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海圖志》第三百六十六章 可有錯漏處
處理完一系列瑣碎的軍政大事後,鄭衝伸個懶腰,耳邊傳來軍中三更天的鳴鑼聲。已經這麽晚了啊,鄭衝卻沒有絲毫的睡意,心頭沉甸甸的事依舊壓在上面。

步出帥帳來,夜色優美,鄭衝仗劍巡營,腦中卻還在盤算著自己所布置的一系列戰略又無錯漏之處。傅青主在鐵山又招募了八千新軍,皆是遼東漢人。直到現在鄭衝才知道,原來遼東多年戰亂,有十余萬漢民逃到了朝鮮的地界上躲避戰火,這八千新軍都是從在朝鮮的遼東漢民中招募的。

這八千新軍鄭衝沒再派給義州等地的皮島將領們作為補充,皮島諸將現在手上的兵力已經足夠多了。等與清軍的這一場殊死較量之後,鄭衝便會著手開始削弱東江鎮諸將手中的兵權,鄭衝要在遼東和朝鮮站穩腳跟,就必須開始收攏兵權。

此前對東江鎮將門一直忍讓,是因為鄭衝才來遼東不過數月,又恰好面臨清軍的一場惡戰,加上還要盡快解決朝鮮之事,所以鄭衝並沒有對東江鎮將門有大動作。但鄭衝既然想要控制朝鮮和遼東,隨著大戰結束之後,外敵入侵矛盾弱化,他和遼東將門的矛盾便會上升為主要矛盾,事情遲早會走到那一步。

對於削弱遼東將門兵權,鄭衝已經布置妥當,首先通過這一次的大戰,消耗其兵力,借刀殺人這個詞匯雖然不好聽,但很實用。其次便是通過這次大戰之後,論功行賞之時,鄭衝會與鄒維璉聯手,有功之人明升暗降,無功之人撤職查辦,隨後安插鄭衝的親信接掌兵權。最後便是組建忠於自己的兵馬,招募新軍訓練便是一定要做的。

這八千新軍鄭衝交給傅青主和孫澤沛統領訓練,稍後戰事完畢,會調張永鏟來任主將。等戰事結束之後,鄭衝還會改編遼東將門麾下兵馬,整編之後,他手上將會有數萬兵力,就不必再看鄭芝龍的臉色了。

不看鄭芝龍臉色不代表鄭衝就放棄了福建的利益,雖然那晚對鄭芝鵠和七娘,鄭衝都流露出不願意爭奪繼承者身份的意願,但這一切都是鄭衝故意為之,從始至終,他心底深處都沒打算放棄過。

福建是鄭氏的老巢,而且位置得天獨厚,鄭衝雖然不是嫡子,但他比鄭森年長,他有信心在鄭森成年前,能夠掌控福建的一切。

但去歲與鄭芝龍鬧了一場後,塑料父子情已經有了芥蒂,鄭衝知道現在不宜風頭太露,他需要韜光養晦一段時日,在朝鮮培植自己的勢力,有了朝鮮的勢力之後,對他爭奪家中繼承權將有極大裨益。同時鄭衝擺出一副不願手足相爭的態度來給鄭芝鵠看,其實就是想借他的口告訴鄭芝龍,他鄭衝無意爭奪什麽,這是一種不爭而爭的策略。

鄭衝從來不相信鄭芝龍會對自己有什麽父子之情,他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利益至上的人,對義兄弟是這樣,對親人這樣,對兒子也是這樣。否則鄭芝龍不會剿滅昔日的結拜兄弟,不會罔顧家人安危投降滿清,後來間接害死了田川氏,更不會在去歲那場真假兒子案中,明知兒子真假,卻還選擇了假的。

所以鄭衝和鄭芝龍沒有情分,只有相互算計。其實現在鄭衝也還沒有完全的把握能夠爭得繼承權,因為他手中的兵力、戰船實在太少,鄭芝虎北上的援軍其實都只會聽命於鄭芝龍,所以在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鄭衝也不想表露出太大的野心來。

所以才有了那晚和鄭芝鵠的談話,但鄭衝並沒打算放棄。在朝鮮他的長遠規劃就是在這裡建立自己的軍校培養人才,建立自己的造船廠,建立自己的船隊,建立自己的陸軍,

建立自己的火器局等等。總之福建有的,今後在遼東和朝鮮都會有,福建沒有的,這裡也會有。遼東講武堂將在三天后舉行開學儀式,鄭衝自然是擔任講武堂的校長,但他可能沒有那麽多時間待在講武堂,當他不在的時候,講武堂將會由傅青主主管,孫澤沛、桑七娘、張承壽、郭慎、林禎等人都會加入講武堂,出任講武堂的教習。

遼東講武堂除了培養陸軍人才外,還將會開設海軍學堂,專門教授海軍的各種課程,張永鏟將在戰後進入講武堂,成為海軍學堂的主管,同時在張永鏟麾下和鄭氏麾下抽調一些老水手擔任海軍教習。

海軍學堂在後面將會擴充,等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鄭衝打算將海軍學堂從講武堂中單獨剝離出來,成立海軍講武堂。歷史上,鄭氏雖然能在海上叱吒風雲一時,但到了後期,就是因為人才不濟,沒能科學系統的將海軍人才培養延續下去,加上地域限制,最後還是敗給了施琅的大清水師。

