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故宋帆影》第86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
  密集的戰鼓聲響起,宋軍營門大開,南、北、西三面一隊隊士兵魚貫而出,在營寨外列起陣勢。

  “南軍還敢出營,是長膽子了?”懷都攜勝而來,信心充足,在他看來,前一夜滅掉的東岸之敵已經是宋軍當中難得的頑強了,西岸的宋軍還能厲害到哪裡去?若是龜縮不出還可能守的一時,膽敢出營逆戰,豈不是自己送人頭來嗎。

  懷都位於宋營之西,下令揮舞將旗,先攻西面宋軍。

  千余騎兵排成寬闊的正面,“嗚~哦~嗚~哦~”的怪叫著向前衝鋒,這些難聽的噪聲也算是一種威懾,某些孱弱的部隊只要騎兵這麽遠遠的威懾就會自己松動,給人以可乘之機。不過這支宋軍並沒有這麽孱弱,似乎對幾百步以外的元軍騎兵無動於衷。

  懷都遠遠眺望,只見這一面宋軍的陣列約有二三千人,排的方陣還算齊整,看來與昨夜東岸戰鬥的宋軍大體相當,看來這波敵人還真不太好打。

  袁鏞位於陣後,站在一輛望車之上,一手攀著護欄,一手緊緊攥著佩刀,雙手的手心裡都是汗。這是他與他的門生子弟們參與的第一場戰鬥,所以袁鏞是緊張的。他緊張的倒不是自己的安危,在決定勤王的那一刻他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緊張的是被稱為“秀才兵”的這支部隊會不會辜負了自己的苦心,會不會辱沒了四明子弟的尊嚴,會不會不堪一擊斯文掃地丟了讀書人的臉。

  按照部署,袁鏞將本部三千多人分出二千出營列陣,剩下一千余人作為預備。他的得意門生戴曾伯、陳安上等人現為他的部下將官,都在陣前指揮。

  “各人記著前後左右不準亂,記著握緊手上的兵器,記著訓練時教頭說的話,記著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殺敵、殺敵、殺敵!”

  戴曾伯在大陣當中,做著最後的動員。作為袁鏞門下第一人,他是最先募兵響應先生的人,他屬於做什麽事情都力求最好的人,讀書時最勤奮,投筆從戎後訓練也最刻苦,戰場上的他,已經不是那儒雅的書生,而是年輕英武的將軍。初次作戰,連聖人一樣的袁鏞的也會緊張,戴曾伯當然也很忐忑,不過他作為帶兵的將領,必須要表現的勇敢和沉穩,所以大聲的用言語鼓動士兵們,同時也鼓動著自己。

  元軍的騎兵一聲聲怪叫,從一裡外緩慢加速,接近三百步則開始全速衝鋒。

  “秀才軍”師從過去的昌國軍,其排兵布陣也與胡隸所部一脈相承,都是刀槍弓弩互相配合,有人說,以步對騎,臨敵不過三矢,意思是步兵面對騎兵的衝鋒,最多來得及發射三支箭敵人就衝到近前,需要肉搏了。理論上講這是說得通的,但實際上元軍從三百步以內就開始受到箭矢的威脅,直到挨近幾十步可以用騎弓反擊之前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況,而且宋軍的弓弩是有梯度的,神臂弓與步弓,拋射與直射,遠距離與近距離,元軍騎兵受到的幾乎是無死角的立體攻擊。元軍騎兵們盡管將攻擊線拉的稀疏無比,很多人還以嫻熟的騎術鐙裡藏身躲避弓矢,盾牌和披甲也適當阻擋了一些傷害,不過傷亡還是難以避免的發生。如果能一鼓作氣衝破宋軍的陣勢,這樣的傷亡當然就是值得的,但衝到近前,宋陣卻巋然不動,元軍騎兵面對的不是驚慌失措等待屠殺的羔羊,而是嚴密的盾牆和盾牆後面閃著寒光的如林槍矛。

  懷都想象的輕松取勝的願望落空了,西側的宋軍沒法被騎兵嚇退,反而踩著鼓點前進了幾十步。

他忙下令鳴金,元軍騎兵立刻如潮水一般退去,隻留下近百具人馬的屍體。  “韃子退了,我們勝了!”

