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一百八十一章 崇禎的早朝
  次日昧爽時,天色依舊一片漆黑,京城內外都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放眼望去,漆黑天空之下的午門上點點燈火,將午門內外照得通亮,但午門下的雪地裡,卻是灰蒙蒙的另一種暗白之色,卻有種置身蒼茫曠野的感覺。

  準備早朝的百官早已經在午門外聚集,大明朝在京官員並入京述職官員九百八十二人陸續到齊。

  午門有五道門,其中中間的那道門為禦道,只有皇帝能從此出入,禦道兩邊的左,右兩闕供當值的將軍,校尉等保衛儀仗人員進出。剩下兩道不易被人發現的左、右掖門,分列兩邊,便是供官員們出入的。午門上的樓名“五鳳”設立鍾鼓,由宦官掌管。

  少時午門樓上,三通鼓畢,開左,右掖門,官軍旗校先進入擺列還依仗。待鳴鍾之後,列好隊伍的文武官員由左,右掖門進入。

  進門之後,便有當值宮中衛士檢驗官員牙牌!對於上朝的管理,明代有特殊的方法,那就是牙牌和注籍,牙牌隻發給在京官員,用於出入皇城,牙牌管理十分嚴格,丟失或者是損壞牙牌都要受到處罰。牙牌字號,公、侯、伯以勳字,駙馬都尉以親字、文官以文字、武官以武字、教坊官以樂字、入內宮以宮字。大內森嚴,無牌不許擅入,宮廷門衛認牌不認人。

  驗看牙牌之後,便有宮門衛吏按牙牌登錄官員上朝情形,喚作注籍,便是明代的早朝簽到表。這注籍在京衙門各置辦一冊,寫明官員職銜姓名,送東西長安門,每天早上有吏員從長安門領門籍,按照官員出入情況予以填寫,六科言官們可以通過這個查到官員的早朝情況,對於失朝的予以彈劾。

  驗看牙牌和注籍之後,文武官員進入午門,便在金水橋南按照品級站好隊伍,等待鳴鞭,按次序過橋,知道奉天門丹陛之前,此時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兩隊相對而立,站在禦道兩旁。

  少時,內侍朗聲宣道:“皇上駕到!”四下肅靜,卻有樂聲而起,便是崇禎皇帝的龍輦到了。

  一眾宮娥、太監簇擁龍輦到了奉天殿後,崇禎皇帝下了龍輦,直至奉天殿廊內正中坐定,只有親信太監隨行入內,其余宮娥、太監皆隨龍輦退下。

  崇禎坐定後,樂聲漸止,此時再鳴鞭,鴻臚寺官吏高聲唱道:“入班!”

  便有當朝首輔溫體仁當先而行,率左右兩班走進禦道,行一拜三叩頭禮節,方才到了殿外站定。

  此時司禮監大太監曹化淳站前來,用他那特有的尖利之聲道:“皇上有旨,雨雪天色,眾卿辛苦,擺駕皇極殿,百官有事入奏,無事自回衙署!”

  明初的時候,對上早朝的威儀要求極嚴。朱元璋要求遇到雨雪大臣可以穿雨衣,但仍舊是在殿外站著早朝。朱棣遷都北京後由於太冷,早朝見官員行禮完,就擺駕右順門的便殿,百官有事入奏,無事就去辦公。

  後來萬歷多年不上朝,這早朝的威儀早已經不複存在。崇禎繼位後,一心想中興大明,於是重拾大明早朝威儀,便先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後,擺駕皇極殿,在那裡聽政。至於為什麽在奉天門舉行,是因為周禮中天子“內朝”在路寢門之外,明太祖這樣正是興複周禮,而崇禎則是恢復祖製。

  但皇極殿容量有限,是容納不下大明朝在京官員的,因此一般早朝禮儀之後,便是首輔、內閣、六部九卿、各部言官等重臣前去皇極殿奏事議政,其余人等便可早早回衙署辦公去了。

  折騰了一個時辰,

在大雪天裡,崇禎擺夠了皇家威儀後,來到了溫暖的皇極殿,天氣寒冷,殿內四角都升了溫暖的炭爐,內裡是上好的無煙梨木冰炭。殿上更有香爐內點起了沁人心脾的香料,提神醒腦,香氣四溢。  崇禎擺駕皇極殿後,先至偏殿等候,奉茶一碗,待得首輔溫體仁領重臣百官到殿內排班站好後,值殿太監前來通稟,崇禎這才放下茶碗,來到殿內。

  三拜九叩之後,崇禎坐在龍椅上,他很享受這種萬人敬拜的感覺,叩拜跪禮,這似乎是大明朝唯一從蒙古人那裡承襲下來的規矩了。

  “平身,有事起奏,無事退朝!”曹化淳照例朗聲道。

  班內便有吏部尚書閔洪學輕咳一聲,隨後從班內走出,至禦前跪下奏道:“臣閔洪學有本奏!”大明朝奏事的規矩,要奏事前,預先咳嗽一聲,從班末行至禦前,跪奏,奏事不使用口語,而是大聲的朗讀奏章。如果官員要承旨,要回答“阿”聲音要拉長。

