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三百九十四章 清軍的動向
皇太極想要做成的事似乎還沒有做不成的,就如同早前他動用四十門火炮在朔州北岸蘆葦蕩伏擊鄭衝船隊一樣,只要他一聲令下,定能辦成。

四十門五千斤、八千斤的大炮在上萬民夫連夜搬運下,布置到位。這個時代民夫們的智慧也非後世人所能想象,他們用一根根圓木鋪路,將火炮固定在木車上,然後拉動木車,將一門門火炮運至蘆葦蕩部署。

古人的智慧很多時候是超出常人想象的,否則古代中國也不會造出大運河、長城這等世界奇跡來。

不過皇太極沒有料到明軍會有火箭如此犀利的火器,密集的火箭爆炸後,彈頭中的硫磺、硝石、火油等引火之物引燃了清軍火炮邊上的火藥桶,繼而燃起大火,加上蘆葦蕩四面皆是易燃的蘆葦飛絮,所以一場大火之後,皇太極損失了四十門火炮。

自征伐朝鮮戰役開始後,清軍的損失不小,八旗兵折損近萬人,蒙古八旗折損過萬,漢兵折損兩萬余人,輔兵民夫折損更多,高達五萬人。戰將方面清軍還折損了李永芳這個鐵杆漢奸,令皇太極心痛不已。

八旗兵的折損的確是令人惋惜,但女真這些年搶掠大明變得格外富庶,人口繁衍也開始興旺,皇太極相信這點折損,很快能補上。蒙古八旗和漢兵本來就是滿洲八旗的羽翼,輔兵更是消耗品,折損再多皇太極也不會心痛。

當然還有更令皇太極心痛的就是火炮損失,自從開戰一來,在義州、朔州等地與明軍的火器對陣上,清軍可謂是一敗塗地。累計已經折損火炮九十余門,皇太極積攢的兩百門各式火炮幾乎損失了一半。不過還好,火炮的技術滿清已經掌握,只要有充足的原料和工匠,相信很快能補上來。

相比大明那種腐朽落後的行政機構和監造機構,大清在監造軍器上,還是能保持高效和廉潔。范文程等人很好的把控著工部和戶部,皇太極的錢能一文錢當兩文錢花,而不像崇禎那樣,一兩銀子有大半是要落到各級貪官汙吏手中。

所以,皇太極相信這些損失能很快補充回來。不過這趟在朝鮮劫掠所獲讓皇太極不是很滿意,多爾袞縱橫北朝鮮千裡,接連攻陷朝鮮州縣十余座,但所獲錢糧人口不多,遠不及大明富庶。朝鮮在皇太極眼中已經成了雞肋,加上德格勒和莽古濟密謀造反案發作,皇太極當機立斷決定先行退兵。

但孔有德、耿仲明所部水師戰船卻也成了皇太極的一塊心病,清軍一旦撤兵後,鎮江堡、長奠堡一線的清軍必定采取守勢,清軍在鎮江堡的水師戰船便顯得很尷尬。

孔有德和耿仲明是不敢率領水師出戰的,出戰必敗。但若是繼續在水營內避戰不出,難保不會被明軍攻破水營,將這些戰船盡皆俘虜。

權衡再三後,皇太極也是個當機立斷的梟雄,決定讓孔有德、耿仲明率領水師戰船做決死突襲,即便戰敗,全部戰船沉沒,也好過將來這些戰船被明軍俘獲,為敵所用。

是以當孔有德和耿仲明接到皇太極旨意的時候,兩人都明白了皇太極破釜沉舟的決心。兩人接旨後,便召集一眾水營將佐商議定後,決定按照皇太極約定的日期,全部水師戰船出動,與明軍水師在鴨綠江口決戰。

皇太極給孔有德的旨意上,出戰的日期定在六月初九日,這是他給多爾袞的旨意上,命多爾袞率軍退到朔州的期限。皇太極在率領正藍旗、鑲藍旗兵馬離開義州時便已經盤算好了,一旦南岸清軍要北撤鴨綠江,最擔心的就是明軍在鴨綠江上的水師阻擾。

於是皇太極挑選了六月初九日命孔有德的水師出戰,

擔心多爾袞大軍及還在朔州南岸清軍在後撤時遭到明軍水師襲擊,於是用孔有德的水師來吸引明軍水師的注意力。……

義州城內,當鄭衝得知皇太極率領正藍旗、鑲藍旗兵馬後撤朔州時,便開始忍不住心裡犯嘀咕。

帳下俞碩明道:“建奴既然退兵,可派兵馬追擊。”帳下諸將也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說實話義州這裡除了清軍到來的頭兩天爆發過激戰外,其余時間兩軍都是在對峙,義州的明、朝兩軍將佐早已經按耐不住了。