  “萬勝!萬勝!萬勝!”

  一場小勝,短暫的接敵,殺傷了幾十名敵軍,而且是不可一世的韃子騎兵,而己方隻付出了幾人輕傷的代價,這對初次作戰的四明秀才兵而言確實是值得慶賀的,戰果雖然不大,卻打消了他們對敵人的恐懼,這正是一支新的部隊成長所需的第一步。

  西面不好突破,那就換個方向,懷都其實與胡隸想的一樣,也在找對手的薄弱之處。

  下一個攻擊方向是在北面,北面的宋軍人數較少,約摸只有六七百,看起來是要好打一些。

  但只是看起來好打而已。實際上呢,呵呵……

  這一次還是一千騎兵先攻,面對的宋軍人數雖少,射箭的密度卻一點沒有減弱,嫻熟的技術是可以彌補數量上的不足的。看來這一波攻擊還是無功而返的結果,懷都令下,元騎又從兩翼回撤,不過撤退也沒那麽輕松。這一面的宋軍比西側的還凶很多,前列的盾手竟然搬開距馬、躍出陣列來追元騎,追出幾十步,上百人同時從身後抽出標槍朝著騎兵後背就猛擲過去,元兵就算著甲,也往往被扎個透心涼。扎中馬屁股也是一樣,傷馬顛仆,直接將背上的騎兵摔落,拖進盾牆後就被補上一刀。統領此面刀牌兵的是大理猛泐族人刀敵蒙,不善弓弩卻善標槍,盾牌與標槍本就很般配,其臂力雄壯,一擲出去能扎通了五十步外的元軍身軀。

  兩次攻擊失利,讓懷都看的心驚,再也不敢輕敵。第三輪攻擊除了西、北兩面繼續牽製佯攻外,將主攻方向轉到了南面,同時令王良臣派步兵共同進退。

  元軍三面來攻,宋軍則三面堅守,很明顯就能看出敵人的主攻方向已經變化,但胡隸以不變應萬變,西、北兩面都能守住,南邊更不必擔心。

  懷都用兵謹慎了很多,先以漢軍步卒打頭陣,騎兵在後策應。這一波全線進攻用了近五千人,西、北各以千人佯攻,南面則出二千步卒、一千騎兵,差不多三千人,幾乎是這一面胡隸防守部隊的四五倍。

  面對這麽大的陣仗,胡隸當然親臨指揮,南側宋軍約有七百人,刀盾、槍矛各有二百之數,弓弩約三百。七百人背寨而列,後面是寨圍,左側是河,留給敵人的是正前方和右方。

  元軍步兵先從正前方湧來,這些漢軍多是漢人豪強的私兵投效或者原來就是宋軍的降兵,論士氣論戰力都不能與胡隸的百戰精兵相比。二千人打七百人還吃力的很,陣列都已凹陷進去。

  陣後的元軍騎兵適時的開始發力,繞至宋陣右路,準備來個側擊,將宋軍趕到河裡去。

  胡隸窺見元軍意圖,並不慌張,將旗一揮,中軍鼓點由厚重緩慢變成了短促快速。

  “七星陣!”南門外激烈作戰中的宋軍將官聽聞鼓聲變化便一齊大喊。

  “變陣!”

  “喝!”

  整齊的一呼一喝之間,前陣盾兵猛一發力,往前排元軍重重一撞,元軍陣列頓時凹進去更深,宋軍盾兵們則借撞擊的反作用力向後跳出一大步,兩軍當中出現了一條間隙。就在這出現縫隙的一瞬間,宋軍陣型迅速變化,一個狹長的大陣變成了七個小陣,也即是七星陣。每陣約百人,刀盾長短兵器配合,連後陣弓弩手也棄弓弩持短兵器入陣。七個小陣每一個都是獨立的戰鬥單位,接敵面達到最大程度,防守和攻擊都從平面變成了立體,這在兵力劣勢處於被包圍形勢下十分有利,使得敵人的包夾失去效果,甚至是要主動讓敵人來包圍。

