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故宋帆影》第157章 1波3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
趙孟傳這樣的坑貨,能夠主動投身於敵人的陣營,這對我大宋的事業是莫大的支持與幫助——張鏑。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就不要拆穿了,好麽——趙孟傳。

三天之內,從同一個城裡兩度出逃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讓趙孟傳來說,也許是大寫的悲催。

第一次時還有百十個親兵護衛,還有親密好友,“第一謀士”謝昌元相伴同行。但這一次,親衛們都已陷在城中,親密跑友老謝則做了刀下鬼,與老周組團去地下了。這兩年跑路了多少次,都沒有如此孤單過。如果要問“喪家之犬”是個什麽樣子,趙孟傳可以很好的演示一遍。

二月的浙東還是很冷的,半夜裡的陣陣寒風,吹得人掛下兩條吸溜不盡的清鼻涕。趕路半宿,肚子也早就扁了,大唱空城計。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何處落腳呢?

“趙岩起啊趙岩起,為何這樣自討苦吃!?”趙孟傳喃喃自語,感到深深的懊悔,當初怎麽就攪進了這麽一番風雨當中。

一步錯,步步錯。他後悔聽了那張礪鋒的慫恿,舉起了大旗,以至於養虎遺患,竟被趕出了慶元。當初那勤王的蠢事本就不該做,那樣的話袁鏞、胡隸、張鏑這幫人就不會尾大不掉。自己可以平平安安的做自己的知府,等到聖朝天兵來了就自然而然的交接出去,還不失效忠新朝的功勞,不出意外的話還能繼續做自己的地方大員。就算不成,丟了官回到祖居,也可作個富家翁,現在就能擁著暖爐,喝著熱茶,還有嬌妻美妾給自己暖被窩。哪像這般,朝不保夕,要受這凍餓之苦!

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如今也只能一條道走到底了,唯有去臨安投奔新朝。

慶元到臨安幾百裡路,從來養尊處優的趙孟傳幾乎淪落成一個乞兒。雖一直貼身藏著些金銀細軟,但今哪裡都不太平,一路上也不敢拿錢出來用,省的人財兩失,這方面趙孟傳倒稱得上謹慎。一路上狼狽不堪的七八天,遭了百般罪,可算活著到臨安了。

大宋朝廷已經沒了,當然要想辦法改換門庭,在新朝廷當中求個差使。找遍了過去的親朋故交,托門路求官。但沒有兵、失了城,一個慶元知府的空頭名號根本都不管用。前朝的丞相、參政都一大把,排著隊要為聖朝效力,哪輪得到他一個區區知府。

混了幾天,錢財已經用盡,人情也已賣光,卻始終不得進用,幾乎連吃飯都要成了問題。正當躊躇無計,卻來了幾個人,二話不說就將他帶去了一處大宅邸,這裡有吃有喝,就是不準隨意出門。

後來一打聽,趙孟傳來之前,“圈養”在這大宅中的已有幾十人,好些看起來還很面熟。相詢之下,這個是叔伯,那個是兄弟,再一個可能就是大侄子。總而言之,這些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姓趙。趙孟傳被弄到這兒來也是因為他趙氏宗親的身份,元廷為顯示優容宋室,將大部分在京趙姓宗親搜羅到一起,將隨著小皇帝一同遷往大都。除了趙孟傳這樣的旁支,還有福王趙與芮、沂王趙乃猷這樣的“重量級”近枝,如果身在溫州的益王趙昰、廣王趙昺被逮回來,說不定也是這樣的待遇。可見“聖朝”仁至義盡,為了趙家人的闔家團圓也是不遺余力的。

趙孟傳是太祖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同一輩中排行三十八。由於自孝宗以後,皇脈又從太宗系回到太祖系,故而這大宅中也大多是與當今皇家更近的太祖一脈。跟他同一派的還有“與”字輩的叔叔們、“孟”字輩的兄弟們、“由”字輩大侄子們。隔壁是個“由”字輩的大侄子,

名為趙由爽,年紀上還比趙孟傳大了幾歲,但一口一個三八叔很是親切。這兩日裡常來走動,把宅子裡的各種情況介紹了七七八八。趙孟傳是很小心的人,尤其經歷了這麽多次危險以後,更是如驚弓之鳥,幾乎謹慎到了苛刻的地步。被莫名其妙的帶到這大宅子裡讓他很沒有安全感,據說趙家宗親都被攏在了一起,總有一種雞蛋被裝在一個籃子裡的感覺,疑神疑鬼的覺得蒙古人是要準備他趙家人斬草除根。於是下意識的又想到逃,但此地看守太嚴密,試了幾次都沒有找到機會。

惴惴不安的過了兩三天,忽然有人通知他們可以上路了。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上路”這個詞有很多種解釋,趙孟傳想到的是最可怕的那個。頓時嚇得冷汗直冒、臉色蒼白。

“三八叔,可是身子有什麽不舒服?”見他的奇怪表現,身旁的便宜大侄子趙由爽關切的問他。

“三八哥,快坐下歇歇,緩些上路也無妨吧!”另一位族弟見了,忙把自己的箱籠放下讓趙孟傳坐,這族弟名為趙孟頫,是個二十多歲年輕人,文雅的緊,也極有禮數,上路前別人都只顧著收拾值錢之物,他的行李中卻都是些筆墨字畫,現在都放下讓給趙孟傳坐了。

坐下歇息了半晌,聽著門外車馬喧騰,眾人都在忙忙碌碌的收拾行裝,看來“上路”真的只是上路而已吧。趙孟傳緩過神來,只希望自己是杞人憂天,真的只是隨駕北上而已。

這一次趙孟傳確實是多慮了,為穩定南國民心,元廷暫時還沒有屠殺趙氏的打算,收羅這些宗親確實是要遷往大都去“安養”的。

二月底,伯顏安排故宋大臣吳堅、賈余慶、家鉉翁、劉岜、柳嶽及扣押在元軍營中一個多月的文天祥等人作為祈請使,先期前往大都。趙孟傳等宗室也被安排隨行,正如一百五十多年前金兵破汴京,將徽欽二宗及數千宗室虜往北方那樣。這一次地點換成了臨安,徽欽二宗則換成了被廢的小皇帝趙顯。歷史總是這樣捉弄趙家人,同樣的屈辱要承受兩遍。

在五百元軍的“護送”下,這一支由故宋宗室和文官組成的祈請隊伍開出了臨安北門,走向了去往大都的漫漫長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