反觀在荷蘭馬車夫之後崛起的大英帝國,他們對於海軍的培養和重視絕對到了一個高度。英國皇家海軍有自己專門的海軍學校,每個想要登船擔任軍職的人都必須從海軍學校畢業。有了專業的訓練和學習,才讓大英帝國海軍中人才輩出,這才是一個想要稱霸海洋之國該有的基礎。

一路走來,一路思慮,鄭衝隻覺得自己現階段的布置已經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局面了,似乎也沒有什麽能調整的地方。至於洪承疇那邊,鄭衝其實一點都不擔心。

鄭衝對現在的局勢研判了許久,覺得皇太極此趟征伐朝鮮,若是用兵不順,就一定會打聲東擊西的主意,畢竟朝鮮不算富裕,打下來也沒多少油水,大清最好的選擇還是搶掠中原。

假如皇太極的聲東擊西之計成功,洪承疇在寧錦防線的兵力出城襲擊皇太極側後,皇太極一定會殺個回馬槍。一旦野戰,皇太極絕對有把握將松錦之戰的大敗提前上演,結果無非就是洪承疇兵敗,寧錦防線丟失,明軍退守山海關,然後皇太極繞道蒙古,突襲中原腹地,再來一次燒殺搶掠。

這是最壞的結果,鄭衝雖然有心想挽救,但他也無可奈何,他現在只是遼東總兵官,無論是寧錦防線還是中原地區,他都無能為力,除非朝廷下旨,命他領兵支援洪承疇。

以東江鎮現在明、朝聯軍的狀況,出兵渡過鴨綠江去支援洪承疇,就是自尋死路。即便是鄭衝親自指揮,相信也不會比當年毛文龍做得更好。

當年毛文龍在東江鎮為了牽製清軍,也曾今發動過很多次的突襲戰,但效果都不太好。鄭衝也曾研究過,隨後他發現建奴雖然每次朝西面用兵都主力盡出,但盛京東面的地域他們都會留下足夠防備的兵力。建奴是個漁獵民族,他們隨時能做到全民皆兵,所以即便後方隻留下一些老弱婦孺,人人善射,他們也能依靠一些堅固的城池和堡寨很好的進行防守。當年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就曾發動十三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女真男子全部出征,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建奴現在的動員能力絕對能達到全民動員。

所以歷史上毛文龍在東江鎮發動的牽製作戰成效並不明顯,明軍不善於野戰,同樣對於攻堅也不擅長,他們隻擅長堅城防守!

是以在鄭衝看來,洪承疇一旦出兵寧錦防線,皇太極回師和洪承疇激戰,朝廷下旨讓遼東出兵的話,遼東能夠起到的牽製作用極為有限。

東江鎮即便能夠出兵牽製,最多也就兩三萬兵力,清軍也不必派太多人馬回援,只需一兩萬兵力回師救援盛京,就夠鄭衝喝一壺的了,到現在為止,鄭衝並無絕對把握能在野戰中擊敗清軍。

雖然鄭衝現在擁有康格裡夫火箭和火炮,但鄭衝絕對相信現在的清軍戰力絕對爆棚,從領軍的將軍到下級士兵,他們的軍事素養絕對不是後來八裡橋僧格林沁麾下那些敢死衝鋒的清軍可比。

現在的清軍步騎混合,身經百戰,絕對不會冒著火箭和火炮洗地的風險,持續朝明軍野戰陣地發動衝擊。他們一定會采用更加靈活的戰術,分進合擊,來瓦解明軍的鬥志。或者夜間偷襲,或者派遊弋騷擾, 總之他們絕對不會像八裡橋的清軍那樣愚蠢的自殺式突擊。

同時鄭衝麾下的明軍也不是八裡橋的英法聯軍,現在的明軍單兵火銃不足,射速緩慢,還難以和清軍的弓箭對抗。現在的明軍也沒有英法聯軍那種嚴謹的軍事素養,能夠迅速形成空性方陣對抗騎兵。想要和清軍野戰,明軍必須完成冷熱兵器混用到全火器部隊的轉變,同時還要完成近代軍隊陣型和戰術的轉變,這樣才能有勝算,否則出兵牽製就是去送死。

不過鄭衝也沒打算到時候真的按兵不動,朝廷有旨意下達就一定要有動作,這樣才不會落人口實。鄭衝率部屯駐皮島,他就是打算一旦有事,他將率領三千擲彈兵和僧兵營、護衛隊、夜不收小隊組成的援兵趕赴戰場。他現在唯一的優勢就是能在遼東、朝鮮任一地方登陸,避實擊虛。只要他出兵救援了洪承疇,不管能否扭轉戰局,最後朝廷也無話可說。

但至於之後清軍再次入關搶掠,這就不是鄭衝能夠左右的了,實在是鞭長莫及啊。除非清軍到山東一帶搶掠,鄭衝還能發揮一二,若是清軍橫行河南河北等地,鄭衝就只能乾瞪眼了。

走走停停,水師大營之內,各處都很安靜,一切有條不紊。鄭衝不由得信步出了大營,來到沈芳等百姓居住的村鎮。隨著百姓工匠及商人增多,這裡已經變成了一處村鎮,屋舍、街道都已經初具規模。

來到沈芳居住的院落,此處有鄭衝麾下的僧兵營兵士駐守,已經快四更天色,沈芳的屋內居然還亮著燈火,鄭衝忍不住走了進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