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海圖志》第一百六十五章 瘟瘧凶猛來
  今天是集中搜救被困百姓的最後一天,鄭衝回到城內營地之時,各方陸續帶來了搜救街區已經搜尋完畢的消息。這時候的建築不似後世那麽複雜,倒塌後多是些磚石木料,沒有鋼筋混凝土困擾,搜救並不算困難,而且被掩埋的百姓也不會被埋得很深,搜救起來也算順利。

  不過話又說回來,若這時候的建築真是鋼筋混泥土的,也不會一場台風就倒塌那麽多,凡事有利必有弊吧。

  被困的三千余名百姓大多都被找到,死去的佔了六成,活著被救出來的也有一千多人,救災的第一階段算是完成。

  但今天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陸續有附近州縣的災民開始往泉州而來,從一兩百人一群,開始逐漸增加到一兩千人一隊,都拖家帶口往泉州城而來。

  一場風災摧毀了剛剛收獲的秋糧,百姓們無以為生,鄭芝鶚率領軍馬吩咐各處縣鎮救災,同時召集災民們聚集到泉州城下就糧。讓災民們自己來泉州城下統一賑濟,這樣可以減少許多人力物力,否則還要將糧食運往各處州縣,這筆花費可不是小數。在泉州城這裡集中賑濟,靠近泉州港,等台灣的糧食到了之後,便可就近賑濟,節省許多。

  當天鄭衝便命施福在泉州城外,城南、城東近郊處劃定了兩塊災民營地,陸續調軍士出城來,幫助城外災民在這兩處搭建臨時居所。又緊急從大營調集三萬石糧食,在這兩處災民營地開始以工代賑,登記乾活的災民,分發賑濟糧食。

  城外的災民不得入城,減少了許多麻煩,而災民們領到了糧食,也有落腳的地方,便都安心住下,也不去滋擾城內,秩序井然。沒發生什麽哄搶大戶,聚眾作亂的事,可見國民們還是如後世所說的那樣,有口吃的就不會生亂。

  同時另一個早就預料到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城內得病的人開始出現,並且有增加的勢頭!

  早間負責巡視各處街區的軍馬回報,城內共有五十多人患了打擺子等疾病,經大夫診治後,確定是瘟瘧。到了傍晚時分,患病人數增加到了三百人,也有軍中士卒得病的,這個數字增加之快大大出乎鄭衝的意料。

  傍晚時分,鄭衝緊急召集各部將領、官吏聚齊,開始布置應對瘟疫的辦法。瘧疾在後世並不是什麽不治之症,但在明末這個時代,卻是能要人命的大瘟疫。

  漢武帝征伐閩越時,“瘴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東漢馬援率八千漢軍,南征交趾,然而“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清乾隆年間數度進擊緬甸都因瘧疾而受挫,有時竟會“及至未戰,士卒死者十已七八”。清末,繁華市鎮雲南思茅由於瘧疾的流行,使原本七八萬人口的市鎮,到新中國成立時僅剩944人。季羨林在《賦得永久的悔》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思茅是有名的地方。可是,在過去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上,它是地地道道的蠻煙瘴雨之鄉。清末至民國期間,這裡爆發了兩次惡性瘧疾,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患病死亡。縣大老爺的衙門裡,野草長到一人多高。

  可見瘧疾在古代的威力,這種病的確是要人命的病。而且這次瘟瘧來勢洶洶,到得傍晚時分,已經出現第一個死亡的病例!看來這瘟瘧是惡性瘧疾,尋常瘧疾三至五天潛伏期,很少會有驟死的病例,但現在風災才過四天,便已經有人病死,可見這場瘧病定然不輕。

  “守備老爺,此趟城內軍營之內已經收治了三百二十八名病患,皆是冷熱畏寒,

且有高熱頭痛症狀。適才老夫過來前,已經死了一人。據老夫行醫多年經驗來看,此趟瘟瘧乃是極重的三日瘧,從病發至死,不過三數日時光,病邪極凶啊。”  面前說話這人乃是泉州名醫王德泉,只見他白發蒼蒼,滿是皺紋的臉上滿是憂愁之色。鄭衝此趟布置城內防備疫情之事時,延請了城內許多名醫,王德泉德高望重,便被一眾大夫推舉前來參加會商。