  見是閔洪學出班來,崇禎眉頭微微一皺,昨天已經上了一本,今天又來?但早朝殿上,豈有不讓奏事大臣說話之理?當下崇禎還是耐著性子朝曹化淳點點頭,曹化淳便拖長聲音道:“奏……”

  閔洪學當即打開奏折,將奏折上的內容念了出來,還是和昨晚參劾複社的奏折一樣,彈劾複社十宗罪狀。

  方才念了一半,崇禎終究是按耐不住,抬手打斷,曹化淳急忙道:“停!”閔洪學愕然停了,隻趴在地上聆聽聖訓。

  “你這折子昨天已經遞上,朕讓留中不發,今早你又來。閔洪學,朕問你,你說這張溥字號天如,便是大不敬之嫌,那天下人中,名字裡帶天字的也都是大不敬嘍?”

  閔洪學呃了一聲奏對道:“皇上思慮極是,臣下所思欠妥。”

  當下崇禎便將他那奏折所說逐一駁斥了,群臣聽了都覺得新鮮,一般臣子上奏彈劾,都是群臣商議,或支持或駁斥,卻不想今趟乃是皇帝親自駁斥,看來老閔這份彈劾多半是涼了。

  大明朝自嘉靖年之後,整個早朝議政就開始變味,黨爭日趨激烈後,參人和被參,上折子罵人和被罵,佔據了議政的大部分篇幅,而在黨爭中間穿插商議一些軍政大事,就算是把國家大事商定好了。

  說好的議政變成了議人,政事成了黨爭的一種工具,可以用來攻擊對方,也可用來保護自己。於是乎,崇禎朝的早朝也延續了這種味道。

  最後崇禎駁斥了張溥的九條罪狀,卻留下最重要的那條,把持科場沒說。這條罪狀,不適合他一個皇帝說出口來駁斥,於是便希望有個聰慧的臣子出來分憂。

  果然不負聖心,站出來一人上奏道:“臣溫體仁有奏!”

  崇禎輕輕嗯了一聲,面露喜色,還是首輔貼心,每次都能站出來分憂。

  見是溫體仁出來,跪著的閔洪學都有些驚詫,其實這閔洪學乃是溫體仁一黨的,這篇彈劾複社張溥的奏折也是他授意所寫,怎麽他會站出來?是支持附議,還是會駁斥?

  “臣以為,說複社把持科場一節,太過玄妙,因此出來駁斥一二。”溫體仁先立了個主題,微微抬眼看了崇禎一眼,果然見得崇禎面帶微笑,微微頷首。

  得到皇帝肯定,溫體仁尖瘦的下巴上的山羊胡須微微一抖,繼續說道:“本朝科舉,自崇禎元年以來,每次科試後,皇上都下旨覆核案卷,更是每次殿試均親自主持,風雨不改。是以區區一介複社文士,丁憂在籍的散官張溥,又有何德何能把持科場?這豈非是笑話?”

  未等眾臣回過神來,崇禎已經開口道:“溫閣老說得好,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好吧,你皇帝都金口開了,眾臣哪裡還敢再說?殿上支持張溥的大臣自然不會附議, 而溫體仁一黨見老大親自出面自打嘴巴,當下也都閉口不言。

  曹化淳則眯著眼睛打量了溫體仁幾眼,心頭隻想到兩個字:“佞臣!”

  不錯,溫體仁就是極善揣摩聖意的佞臣!閔洪學所上的奏折乃是他所授意,乃是投石問路,先看看風向,再決定是否招呼後面的彈劾梯隊跟上。但今早上朝,閔洪學才說了一半,就被崇禎打斷,溫體仁便看出不對。

  聽崇禎駁斥了幾條之後,溫體仁已經汗流浹背,心頭只有一個念頭:“皇帝還不想收拾複社,但關鍵在哪裡呢?”接著聽下去後,溫體仁心頭逐漸敞亮了起來,崇禎親自駁了九條罪狀,惟獨沒駁把持科場這一條,所以他立刻明白過來,關鍵在這!

  若是智商不夠的人,見崇禎惟獨沒駁斥這一條,或許還會以為這條可以致複社於死地,定會出來扣住這一條大肆參劾,希望能反敗為勝。但溫體仁卻立刻明白了,要是張溥把持科場成立,那豈不是崇禎朝最大的科舉汙點了麽?皇帝這般愛惜羽毛,豈會自汙?只是這一條皇帝不好親自開口說罷了,於是他溫體仁站了出來,親自駁斥,自打嘴巴,同時也是給同夥的一個信號,後面的彈劾梯隊不要上了,時機未到!

  讚許了一番之後,崇禎卻又道:“你們都沒說到點上,聽聞這複社在虎丘辦什麽詩會,弄得滿城風雨,有辱斯文,當下旨訓斥一番才是。”

  溫體仁一聽,便知道了崇禎還是對複社不滿的,只是投鼠忌器罷了,但不代表不可以收拾複社,眼珠一轉,心頭另一個整人的主意便又開始醞釀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