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海圖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亡於黨爭
  這句話如醍醐灌頂,讓鄭衝恍然大悟過來。是啊,黃汝良和徐光啟都痛恨朝中的黨爭,而黨爭最厲害的便是東林黨,複社以東林黨羽翼、繼任者自居,他兩人如何不痛恨?看來黃汝良除了私怨之外,還有公憤在內,難怪這般奚落三位複社才子。

  黃汝良只因出身閩人,便被朝中君子們貼上了閩黨的標簽,黨同伐異,黃汝良早早致仕,也和黨爭有關系。而徐光啟也是這般,他自覺在朝中做事,縛手縛腳,隨時都是黨爭在先,辦事在後,於是索性辭官致仕,以在野身份還能無拘無束,多做些事實。

  徐光啟的話說得很重,今日結社,他朝結黨,大明朝末年黨爭不休,也和文人士子結社成風有很大關系。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當你置身於一個陌生環境與不認識的人相處時,首先想到的便是找到與自己有相同經歷的人一起,然後大家抱團,自然就會成為一黨。

  這種相同之處可以是來自同一地域,因此明朝中期的黨爭有楚黨、閩黨、魯黨等等,都是按地域劃分的。而到了後期,東林黨橫空出世,它更加具有包容性,不管你是哪裡人氏,只要早年參加過東林書院的,當官之後便是東林黨的標簽貼在身上。

  不過東林黨自從其黨魁錢謙益老先生被溫體仁彈劾丟官之後,東林黨如今在朝中的局面已經不如崇禎初年剛鬥倒閹黨時候那般風光了。

  如今的複社正在走東林的老路,而且複社比東林更加包容,複社的分支有雲間幾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歷亭席社、雲簪社、吳門羽朋社、吳門匡社、武林讀書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萊陽邑社、浙東超社、浙西莊社、黃州質社與江南應社等等。

  幾乎囊括了江南所有的文人士子,可以想象,假如今後複社的文人士子們相繼出仕,到朝廷裡當官了,絕對會形成一個更加龐大的黨爭集團,然後加入到熱鬧的黨爭中去。

  後世有人說明朝亡於闖王之手,也有人說明亡於財政困難,更有人說明亡於天災。其實在鄭衝看來,明亡於黨爭!就算沒有東林黨,只要明朝還有黨爭,也會有其他西林、南林等等出現,明亡這個鍋給東林來背,只能說它是黨爭的急先鋒,被世人所牢記。

  內憂外患也好,天災乾旱也罷,財政困難也好,要是沒有黨爭,大明朝疆域遼闊,有這麽多的人口、資源、財富,都能捏攏在一處使勁,什麽內憂外患、什麽天災乾旱其實都不是問題的。

  關鍵是朝中一直黨爭不斷,閹黨倒台,對於閹黨的政策是全部報復性的推翻,每個勢力組閣之後,自行一套,不問政策的對錯,只要是敵對勢力提出的,黨爭之下,就全盤反對。如此之下,即便大明再強大,也會被內耗得只剩下一張空殼而已。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前說的那句,諸臣誤我!文臣人人可殺!其實是包含了對黨爭無限的痛恨啊……

  面對兩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指責,黃宗羲卻昂起首道:“徐老大人的話,晚輩不敢苟同。今日結社,他朝結黨,即便結黨,也要看是正人君子主政,還是奸佞小人禍國!本朝崇禎元年東林一掃閹黨,澄清宇內,朝中眾正盈朝,正是振興大明的好時機。我複社現今雖並未做得什麽利國利民之事,但他朝一旦得入仕為官,定然也會安邦定國,效仿東林諸前輩!”

  黃汝良哼了一聲道:“漂亮話誰都會說,爾等屍位素餐,不知民間疾苦,望著泉州城滿目瘡痍,卻不思如何救助災民,

反而四處尋找開辦詩會的去處,這便是你們複社的憂國憂民!”  這話算是戳中了三人的軟肋,黃宗羲不禁詞窮,低下頭去,陳子龍眉頭緊皺,望著四周的破敗,也說不出話來,只有徐孚遠嘟囔道:“我們又能做些什麽呢……”說到這裡,卻也說不下去了。

  黃汝良冷哼一聲,指著鄭衝道:“他比你們年歲還小,讀書也沒你們多。”聽到這裡,鄭衝暗暗皺眉,心裡道:“黃老大爺,我好歹是大學生,整整讀了十六年書的人啊。”

  “但他卻能想到如何籌辦安平會,賑濟災民,防備疫情!”黃汝良繼續說道:“他是真正在做事的人,而不是像你們這樣,隻說不做!”

