就像是與一位高明的棋手對弈,忽必烈發現自己每走一步,對手就已經計算好後面的兩三步,四面圍堵、節節進逼,這真是數十年未見的強大對手啊!

麻煩還遠不止此,可以預計到西北的海都和篤哇是必然要趁火打劫的,而且在帝國的西南方也有了不穩定的跡象。

大元帝國太大了,南北皆有萬裡幅員,當它的領土達到巔峰,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斷的分裂。

西南,四川。

轉眼間,四川都督府已經成立一年有余,幾百名精乾人馬於景炎二年的冬天潛入巴蜀大地,在這一片孤懸於西垂的華夏舊地開展了艱苦工作。在這裡,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有元軍的川東、川西兩個行樞密院,有合州、瀘州、重慶等堅持抵抗的幾座故宋孤城,有投機於宋元之間的本地豪強大族,還有遍地的流民和各據一方的山賊強盜。

都督府在四川並無根基,要在夾縫中求生存殊為不易。

為保安全,大部分人沒有從北邊走劍閣,也沒有沿長江走瞿塘,而是繞了遠路,從敵人較為松懈的雲貴後方沿著茶馬道入蜀。這條路雖然遠,崎嶇難走,一趟就得兩三個月,但卻是商社最早溝通川蜀的通道,已經走的比較順暢。

隊伍中原本就有不少商社的骨乾,扮作川滇之間常見的茶馬貿易商人,並不至於引起懷疑。張鏑還特別注意選拔蜀人入蜀,比如何紹基就是川北利州人氏,王安節自幼隨父親在合州,也算半個川東人。

初入川時,近五百人馬分成幾十個小隊,各顯神通前往川蜀,因道途遙遠,最終有近一半人未能抵達目的地。所幸都督何紹基、副都督王安節、參謀官李世遙三位主官歷盡艱辛後都成功的匯聚於成都東郊。

清點人數,在預定的四個月內抵達的有三百零六人,其余一兩百人或者是未能通過沿途廣闊的蒙元控制區而折返,或者是遭遇盜匪、兵禍而損失了。

三百人雖少,卻都是中興軍出來的精華,百裡挑一的忠勇之士。張鏑遣他們入川,就是要把三百人當三千人、三萬人來用的。

經過計議,何紹基等人決定在成都東郊的集合地點留下十幾個人作為接應,等待可能延遲抵達的後續人員。其余近三百人仍舊以大商隊的形式,沿著岷江往東南面走。

一路經過眉山、樂山,在犍為與榮德縣之間公井鎮(今自貢一帶)有中情部的一個秘密特情據點。

公井鎮盛產井鹽,有鹽井數百口,鹽民數萬,把持鹽利的富家大戶幾十家。

巨大的利益讓各方勢力都垂涎不已,元廷的稅官,川軍的密探,還有吳王張鏑的特情們時刻在水面下進行著激烈的角逐。

本地土豪們雖則名義上聽命於元廷的管制,實則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因為他們確實有這個實力,因為每家本地豪族有各自的鹽丁武裝,多則數千少則數百,正是宋元兩方都盡力拉攏的對象。

公井鎮東面有山名為棲鳳山,山上有座朝天觀,觀裡的主持是一年前雲遊到此的一位得道高人,

據稱是龍虎山張天師座下頭名弟子,得到過大元皇帝諭旨敕封的,道號叫做金玄。當今皇帝信奉佛道等各種教門,這是天下人都盡知的事情,雖然在幾年前的佛道辯論中,天師教的人敗給了佛門中人,大元國師的位置給了烏斯藏的大喇嘛八思巴。但道教依然是受到信重的,所謂一官二吏三僧四道,道士都能排到第四位。

皇帝在前兩年還加封了三清祖師,並宣召龍虎山的天師入宮講道,足見榮寵。

這公井鎮朝天觀的金玄大法師仙風道骨、道義高妙,並且擅長煉製丹藥,懸壺濟世,故而深受遠近商民的敬仰愛戴。人們不可能遠隔千裡去求證金玄法師是否真的是龍虎山的傳人,當然,基本上更願意相信他是真的。隨著金玄法師的名號越來越大,小小的朝天觀香火日盛,公井鎮的鹽工、井戶們,不論貧富都信奉起天師,甚至川東行院的大官都聞訊而來求神問卦。

李世遙一身商人打扮,帶著幾個隨從進了朝天觀,往那功德箱裡投了兩錠寶鈔, 馬上就有道童眉開眼笑的奉茶接待。

“小師傅,鄙人是大理來的客商,求見尊師金玄道長!”既已拿錢買路,李世遙便好開口說明來意。

“隻恐要讓施主失望了,家師清修,尋常不見外客的,連川東行院的樞密老爺來了也未必破例的呢!”那小道童彬彬有禮,卻又有著拒人於外的疏離,顯然是慣於做迎來送往之事的。

“那怎樣才能見到道長呢?”

“這個還得看緣分。”

“緣分?”

“客人可以寫兩句話在這紙箋之上,若是有緣,家師自會有請!”

李世遙看看這道觀前殿人來人往,香客眾多,有不少人都在紙上寫了幾句話投到一個大甕之中。

也罷,那就按規矩來,李世遙拿起紙筆,抬手寫到:“本錢才三百,負販三千裡,求三萬之利。”

落款是大理商人李達。

這沒頭沒尾的三句話像是一個商人要求財,但表述頗為奇怪。那道童看罷,並不投入大甕中與尋常的紙條混在一起,而是直接送往內院去了。

想必自己是得益於那兩錠寶鈔,才有道童接待,得以優先求見吧。

“施主,家師有請!”

李世遙知道裡面的人看了他寫的話必然會接見,果然,道童去了不久便回來相邀。

曲徑通幽,李世遙跟著道童走進後院的一處精舍,一位衣袂飄然的中年道士站在門前,想必就是金玄道長了。

將道童打發遠了,精舍門一閉,確認遠近無人,“金玄道長”一把握住李世遙的手。

“快坐,總算等到本部來的人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