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故宋帆影》第2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4方
  張鏑,字礪鋒,張父名秀山、字正丘,是婺州頗有名望的飽學之士,也曾出外當過幾年雜佐小官,因生性太過耿直,與蠅營狗苟的同僚們格格不入,便辭官回鄉,一心耕讀教子,他不拘一格、率性施教,決心要把兒子教育成卓越的文武全才。

  他剛烈的性子也傳承下來,當年為兒子取了這麽個鋒芒畢露的名字,是希望兒子像利箭一般鋒銳,一往無前。

  從小的教育中他也處處要求兒子堅強勇敢、寧折不彎。甚至不惜散盡家財,請來武師教授兒子弓馬。這自然受到周遭人的嘲笑,因為有宋一代一向重文輕武,好好一個耕讀世家偏要培養一個武夫,不是荒唐嗎,鄉人都笑他舍本逐末。

  倔強的張老先生卻不為所動,他對兒子的期許,豈是那些村夫愚婦能夠理解。他年輕時最敬佩鄰縣義烏的前輩宗澤,文能安邦定國,武能上陣殺敵。可惜時運不濟、光陰蹉跎,眼看自己的夢想無法達成,便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可喜兒子自小健康又聰慧,勤學文武,已是個智勇雙全的好兒郎。因在州學中學績最優,兩年前經婺州知州趙與植舉薦入臨安太學。

  臨別前張秀山殷殷囑托兒子要好學上進,早日有所成就。張鏑也不負父親期望,學業突出,年前已升入上舍,若舍考仍成績優異便可有望授官了。可誰知因伏闕上書得罪了朝中大臣,不僅革去了學籍,連性命都差點不保。眼下雖僥幸得生,但臨安眼看是不能再待下去了,下一步該去哪裡呢?

  正當思索,許小娥開口說道:“昨日遣張叔往家裡報信,隻道官人歿了,他不知官人大難不死,到得家中,怕是要讓公婆徒增悲傷!”

  張叔是家中忠誠的老仆,兩年來一直陪張鏑在臨安,他若將自己的凶信帶到家裡,家人一定是相信的,那時可見雙親會多麽哀痛。張鏑為人至孝,從來不願讓家人擔心,家書都是報喜不報憂,自己串聯上書的事家中並不知曉,甚至下獄後首先想到的也不是向家裡求救,而是讓許小娥帶信給舊時好友。因此絕不能將這一噩耗帶回去,必須追上張叔。

  事不宜遲,二人略做收拾便帶上簡單行李出門,張叔早走了一日,倍道兼行才可能趕上。午時許從臨安城南嘉會門出城,午後趕到龍舌咀碼頭雇了一隻義烏人開的蘆烏船,即刻開行,許諾船家多加船資讓他快些,然而從杭州至婺州是逆水,風向也不定,曉行夜宿,走了三四日才到蘭溪,在此地聽說前兩日大風不少船隻受阻,耽擱在港口裡。張鏑二人心想,若是張叔也被阻住了倒有可能追上,可惜問了周遭並未找到人。

  又行了半日,終於到婺州碼頭,問了幾個船家,說確是有個報喪的老漢下船不久,往官道去了。張鏑聽後一喜,二人趕緊上路,走了半個多時辰,果見張叔提著傘,低頭趕路。張鏑夫妻二人上前相見,張叔驚訝過後自然歡喜無比,於是三人同行往家中去了。

  路上張鏑已想好了措辭,他暫時不準備將此次禍事告知父母,以免二老擔驚受怕。便與許小娥和張叔商量,統一了口徑,隻說從學中告了假,想出去遊學。張鏑自然不會在家多待,若臨安府知道自己未死,說不定又派人來抓,還不如離家來的安全。

  到家拜見了父母,自然相見歡喜,張父聽說兒子要出門遊學十分支持,他說當年宗澤相公二十歲辭家外出遊學十余年,學得一身本領、滿腹韜略。我兒有志向也要學宗相公,

將來出將入相。接著他又說起宗澤相公如何文武雙全,如何大戰金兵,如何壯志未酬,高呼“過河”而死。。。最後他總要補充一句,若當年高宗皇帝聽從宗相公返回舊都,我大宋江山何至於此!說罷一聲長歎。張鏑在家時就經常聽父親說宗澤,每次他都恭恭敬敬的聽完,尊重父親的教誨。  這日父子倆談論過後,說到張鏑遊學的打算,張父問他準備從哪裡走起。張鏑早已有了計劃,幾日前就想好了去處。於是正色說道:“父親,兒欲往慶元府走一遭!”

  “可是要去見你胡師傅?”張父問到。

  “父親明鑒,胡師傅上月來信,說數年不見,想念的緊,喚我早去相會。他還講,近蒙慶元府尊趙大人薦舉,得了昌國沿海巡檢的差使。有了官身,頗不自由雲雲。。。”

  張父聽罷哈哈大笑道:“這個胡隸,還是改不了吹牛的毛病,自以為當官了,還特意寫信來臭顯擺!昌國是個什麽地方?那是個破海島,水匪遍地,誰都不願意去,把個巡檢送給了他,他還覺得得了便宜。說什麽得了官身,頗不自由,能自由就怪了!”

  他又斂容對張鏑道:“見見你胡師傅也好,這個人啥都好,就是有時不知天高地厚,你到了要勸勸他,莫要橫衝直撞,性命比官身重要。大官們把他丟到那海島上,做好了是上面的功,做壞了是他的過。切切要告訴他需知進退!”

  張鏑唯唯應下,心裡卻在想,“師傅正在當官的興頭上,我若這樣勸他豈不是掃了他的興呢?”

  原來這胡師傅名叫胡隸,正是張鏑的武學師傅,曾在張家教了多年的弓馬槍棒,自稱祖上是嶽爺爺的部下,後來卸甲歸田,世居襄陽,仍不忘教授子孫勤練武藝。到胡隸這一輩,蒙元南下,襄陽等地處處烽煙,隻得告別田園,流寓各地。十余年前,胡隸與張鏑之父張秀山結識,二人一見如故。得知胡隸武藝高強,張秀山厚禮延請他到家做了兒子的武學老師,幾年裡張家對胡隸尊重有加,待遇豐厚。胡隸也盡心教導,待張鏑如子侄,加之張鏑天資聰穎,胡隸更是喜愛,將之當成最滿意的愛徒。

  兩年前張鏑經婺州舉薦上太學,胡隸也因此辭別了張家,但一直未斷聯系,常有書信來往。離開婺州後,胡隸與一幫江湖朋友四處闖蕩,做過保鏢護院之類的活計,後來護送一家商隊販貨,某一次一人奮勇殺敗了十幾個盜匪,這商家與慶元知府有些親戚瓜葛,便推薦他到府衙快班裡當差。後來見他辦事十分得力,府尊便薦舉他到昌國縣做個巡檢,專司沿海巡查、捕盜、緝私等事。昌國縣巡檢是個雜流小官,位卑俸薄,但胡隸卻高興至極,特意寫信給張鏑報喜,當然也不乏炫耀的成分,他性格外向,沒什麽心機,人逢喜事更是揚眉吐氣,外人看來便如一夜驟富的暴發戶一般。這次張鏑正好在臨安城裡出了事,回家思索去處,想起這封信來,便打定主意往慶元府昌國縣投奔師傅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