  黃宗羲等三人都吃了一驚,陳子龍忍不住道:“鄭兄弟不是鄭總兵麾下猛將麽?怎麽也管起民政之事?”鄭衝微微一笑道:“我乃泉州安平人氏,家鄉父老受災,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頓了頓鄭衝朝黃汝良、徐光啟一禮道:“黃老太傅、師傅,其實黃兄他們複社舉辦詩會,或許能為我們此趟安平會開辦做些有益之事。”

  黃汝良和徐光啟都是微微一鄂,鄭衝道:“今趟泉州知府衙門雖然下了公文,但此事畢竟是要在民間操辦,若是沒能造出聲勢來,隻恐要多費手腳。”

  說到這裡,鄭衝鄭重的朝黃宗羲等三人長長一揖道:“今趟福建八閩之地受了這大風災害,百姓死傷頗多,房屋大半被毀,秋收之糧多被侵壞,各處糧倉也多有損壞,存糧折損大半。不才與黃老太傅、師尊共謀了一個賑災捐納之策,便想請複社諸位君子一同出錢出力,為賑濟百姓做些實事,這般可好?”

  黃宗羲等三人互望一眼後,一起道:“既然是賑災善事,我等自當跟從。”隨後黃宗羲才問道:“聽鄭兄弟稱呼,難道徐老大人是你師尊?”

  鄭衝頷首道:“正是,在下有幸得拜徐老尚書為師學習,正是三生有幸。”

  黃宗羲等三人暗暗驚訝,徐光啟才學世人皆知,學貫中西的大學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孫元化之後,便聽聞再無收徒,不想這回收了鄭衝為徒。當下三人都收起輕視之心,均是暗想道:“此前還道鄭兄弟一介武夫,不想有此名師,看來也不能將他做一般武人看待。”

  當下鄭衝拿出一份謄錄的安平會方略遞上前去道:“三位既然答允參與其事,此乃這趟慈善捐納方略,便請三位帶回去細看。聽聞複社乃是張溥兄主持大事,可與他好生商議,若是張溥兄也答允參與此事,明早可至後渚港水師大營來找我。”

  黃宗羲親手接過那方略道:“不想鄭兄弟還這般細心,做了賑災方略,我還道只是邀我等捐輸錢糧而已。”

  黃汝良哼了一聲道:“捐輸錢糧,只是尋常賑濟手段,好好回去看看這方略吧,鄭衝才能,十倍於你們這些複社才子!”說罷扭頭便上了馬車。

  徐光啟看了看三人,歎口氣道:“書生結社,終非良途,若想出仕而有一番作為,最好獨善其身!”說罷搖著頭也回了馬車之上。

  黃宗羲三個均是皺眉,不知道為何兩位老先生對結社這般大的意見,鄭衝卻一拱手道:“三位,明早在下便在大營等候三位消息。”頓了頓鄭衝低聲道:“兩位老先生見慣了官場黨爭,因此厭惡結社,倒不是對三位有什麽成見,三位不必介懷。”

  黃宗羲三人聞得此言,心頭才稍稍舒服了些,鄭衝告辭上馬後看著三人又笑道:“若三位對這結社之事還有想不通的地方,改日我與三位好生長談一番,在下有些淺見,或許能解三位心憂!告辭!”說罷便打馬追黃、徐二人馬車去了。

  望著鄭衝青衣飄飄打馬而去,黃宗羲輕歎一聲道:“鄭兄弟看起來還小我等幾歲,卻已經有了這般功業,又能與兩位名宿耆老作伴,真是令人敬佩。”

  陳子龍卻道:“黃老先生說他才能十倍於我等,我卻是不信,改日定找他切磋一下詩文之道。”徐孚遠也道:“正是,說起詩詞來,只怕他便比不過我等。也不知他那什麽方略寫了什麽。”

  黃宗羲打開那方略只是略略看了幾眼後,便即面色大變道:“好個鄭衝,這方略不只是簡單的捐輸錢糧賑災而已,內裡居然還包含了防備大疫、災後扶持百姓重建家園等等章程!陳兄、徐兄,我們快些趕回去,此等大事,最好張兄一起拿主意。我有預感,這趟若是我複社能參與其事,定能幫到百姓,也能真正做出些實事來為我複社正名!”說罷三人便急匆匆的走了。

  鄭衝趕上馬車後,黃汝良忽然掀起車簾來道:“博文,你記好了,可不許和這些書生瞎混,不可結社。”

  鄭衝耳朵都起了老繭,當下應道:“是,黃老太傅。”

  徐光啟卻道:“博文,黃老太傅是為了你好。當今聖上不似先帝,如今陛下對黨爭甚是厭惡,你又是武將出身,還是分清楚些好,若是一個武將真被打上複社的印記,將來對你的仕途不利。”

  黃汝良也道:“正是如此,那溫體仁為何庸碌之才也能做得首輔?聖上正是看中他無黨啊。”

  鄭衝聞言一陣無語,心頭暗想道:“溫體仁無黨?最大的奸黨便是溫體仁了,最後崇禎自己都說,體仁有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