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故宋帆影》第326章 改造義軍
“欺人太甚!”

 “這姓任的算什麽東西!?”

 “還有那周黑炭,『毛』也沒長齊的齷齪奴才,坐到大哥上頭,他也配!”

 回到本部軍營,姚家諸將七嘴八舌,爭著為自家老大抱不平。

 “甚麽張總理,瞎了眼……”姚四『性』格暴躁,把張鏑也順帶罵上了。

 “老四,住嘴!”姚三起身向外望了望,趕緊止住姚四的抱怨之詞,即便再氣憤,罵別人可以,罵總理總歸是犯忌諱的。

 “行了行了!聒噪甚麽?一個虛名而已,誰稀罕那什麽破都督?”

 姚大喝止了眾人的爭論,心煩意『亂』,做到這一步,誰也不是蠢人,肯定是自己軍中的那些糟爛事透到總理署去了。

 各部紅巾軍中,軍紀最壞的就是姚大所部,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姚部紅巾的核心是由海州小刀會的會眾組成,畢竟是江湖幫會,天然的帶著痞氣,本就不是什麽良善之輩。一旦掌握了生殺予奪的權力,就更加肆意妄為。欺壓百姓、強搶民女、濫殺無辜的事情層出不窮。當初張鏑在中興大會上提出義軍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幾乎就是針對姚部紅巾,這信號不可謂不明顯,參會的人早就回來轉達過大會精神,只可惜姚大根本沒引起重視,這讓張鏑不得不再次用實際行動敲打他。

 派一個強勢特派員只是第一步,拿走都督的位置則是第二步,再不醒悟想必就要奪他的兵權了。

 當然,姚部兵多將廣,兵權不是那麽好奪的,但特派員任豈潛料定姚大不敢撲騰,一則四個獨立師有三個都唯命是從,周黑炭和陸十千自不必說,瞿根雖然不算嫡系,態度也很明確。以一對三,哪怕姚部勢大,也沒有翻天的可能。再則,姚家兩個最傑出的年輕才俊姚七、姚八都還在總理署的掌握中,這必然要讓姚大做事有所顧慮。當初送兩個弟弟南下還以為攀上高枝,現在看來,其實是做了總部的人質啊!

 人最難的就是找準自己的定位,有些人總是會高估自己,姚大本來只是一個江湖小幫會的頭目,要沒有中興社的傾力支持,哪能走到這一步,甚至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海州官府抓進了死牢,還是張鏑和胡隸把他們兄弟一幫救了出來。

 當初為配合直沽攻略,張鏑號令兩淮與山東逐次起事,遂成如此規模的百萬紅巾。眾軍追隨,萬人膜拜,這讓姚大漸漸『迷』失,對中興社的命令也沒那麽服從了,甚至兩位總部來的特派員邢四、吳光也被他排擠出去而死於戰陣。這不可能不引起張鏑的警惕,軍隊再強大也必須無條件的服從指揮,如若不聽令,力量越強危害反而越大。張鏑寧願戳破這個膿瘡,也不願縱容姚部的妄為。

 姚大過去是有功勞的,八個兄弟都曾為中興社的事業出生入死,但張鏑必須對他們進行整頓。卸磨殺驢也好,過河拆橋也罷,作為合格領導者,要從大局出發,總免不了讓少部分人不好過。

 姚大必須明白,他只是一顆棋子,棋子不要妄圖越過執棋人,否則是要吃苦頭的。

 任豈潛此來,帶了張鏑的親筆信,專門給姚大,言辭懇切、以理服人,告訴他義軍必須改編,以及改編的理由,但姚大或許是被自負與虛榮蒙蔽了雙眼,並未真的聽勸。他只是不明著與都督府和特派員作對,但對都督府整軍的行動不給予任何支持,甚至乾脆就在營中稱病不出,概不見客。

 只能來硬的了!

