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海圖志》第二百八十五章 召入京面聖
雖然崇禎壓低了造價,但張彝憲還是一臉苦相,五十兩一枚火箭,每月百枚便是五千兩銀子,一年下來就是六萬兩銀子,別小看這六萬兩銀子,差不多是一支一萬人步軍一年的餉銀了。張彝憲管著戶部,知道現在朝廷每年的錢糧收支,很多地方的官軍都還在欠餉,財政缺口巨大,許多該給錢的地方都還沒錢給,更別提增加新的支出了。

其實大明朝的財政惡化已久,自天啟初年以來,大明朝的財政收入居然只有可憐的三百三十萬兩,再加上賦稅連年拖欠,實際的收入只不過二百余萬兩,而支出卻達到了五百余萬兩!為了填補巨大的虧空,尋找更多的軍費,天啟朝幾乎年年加遼餉,到了天啟六年,遼餉已增至7714121兩。可縱然是如此,在天啟年,大明朝的財政還是有1646575兩的虧空。

時有戶部給事中黃承昊上言:……今出數共五百余萬,而歲入不過三百二三十萬,即登其數,已為不足,而重以逋負,實計歲入僅二百余萬耳!明朝末年各軍皆欠餉,其實別說軍隊,就是明朝皇室那些藩王的年俸,明朝政府也是長期拖欠的。

財政惡化是有許多原因的,崇禎剛繼位之時,打到了魏忠賢,抄家發了一筆財,而這筆錢很快填到了遼餉這個無底洞中,袁督師花大把銀子打造了堅不可摧的寧錦防線,可惜後金繞過重金打造的防線,突入大明腹地,結果就是後金依然來去自如。

而腹地內的山陝農民義軍也四處橫行,洪承疇也花費了大把銀子,然後把這些流寇趕到四川建國,但總算是沒在四處流竄,危害更多地方。然後為了圍堵農民義軍於川內,大明朝每年也要付出龐大的軍費。

其實大明的財政問題九成以上的原因都是人禍,除開東林黨官商勾結未開征商稅之外,整個官僚機構腐朽不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積弊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有些時候根本不是稅源不夠的問題,而是官吏貪腐嚴重,再填多少錢進去都沒有用。有多少貪多少,天下烏鴉一般黑!

天啟年間,楊嗣昌在戶部任職的時候,他曾今上疏駁斥宣府鎮要求加新餉的奏章。當時宣府額定兵員八萬,每年額定的本色折色總計是四十八萬兩左右,可實際查驗僅有三萬人,結果拖了三個月的軍餉,底下就鬧了。兵員不足十分之四,但是卻拿著額定的軍餉,拖欠的軍餉與額定的軍餉相比只差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按照實際這點兵員,餉根本就是發多了,那還欠什麽?

軍隊貪腐吃空餉嚴重,地方官吏雁過拔毛,貪汙更甚,其實再有更多的稅銀可收,也是多半落入了貪官汙吏的手中。

“皇上,每月增購百枚火箭,便是五千兩銀子,這……”張彝憲小心翼翼的提醒道,他不得不說話,戶部實在沒錢。

“不妨事,這筆開銷直接從朕的內努中出。”崇禎大手一揮,顯得很是堅定。自從花光了魏忠賢抄家來的意外之財後,從崇禎二年起,崇禎每年都在用內努補貼朝廷財政,而皇帝的內努有多少呢?張彝憲不知道,內努不是他管著的,但從曹化淳的苦相上來看,內努也應該沒多少了吧。

崇禎與太監、大臣們商議著,壓根就沒理會俞碩明,好像這件事就這麽定下來了,不容人反駁一般。而俞碩明也張大了嘴巴,沒敢說出半個不字來。

零零碎碎的問了許多事後,崇禎才把歪了的摟又正了回來,開始說起此趟封賞之事!

“凡記功十級以上軍將,皆官升兩級,從優議續。東江鎮依舊暫由監軍侯隆統領,

特封金日觀為東江鎮副總兵,參讚軍務受侯隆節製,沈志祥升任副將,陳平朝升任參將……”曹化淳朗聲將朝廷的封賞念了出來,原來崇禎早已經有了決斷,只是未曾當眾宣布。而這份封賞中,侯隆從王之心手下一個小太監直接拔擢升為六品副總管太監,俞碩明升任遊擊,於孟熹、張永鏟等人都升任守備,就連沈世魁也追贈總兵銜,惟獨沒有對鄭衝的封賞。

聽完之後,俞碩明很是奇怪的抬起頭來,疑惑的望著面前的一眾大佬,大臣中鄒維璉等人也很是奇怪,首功的鄭衝居然沒有得到封賞,這是很不合理的。

這時候,曹化淳卻掏出另一份旨意來道:“諸位莫慌,此處還有一份旨意,是單獨給鄭衝的。”當下曹化淳又念起了這份旨意,原來這份旨意是崇禎單獨召鄭衝入京奏對的。旨意上面先重重褒獎了鄭衝的功績,而後話鋒一轉,便是召鄭衝盡快入京來商討遼東、朝鮮事務,最後說了召對後便連同此趟功勞一並封賞雲雲。