  防備疫情,鄭衝格外重視,專門指派將佐領軍負責,王德泉等名醫也加入其中。每天軍伍巡視之後,一旦發現有病患,便將人帶回大營,交給王德泉等人醫治。

  聽完王德泉介紹今天城內疫情後,鄭衝也不廢話,當下便道:“此趟瘟瘧雖然來勢洶洶,但也並非不可防備!從明天起,各處疫情防備要謹記以下幾點。其一,瘟瘧乃是蚊蟲叮咬傳播,各處防備疫情之時,要貼出告示,告知百姓們防備蚊蟲叮咬。其二,城內組織的老弱婦孺防備疫情隊,要在各處災民聚居之處,多燒蒿草,用蒿草煙氣驅趕蚊蟲,又或多撒石灰、米醋驅趕,總之要居住之處盡滅蚊蟲!其三,還在家中居住的百姓,也要分派人手上門逐戶告知防備蚊蟲,若家中有病患者,要立刻帶回大營來隔離醫治。”

  聽到這裡,王德泉忍不住插口道:“守備老爺,瘟瘧真是蚊蟲叮咬才會染症的麽?”其實直至清朝年間,人們才逐漸搞清楚瘧疾傳播的渠道和方式,在明末還並不清楚,隻認為瘧疾是一種瘴氣所致。

  當下鄭衝皺眉道:“瘟瘧乃是水中一種瘧蟲所生,蚊蟲棲息水中,便帶了這種瘧蟲,而後蚊蟲叮咬人身,瘧蟲便進入體內,人就得了瘟瘧。此時不是爭論這個的時候,你們按我說的做便是了。”

  眾人也不敢反駁,帳內懂醫術的只有王德泉一個,他聽了鄭衝話後,喃喃自語,似乎還是想不通。

  鄭衝也沒管他,繼續說道:“其四,城內和城外大營都要建起隔離病患的營區,營區之內病患許進不許出,一應所需都由外面供應。其五,各處加緊收購藥材,城內幾處都要熬製防備疫情的湯藥,要保證每個災民都能喝藥預防。我這裡有個預防的方子,喚作柴胡截瘧飲一方。該方以小柴胡湯和解表裡,導邪外出,常山、檳榔祛邪截瘧;配合烏梅生津和胃,以減輕常山致吐……”

  當下鄭衝隨口說了後世清朝乾隆年間使用的防備瘧疾的湯藥方子,王德泉聽了之後,眼前一亮,當下找來紙筆認真記下,當下忍不住輕歎道:“想不到守備老爺也是個精通醫術之人,此方大有道理啊。”

  最後鄭衝朗聲說道:“此趟疫情雖來勢洶洶,但諸位也不必驚慌,天氣開始轉寒,待得天氣冷下來之後,蚊蟲不再滋生,此疫情最終也會過去。各處軍馬巡查之時,還要嚴防城內有謠言流傳,防備蠱惑人心者!至於已經得病的病患,先用青蒿方子試著治療,若是無效,過幾天台灣海船歸來,便會有治療瘟瘧的特效藥金雞納霜帶到,便可醫治。這青蒿方子你們都記一下,也不算繁複,便是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此刻明末雖然是小冰期氣候,但並非是氣候變得寒冷,而是變得異常。福建本就地處南方,此時已經深秋,居然天氣還很熱,因此才會有台風。而天氣熱,則滋生蚊蟲,也才會爆發瘧疾。不過等到天氣逐漸寒冷,蚊蟲不再滋生,這瘧疾也就自然退去。鄭衝也暗暗慶幸,還好這次爆發的瘟疫不是肺鼠疫這樣更可怕的疾病,否則還真是棘手了。

  交代完防備疫情之事後,鄭衝又開始說以工代賑之事,從明天開始,各處已經登記的青壯勞力,便按事先計劃好的,分別派往船廠、港口以及各處工廠開始修建工程,各處工地都指派了專人負責,徐光啟則總掌各處工地之事。

  以工代賑開始,則從明天起,賑濟口糧便開始按照工分竹籌來計領。每個災民在工地乾完活之後,根據他的勞作量可得工分竹籌,乾的越多,所得工分竹籌越多,能換到的糧食也就越多。因此鄭衝又詳細安排了以工代賑的諸項事務,眾人都一一領命。

  諸事都安排完之後,便紛紛告退而去,帳內只剩下黃汝良、徐光啟、黃承昪、施福等人。

  待得眾人離開,鄭衝揮退帳內親衛後,黃承昪這才取出安平會帳冊,朗聲念了起來。經過兩天時間,那晚已經登記捐納的士紳富戶們已經有九成的人來交割了銀兩,現下安平會已經擁有三百余萬兩現銀,可謂是一夜暴富。

  聽了這個數字之後,連黃汝良都笑了起來,長長的松了口氣道:“看來此趟安平會初創,也算順利。有了這批銀兩,稍後賑濟之事便更有把握了。”

  鄭衝也笑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咱們便要盡快將這些錢都花出去,躺在兜裡的錢永遠都是死錢,用出去的錢,才是活錢。”頓了頓鄭衝又道:“明天安平會第一次股東大會之後,我們安平會便按照原定計劃,鋪開所有事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