 特派員任豈潛新官上任三把火,雷厲風行,執行三項政策,一是精簡隊伍,二是嚴肅軍紀,三是建立根據地。

 精簡隊伍是要裁汰輔軍和大部分壯軍,一個師不需要留下太多人,一萬人足夠了,四個師加起來控制在四五萬人左右,這樣的規模由中興社本部支援糧草就能維持。剩下的糧草和攻破州縣的倉儲都分發給遣散的百姓,助他們度過眼下的不利年景。義軍都督府決定給大部分脅從百姓分發錢糧解散回鄉,這些脅從的普通老百姓,唯一的功能大概就是給中軍做炮灰,白白的死了一點意義都沒有。

 嚴肅軍紀就是要嚴格按照中興軍的規矩,等到裁汰完冗余,剩下的都是骨乾,絕不能再按烏合之眾的模式,重典治軍,該殺則殺,該罰則罰。這是要將義軍改造成為正規軍,人可以減少戰鬥力不能減弱,甚至還要增強。

 建立根據地則是總理屢次強調的,義軍不能做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建議各師分頭佔據地利。一方面是膠東的群山、海州的島嶼,原有的這兩個穩固後方仍要利用起來,可派兩支隊伍回去繼續發展。另一方面,四方的群山大澤也都可以成為義軍耕戰之所,淮東多平原,不利於創建穩固的後方,大可以往西、往南、往北,開辟新的據點。比如在數百裡外的司空山、野人原等地,就有張德興、劉源、傅高等部義軍遙遙響應紅巾,何妨派一部分人馬前去聯絡合兵。再還有鄰近地區,也有洪澤湖、高郵湖、巢湖等大湖廣布,小股人馬躲在水澤之間開展鬥爭也不是不可以。

 將來大軍北伐時,各處根據地可以成為最堅強的後盾,原遣散的幾十萬百姓也可以成為支撐力量。

 當都督府大刀闊斧的實施三項改造措施時,周、陸、瞿三個師都動起來了,唯有姚大的江淮獨立第一師沒有動靜,姚大對此不支持、不參與,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任豈潛是姚部特派員兼參議官,當然不會聽之任之,他來就是要啃硬骨頭的。先是精簡隊伍,由於姚部不配合做不了,任豈潛便直接帶人闖到壯軍中挑揀堪用的青壯,選中三千人單獨組建了一個教導旅,以帶來的直屬隊為基乾,按照中興軍的『操』典訓練。意思就是另起爐灶以分其權,我自練精兵不做烏合之眾,你不精簡隨你,愛怎怎地。

 姚四等人氣憤的要跳起來,姓任的挖牆腳都挖到家裡了,就這麽聽之任之?

 姚大卻仍稱病不出,不就三千壯兵嗎?有什麽了不得,手底下不還有幾十萬人麽!

 但接下來的事讓姚大也耐不住了,任豈潛要嚴肅軍法,從四個師抽調精乾人馬八百人組成軍法隊,在特派員直屬隊領導下大抓軍紀。由於姚部拒不參與, 軍法隊實則都是另外三個師的人馬組成,三天裡抓了犯禁者五六百人,八成都是姚部的人,基本還都是有點小權而胡作非為的小軍官,差不多也就是小刀會的老弟兄們。

 這就挑到姚部的敏感神經了,在一些軍官鼓動下幾千人發動嘩變,但被早有準備的另外三個師強壓了下去,姚大在最後關頭還是保持了理智,未讓事態擴大,嘩變不到半天就止住了。

 但姚大的理智也就到此為止,最終還是未能向都督府靠攏,他心裡的別扭沒能扭轉過來,總理在信中的囑托也終歸被他拋到腦後,擅自率部往高郵去了。

 周黑炭、任豈潛以都督府的名義接連去信,讓姚大『迷』途知返、回頭是岸,讓所部義軍接受精簡改編,但姚大置若罔聞,在高郵我行我素,又讓姚二回泗州、姚三往亳州,意圖甩開都督府自己打開局面。

 “總理擔心的沒錯,他還是不聽勸呐!”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叁陸叁,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故宋帆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