這份聖旨一出,在場的大臣皆是心頭一凜,看來皇上這是要大用這鄭衝啊。當年崇禎召袁崇煥進京時,也沒有對袁崇煥有任何封賞,將袁崇煥以平民身份召入宮中來,一場平台奏對後,袁崇煥便被封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看來崇禎沒有對鄭衝隨意封賞,是動了要好好重用鄭衝的心思。

有些不明所以的俞碩明還僵在那裡,一旁鄒維璉急忙提醒道:“快些謝恩吧。”俞碩明這才叩謝了皇恩,算是代鄭衝謝恩。

捧了聖旨之後,崇禎看著俞碩明緩緩說道:“卿家一路奔波,本來當多在京城將息幾日,但遼東軍情緊急,卿家克日動身,盡快趕回遼東去。將旨意帶到後,教鄭衝盡快進京來見朕。”

俞碩明當即磕頭領命,隨後崇禎吩咐賜宴招待俞碩明等有功將領,吩咐溫體仁、張鳳翼等人參與慰勞。而後崇禎便擺駕回宮去了,平台召對也就此結束。

當晚跟隨俞碩明進京獻俘的大小將佐皆得賜宴,溫體仁、張鳳翼代表朝廷好生慰勉了一番。席間兵部侍郎鄒維璉單獨和俞碩明說道:“此趟回去,不可耽擱,盡快讓你家公子進京來面聖,事關今後遼東、朝鮮大事,也關鄭氏今後是否能留在東江,切不可延誤。”

得了鄒維璉叮囑之後,俞碩明很快便領悟過來。筵席散後,將養一夜,次日天明便即辭出京城來,率領眾將士火速趕回東江鎮去了。

卻說俞碩明離開京城二十多天后,又有捷報送入京中來,又是鄭衝指揮的一場鐵山邑大捷,此役殲滅建奴蒙古八旗五千余人,蒙古八旗鑲藍旗固山額真扈什布一下十余名建奴大將被誅殺,首級、戰利品等也是送入京城來。

短短不足一個月內,連續收到兩份捷報,讓崇禎喜出望外,當即再次下旨催促鄭衝入京召對,這場大捷讓崇禎更加希望盡快見到這位弱冠英豪、大明的海上長城了。

……

大明崇禎七年二月底,江南大地漸漸開始回暖,可遼東苦寒之地卻還是看不到半點春意,依舊是一片冰天雪地。龍須號上的冰凌子一串串的掛在桅杆上,一夜之間的風雪寒冷就將龍須號裝裹得格外耀眼。

鄭衝站在將台上,將台憑欄上結起了一層薄冰來,鄭衝也不嫌寒冷,隻扶著憑欄,遠遠眺望著遠處的鎮江堡。自從明軍奪回義州之後,為了防止鎮江堡的後金軍渡過鴨綠江襲擊義州,鄭衝便命龍須號領幾艘皮島水師的福船來到鴨綠江口震懾後金軍,助金日觀所部守住義州之地。

根據哨探得知,此刻後金軍在鎮江堡已經集結了近八千余眾的精銳戰兵,更有兩萬民夫輔軍, 對面義州城內,金日觀所部只有三千余人,加上七千余民夫輔兵,兵力差了一大截。

鄭衝非常擔心鎮江堡的後金軍會反攻義州,所以一直領船隊在鴨綠江口徘徊,讓後金軍不敢輕舉妄動。此刻鴨綠江逐漸開始化凍,巨大的冰塊開始從江口入海,每天都有很多浮冰進入到大海中來。

攻下義州後,明軍也是強弩之末,沒有余力再發動任何戰役,於是明軍和後金軍不約而同進入了休整期。這段期間內,鄭衝將俘虜的尚可喜所部戰兵重新整編後,編入明軍各部,明軍兩場戰役損失的兵馬算是補充了回來,皮島明軍總數恢復到了一萬八千余人。

而後鄭衝整編了義州、宣川、鐵山邑等各處俘獲的民夫輔兵,挑選其中的精壯漢人加入明軍,從繳獲的後金軍物資中撥出鎧甲、兵刃來武裝他們,又得戰兵七千余人。這些輔兵多數都是漢人,是分配到每個八旗兵麾下的奴隸,許多人從前都是遼民,也有從關內擄劫到關外的漢人,重回明軍懷抱後,自然是願意加入明軍的。

新軍分散後編入各部明軍中,鄭衝命陳平朝等大將開始訓練這些新軍。陸軍不像海軍那樣訓練繁複,有些時候三個月便可完成陸軍的操訓。其實陸軍真正的操訓不在訓練場上,而是在戰場上,所謂百戰成軍就是這個意思。鄭衝便是想簡單操訓之後,繼續擴大皮島明軍的規模。然後就是在戰場上進行殘酷的實戰訓練了。

除此之外,鄭衝從各處難民之內,收養了許多孤兒,成立了少年近衛團,開始了他的長遠大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