  而且七個小圓陣隨著中軍旗鼓的指揮,或疏或密、或前或後,互相配合運動。表面上是元軍以優勢兵力從正面和右面漫過陣線將宋軍包圍成了七塊,但實際上也意味著元軍本身的陣線也不複存在了,七個包圍圈都在各自為戰,內圈的宋軍圓陣仍舊嚴整,外圈的元軍步騎卻都已經混雜在一起,要包圍一個圓陣內的一百宋軍,元軍都必須以好幾百的兵力團團圍起來,有任何一麵包圍不夠嚴密都有可能被相鄰的宋軍小圓陣擠壓過來兩面夾擊。元軍無奈之下隻得不斷的投入兵力,兩千步兵和一千騎兵幾乎都已經壓上了上去。

  宋軍是鮮豔的紅色甲衣,元軍是黑色的服裝,紅色與黑色交織在一起,戰場形勢看起來比較混亂。但這種混亂也只是元軍的混亂,宋軍的七個部分其實十分鮮明,組織邊界清晰,像是在黑色的畫布上畫了七個紅色的圓。

  火候差不多了,胡隸戰刀一指,南面寨門大開。姚七、姚八的二百騎兵風馳電掣衝了出去。此時元軍對宋軍處處包圍,同時也處處受敵,每一面都露出了後背,他們人數雖眾,但分成七個圈,每個圈的圓邊兵力都不可能太多,只有那麽薄薄的幾層。

  薄薄的幾層包圍圈被蓄勢已久的二百宋騎集中奮力一擊,頃刻破碎,就如一個泡泡被針頭戳破,迅速的引起連鎖反應,一側破圍則整個包圍圈隨之告破,一個圓陣圍解,則馬上蔓延到相鄰一陣,七個陣就這樣一個個的被戳破。而且破的實在太快,元軍留在陣後的幾百預備兵力都來不及用上,崩潰之勢已經難以挽回。

  宋軍旗鼓忽然又變,變得更加密集起來。

  “散星陣!”

  “喝!”

  又一次一呼一喝,宋軍陣型又變,七個圓陣一下子又變成了幾十個小陣,紅色的宋軍如星星一般點點散開,點綴在紛亂潰敗的黑色人潮當中。

  散星陣以幾人或十幾人為一小的戰鬥團體,長槍,刀牌,樸刀等形成一個組合,一個個小的組合之間各自為戰,靈活快速的運動追擊敵軍,這對士兵的膽氣要求是很高的。可以想見,幾個人,或者十幾人,在對手無數的騎兵、步兵從身側衝擊過後,戰場上一片煙塵,前後左右都沒了大陣的防護,只能靠身邊少數的同袍一起奮戰。當然了, 處於這種混戰的場面也是步兵最有利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憑忠勝軍的配合,勝局基本已定。

  步軍必須講究陣而後戰,尤其對於作戰意志不夠堅定的部隊而言,陣列就是士氣的基礎。七星陣很考驗部隊的軍紀和士兵的配合,如果是臨時拚湊的烏合之眾很容易在變陣的時候就各自四散了,一般的正規部隊若是訓練不精也很容易被敵人乘虛而入,也就只有精華中的精華,胡隸花了近一年時間才訓練出來的第一營的這一部,才能如此嫻熟的變陣自如。

  從遼金以來,北方胡人就已經深知,不可以騎兵強攻宋軍的堂堂之陣。破陣的辦法只能是騷擾和拖延令其自解,或者同樣以步兵的陣列對攻。當然軍陣要發揮這樣的威力必須有合格的將領和合格的士兵,缺一不可,有精兵良將,隻用最簡單的方陣圓陣也能克敵製勝,但若沒有這兩點,再好的陣型也無濟於事。當年太宗皇帝設計的“平戎萬全陣”號稱萬全,但結果如何呢,還不是變成了呆陣、死陣。胡隸的部隊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訓練,又經一次次的戰鬥洗禮,早已磨煉的臨敵不亂,配合默契,胡隸本人也是個合格的將領,能根據戰場變化正確果斷的做出陣勢調整,這樣才使得陣型的威力發揮到了最大。

  元軍陷陣致敗,三千人被不到一千宋軍攆著屁股跑,兵敗如山倒,失去建制以後的部隊,哪怕還有很多騎兵,也照樣是被宰割的命運。

  懷都作為元軍名將,應變還算及時,見勢不妙立刻就派出預備兵力接應,宋軍步兵為主,也沒追的太遠,得勝收兵回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