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故宋帆影》第122章 矯詔班師 獨松關危如累卵(下)
  忠勝軍出關往東南走了數十裡,到了武康縣的上陌鎮(今屬德清縣境內),原本說要班師回朝的大軍忽然就停在這不動了。此地距獨松關和臨安都是不遠不近的距離,按照趙孟傳打的算盤,就在這裡停下不動,一方面很方便獲知獨松關上情形,一旦韃子破關馬上就可以撒丫子逃跑。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得到臨安來的消息,萬一朝中有什麽新的動向,立刻可以做出反應,這欺上瞞下兩頭兼顧的把戲著實玩的很溜。但袁鏞和胡隸感覺自己是被牽著鼻子走了,意識到這其中必有問題,憤憤然要去問個明白,但每一次都被趙孟傳的衛兵擋了下來,趙氏宣稱身體有恙,暫時無法行軍。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這不尷不尬的時候就病了?

  “相公頓兵在此是何意思?既已撤出獨松關,何不依令回臨安?”

  “進又不進,退又不退,等著在此過年嗎?”

  對於趙孟傳的反常行為,袁鏞和胡隸都是深為疑惑又深為焦急,要待問個明白時,卻連趙孟傳的面都見不上。

  忠勝軍中,要論忠直大義,袁鏞為最。要論勇猛善戰,胡隸為先。但要論權謀手段,趙孟傳才是祖宗。

  從官職上講,胡隸只是一個都統製,袁鏞不過是個司戶參軍。與趙孟傳在地位上天差地別,甚至與謝昌元、周進都沒法比,”哪怕他們掌握著忠勝軍大部分的力量,也沒辦法取而代之,只能被牽著鼻子走。當年嶽爺爺有天下最強的嶽家軍,也逃不掉死於奸臣秦檜之手的命運。君子製於小人之手,忠臣死於奸臣之謀,這就是個無解的悖論。

  袁、胡二人,此時都是有力無處使。有一個詞叫做騎虎難下,他們都被綁在了趙孟傳的賊船上,這個船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但是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想要下船也已經越來越難了。

  從胡隸的角度講,趙孟傳畢竟對他有恩,對於袁鏞也還有過去的情分在。都沒法那麽輕易的撕開臉面。要怪就只能怪一開始就選錯了人。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當初,他看起來就是那樣謙虛謹慎、勤政愛民,忠君愛國人,誰能想到他根子裡是這樣一個投機分子。

  國家末世,人心真的壞了,最壞的就是滿口仁義道德的趙孟傳、謝昌元之流,虧得他還是皇親國戚呢。近些年的表現,大宋就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之所以那麽爛,就是因為人心爛了。文天祥、袁鏞、胡隸、張鏑等等良知尚存的人,在這世道上就是異類。趙孟傳、謝昌元、周進之類才是主流。說到底,袁、胡、張都是屬於辛苦種樹的人,而趙孟傳就是那啥也不用乾,白白來摘果子的人,有風險先把部下推出去,有功勞一把給搶了,要論坑隊友,我大宋無出其右。

  ……

  這裡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假如攤上一個很不靠譜的上司,能力不行,心機卻很深,每次都把下屬帶到坑裡,作為下屬的你該怎麽辦呢?

  一個辦法是另謀高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又或者出去單乾,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再或者向上司的上司反映,是金子總有機會發光的!

  袁鏞和胡隸就遇見了這麽一個上司,但是上述三個解決辦法似乎都行不通。

  第一個,另謀高就,不給趙家人乾,那給誰家乾?孛兒隻斤家?而今中原除了大宋就是蒙元,胡隸袁鏞如果要跳槽就只能給蒙古人乾事了,那顯然不現實,所以第一個辦法趴死。

  第二個,出去單乾,

在而今大宋的語境之下,單乾就只能是佔山為王,從忠臣義士直接掉入亂臣賊子的行列中去了,辛苦勤王,血戰千裡,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那麽多兒郎,到頭來難道要反而要背一個亂臣賊子的罪名嗎。這買賣就太虧了,所以第二個法子行不通。  第三個,向上司的上司提出意見,趙孟傳的上司是誰?陳宜中?謝太后?陳宜中與趙孟傳是一丘之貉,謝太后是個沒主見的老婦人,領導的領導,可未必比領導更英明。更何況胡、袁官卑職小,求告無路,反饋豈會有效果,反而會被扣上一個以下犯上的帽子。所以第三個法子宣布無效。

  當然,如今還有另一個選擇,出海去,自我經營。張鏑已掌握有流求、呂宋兩塊基業,在外島自立又有何不可?

  但有句話叫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雖然基業已穩,羽毛漸豐,但說到底,只有中原才是根本。

  從現實利益上,不管是張鏑胡隸還是袁鏞,都不可能置大宋於不顧,在感情上張鏑也沒法放棄大宋。就算站在一個尋常士子的角度,亡國的悲痛,毀衣冠、喪禮儀的結果也是沒法接受的。所以才料理完中興社的一攤子事, 張鏑又不得不考慮起那多災多難的大宋了。

  收到師父胡隸的飛鴿傳書,張鏑意識到形勢嚴峻,從信上可知,常州已失,平江危急,忠勝軍退回獨松關。而他不知道的是,現在的情況又和信上不一樣了,重鎮平江也已經丟了,甚至忠勝軍退保的獨松關也朝不保夕。

  而今後方已然安定,是時候再次北上了。張鏑行事果決,就算沒有胡隸的信,也不會遷延後方安於做土皇帝的。

  記得初上昌國,他與師父縱談天下,決定要做出一番事業,當時說的話言猶在耳:“待中國有變,師父便提精銳之師西向以建功勳,徒兒在二島固守經營轉運糧草,若事可成,南北縱橫,天下皆知師父之名!”

  那一次胡隸聽到此語,也曾熱血沸騰。他雖只是個武夫,起兵的時候也沒想到那麽多忠君愛國的東西,只希望在刀槍上搏出個功名,求個封妻蔭子,讓後人聽了都讚一聲英雄。但在趙孟傳手下,似乎距離自己這個揚名天下的英雄夢是越來越遠了。

  當初師徒倆定下的計劃差不多達成了一半,二島已經在手,經營後方的目標眼見可以達成。但是一次次被趙孟傳帶歪了節奏,那另一半的計劃擱淺著難有進展,縱橫中原的宏偉設想停滯不前。

  “鏑哥兒見信速來!上陌鎮。”

  師徒分別兩個月以來,胡隸覺得諸事不順,他不擅長考慮那些深層的東西,是進還是退,是對還是錯,委實讓人迷茫。在這糾結的時候,他很需要一個主心骨帶他走出困境,所以想到了用飛鴿傳信召喚張鏑回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