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故宋帆影》第321章 韃子的反撲(1)
大元朝需要一場勝利,一場足夠大的勝利。

 北邊的海都、昔裡吉,南邊的殘宋,泉州的張鏑,中原的紅巾。

 四個方向,都讓皇帝頭疼不已,至少要打破這其中的一方才堪稱足夠大的勝利。

 對此,皇帝與他的謀臣們對局勢有著較為明確的判斷。

 如果從易到難,四個方向中實力最孱弱的應當是南方的殘宋,而且越來越弱,但其流竄於閩粵沿海,一直敗而不亡,主要是由於大元水師的不足,無法對其徹底的剿滅。

 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原的紅巾,他們雖然聲勢浩大,但都是烏合之眾,趁著地方守軍空虛的機會嘯聚起來,若能調集精兵強將,不難將其剿滅,像當初在山東,經圍追堵截,五萬官軍短短一月就平定了十余萬紅巾的叛『亂』。但紅巾的問題還在於脅從之賊易滅,核心的頑賊難除,隨著『亂』事的延續,頑賊越來越多。尤其是南北紅巾合流後,單單騎騾馬的頑賊就達到了數萬之眾。這部分核心不除,剿滅再多的從賊也是無濟於事,就如原上的野草,燒了還會再長。所以剿紅巾之計,宜早不宜遲,宜速不宜緩,必須果斷尋其主力決戰,擊其腹心。

 第三是泉州的張鏑,也即所謂的中興社、中興軍,該部原本被當做殘宋的從屬,打的也是宋軍旗號。但據可靠情報,可知其已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對宋廷聽宣不聽調。近些年該部勢頭極猛,直沽事變後就成了大元的心腹之患,若要剿滅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元廷仍未放棄招安這個選項,就如當年的劉整、呂文煥、夏貴,哪一個不是擁兵數萬、屢立功勳,既然這張鏑與宋廷已有離心之態,那就可以利用,有機會將其收為己用。

 第四是北方的諸王叛『亂』,這是最難解的一團『亂』麻,困擾了大元帝國幾十年,而且至今也看不出有什麽解決的良方,當帝國的重心繼續往南移,越來越趨向於成為一個傳統的中原王朝,與北方的蒙古諸王矛盾就越來越深。歷朝歷代北方的草原勢力武力強蠻,中原的農耕社會物質富裕,兩者之間的落差幾乎是永遠無法調和的,要麽是草原征服中原、野蠻取代文明,要麽是中原克制草原、分化羈糜,但大部分時候都是打打停停,看不到盡頭,即便同樣出自北方蠻族而入主中原的遼、金、元也都破解不了這個魔咒……

 基於對眼下四個主要方向的判斷,元廷準備的策略是在北方草原和泉州一線保持穩定,著重對南方的殘宋和中原的紅巾軍展開攻勢。

 對殘宋行朝的追擊以江西行省右丞塔出為主導,行省左丞麥術丁、參政李恆、昔裡門等人配合,行省治所設在隆興。

 對中原紅巾的圍剿以江淮行省右丞董文炳為主導,江東宣慰使張弘范、浙東宣慰使懷都等人為大將,大本營設在杭州,張弘范的剿賊前鋒指揮部設在揚州。

 ……

 江西興國,同都督府,大宋狀元宰相、同都督文天祥開府於此。

 自本年春,文天祥從廣東梅州入江西,半年以來,以銳不可當之勢,一鼓作氣地攻克了會昌、雩都、興國三縣,軍威大振。接著,建牙於興國,分兵三路攻打贛、吉諸縣:督謀張汴監軍,率趙時賞、趙孟溁等盛兵薄贛城;安撫副使鄒鳳,率贛州諸縣兵搗永豐、吉水;招諭副使黎貴達,率吉州諸縣兵攻太和。這三支軍隊,猶如三支利箭,從興國『射』向了西南方、北方和西北方。贛州各縣都收復了,只剩下贛州一座孤城;吉州八縣複其半。撫、洪、袁、瑞各州豪傑踴躍響應,詣軍門自請約束。抗元的風暴席卷著整個江西,而且把烽火燃燒到兩湖。長江一帶的軍民收復了興國軍、壽昌軍和黃州等地;湖南義士則收復了新化、安化、益陽、寧鄉、衡山、湘潭、攸縣等縣。文天祥的號令幾乎可直通江淮,複宋的希望『露』出了曙光。

 十月的一陣秋雨擊打著窗扉,夜幕已經降臨,文天祥還在同都督府的書房中處理軍務。

 這幾天收到了好幾個消息,有好的也有壞的,但總的來說還是好的多。

 第一個消息是韃子在隆興成立了江西行中書省,以塔出為右丞,麥術丁為左丞,李恆、程鵬飛等人為參政,調兵遣將,目標顯然是針對自己的同都督府和江西的諸路義軍,聽說韃子以西夏奴李恆為先鋒,已經向著贛州方向進發了。這應該是個壞消息,讓文天祥不免有些擔憂,手下的兵馬雖然人數眾多,氣勢很盛,但與韃子的正規軍對抗起來實則沒有太大的取勝把握。贛州圍攻了那麽久,一直不能攻破,一旦李恆的大軍抵達,裡外夾攻,就有失敗的危險了,應該讓張拚、趙時賞他們小心應付,再看看還有哪裡的部隊可以調去支援,這真是值得踟躕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消息是從福建傳來,其實分為兩件事,一悲一喜。悲的是興化陳文龍戰死,大宋又失去了一名忠臣賢相,自己少了一名志同道合的摯友。喜的是泉州的張鏑率舟師北撲韃子腹心,大勝回來,還被朝廷封了長山侯,同都督,年紀輕輕名位就已經與自己相當,大宋後繼有人,可喜可賀。張礪鋒這個年輕後輩讓文天祥印象深刻,從慶元相別又一年不見,文天祥打算寫一封信,勉勵這個年輕人要效法“郭、李”,避免成為“『操』、莽”,一同為光複大宋的事業而努力。

 第三個消息是南北兩支紅巾義軍在淮安會師,稱眾百萬,讓蒙元治下的河南、山東、江淮都震動起來,這真是大大的喜訊,勢必將有利於大宋的光複大業,文天祥打算派人去往淮安,聯絡那裡的紅巾義軍領袖,讓他們更緊密的團結到大宋的旗幟下來。

 三個消息,三件事,都很重要。文天祥攤開信紙,思考著如何動筆。按照輕重緩急,首先要給圍攻贛州的趙時賞等人去書,這事最急。其次應該給淮安的紅巾義軍寫信,想想讓哪個可靠的人送去。最後再考慮給泉州的張礪鋒寫封書信,述一述時局,道一道朋友情義。

 “相公, 天『色』晚了,早些歇息,明日再寫吧!”妻子歐陽氏進來添了燈燭,輕輕的為文天祥披上一件外衣,勸他早些休息。

 “夫人先帶柳娘、環娘去睡吧,為夫寫完這幾封信就歇。”

 “孩子們有嬤嬤帶著,奴就留下陪你吧。”歐陽氏為丈夫續上茶水,就在一旁坐下,替丈夫磨起了墨。

 夜『色』靜謐,只聽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

 忽然一陣匆忙的腳步打破了寧靜。

 仆人文忠急急忙忙的跑進書房,急切的稟報道:

 “相公,壞了,韃子軍隊打到城外了!”

 ……

 請支持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叁陸叁,775721363,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故宋帆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