鄭衝雙手虛壓,按下一眾將佐冒進的躁動,淡淡的說道:“建奴皇太極用兵老道,豈會不安排斷後兵馬?不可追擊!”頓了頓鄭衝緩緩說道:“皇太極忽然退兵,料想乃是想盡快回盛京去,德格勒與莽古濟密謀造反之事牽連甚廣,他要回去收拾殘局。德格勒乃是正藍旗旗主,要吞掉他的正藍旗,重新整合八旗各部,平衡各方利益,他皇太極也需要盡快回盛京去。所以本帥料定建奴有總退卻的意思,估摸也就最近十天半個月的事,建奴就會從朝鮮退兵。”

此言一出,帳內明、朝兩軍將佐均是喜笑顏開,自開戰以來,清軍挾數十萬兵馬威勢入侵朝鮮,著實令明朝聯軍上下都捏了把冷汗,好在此刻終於聽到清軍要退兵了,大家都松了口氣。

接著鄭衝淡淡一笑道:“既然清軍要退,那咱們就不再多留,不過我們這裡也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傳令各部內河水師,在朔州集結,準備在清軍自朔州浮橋渡江的時候,半渡而擊!”

……

大明崇禎七年六月初九日上,清軍多爾袞所部放棄攻打平壤的計劃,自平壤後撤至朔州。在平壤那裡,多爾袞所部兵馬攻打了兩天時日,平壤的朝鮮守軍與大同江上的明軍水師密切配合,總算是堅持了下來。兩天后,多爾袞接到了皇太極的旨意,他沒有猶豫,立刻率兵退往朔州。

初九日上,多爾袞領兵回到了朔州,他統帥的清軍擊敗了數萬朝軍,攻破朝鮮州縣城池十余座,劫掠得糧食三百萬石,錢財折合銀兩多達兩百萬兩之巨,擄劫得朝鮮精壯人口、婦人共計三萬余人,要是沒有在議政府城下折損的上萬人馬,也可以算是凱旋而歸了。

抵達朔州後,多爾袞見到了前去圍困碧潼城、楚山城的清軍兵馬也退兵回來,看來這趟皇太極是打算從朝鮮撤兵了。雖然多爾袞沒猜到皇太極退兵的真正原因,但他知道一定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當夜,兄弟多鐸找到多爾袞,兩兄弟單獨在帳內密議起來。多鐸乃是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和阿濟格、多爾袞是同母親兄弟,滿洲鑲白旗旗主,皇太極今歲立號登位後,多鐸被封為封豫親王。

三兄弟之中,阿濟格並不和多爾袞、多鐸親近,相反倒是皇太極的親信心腹,是以多爾袞有什麽事都是找多鐸商議。

“聽聞此趟退兵乃是盛京那邊有人密謀造反。”多鐸知道多爾袞深夜找自己來說話的意思,當下開門見山的說道。

多爾袞微微一驚道:“密謀造反?這個時候?誰會這麽不智?”多爾袞說的沒錯,這個時候皇太極才建號稱帝,正是聲望正隆的時候,誰這個時候跳出來造反,真是失了智。

“聽聞好像是莽古濟和德格勒。”多鐸低聲說道,“咱們的八哥(指皇太極)封鎖了消息,但我還是從范文程那漢狗之處打探到了消息。 ”

“范文程?”多爾袞皺起眉頭道:“十五弟,你這是自找麻煩,這漢狗和八哥可是穿一條褲子的人。”

多鐸滿不在乎的笑道:“怕什麽,我已經威脅過這漢狗了,不許透露我打聽過這事,諒這漢狗也不敢嚼舌頭!”

多爾袞搖搖頭,歎口氣道:“原本這德格勒造反,他麾下正藍旗這趟定是要易主的,興許咱們兄弟兩還能趁著機會分上幾個牛錄的人口,但如今看來,咱們什麽都不要做了。”

多鐸不解問道:“這是為何?德格勒造反,麾下定是要將各牛錄打散重新編制,咱們正好重新弄幾個精悍的牛錄過來補充正白、鑲白兩旗實力,這麽好的機會怎麽能什麽都不做?”

多爾袞食指輕叩桌案道:“咱們的八哥或許就等著有人趁這件事跳出來興風作浪,否則范文程那老狗怎會如此輕易告訴你此事?聽我的話,咱們什麽都不要做!”

次日天明,多爾袞接到皇太極旨意,命他火速領南岸清軍悉數撤退至北岸,隨後讓多爾袞、多鐸領軍十萬,奔襲遼西。接到皇太極旨意的同時,多爾袞也收到了加急快馬送來的戰報,就在昨天,清軍水師戰船出鎮江堡,與明軍水師在鴨綠江口爆發了一場惡戰!

明軍因將內河水師分散到了上遊朔州之地,外海的戰船又怕擱淺不敢進內河水道,因此義州的明軍水師大營遭到了重創。

得到消息後,多爾袞大喜過望,再命人查探鴨綠江上,果然發現封鎖江面的明軍水師開始開拔朝下遊而去,當下多爾袞便命各軍準備,午後渡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