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海圖志》第三百九十六章 最後的戰鬥
其實鄭衝也不是不知道水師不能盡全功這個道理,但他現在手頭上能拿得出來一戰的也只有水師而已。鄭氏明軍雖然也驍勇善戰,但讓他們在陸上和八旗兵死磕,最後像戚家軍一樣死絕了,也不劃算。鄭氏明軍的舞台還是應該在大海之上,那裡才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這趟朝鮮之役,戰場分布很廣,從鴨綠江到平壤大同江,再到議政府,到處都有鄭氏明軍奮戰的身影。在鴨綠江和議政府的戰事之上,鄭氏明軍折損尤為嚴重,加上水土不服病倒的士卒,這趟鄭氏明軍在遼東、朝鮮的傷亡絕對超過了鄭芝龍規定的三成比例。

鄭氏北上的兩萬六千多名將士,戰死的估計不下三千,傷病的也在五千上下。戰後一旦損失統計清楚之後,堂叔父鄭芝鵠一定會遵照鄭芝龍的命令,將船隊和兵將拉回福建去的,這是事前就說好的。

當鄭衝站在內河水師旗艦之上,目睹著水師戰船還在拚命發炮截擊渡江北歸的清軍之時,他心裡已經開始盤算該如何應對鄭芝鵠統兵南撤之後的局面了。

戰前鄭衝就已經開始布局,如今戰事將完,他準備開始實施他的戰略。東江鎮將門交出兵權,麾下士卒接受整編,這是鄭衝首要完成的。其次便是在鐵山整訓的八千余新兵,也要參與到整編當中來,今後在遼東就沒有什麽將門了,鄭衝麾下的將士都必須保證只能聽命於他一人!

朝鮮的軍權現下還在李薈手中,李薈與自己雖然關系不錯,但隨著清軍退兵,外部矛盾暫時消失,李倧那朝鮮小朝廷內部會否又生變故,也是未知之數。

雖然之前鄭衝想要培養李順貞起來接替李薈的軍權,但李順貞受傷後,這培養就暫時中斷。而且李順貞要統領朝軍,也需要資歷和戰功支撐,她現在完全沒達到要求。有時候鄭衝也覺得自己異想天開想培養李順貞,是否有些勉強了。

鄭衝也不是沒考慮過從朝軍大將李時昉、李經榮、金自點等人中挑選一個來培養成朝軍未來統帥。但這些人都是男子,說真的遠沒有李順貞好控制,男人的野心往往會比女人要大得多。

但還好李薈身體還算健碩,還能支撐個兩三年時光,只要李薈統領朝軍,鄭衝和他也能相處下去,鄭衝還有時間完成他的部署。只要朝鮮的軍權落入鄭衝手中,加上遼東、東江鎮軍勢,再加上鄭氏水師和朝鮮水師聯手控制朝鮮海面,今後朝鮮之王還能是誰?

江面上炮聲震耳欲聾,鄭衝端坐將台之上,身邊施琅在那裡歡呼雀躍,“好,又炸斷一座浮橋!建奴又落水不少人,真是大快人心!”

施琅學東西很快,這點到讓鄭衝有些驚喜,等戰事結束後,施琅或可單獨領一艘戰船出海了。

鄭衝收斂思緒,望著還在拚命渡江的清軍,不由得暗歎清軍那些輔兵民夫的可悲。

朔州江面上,清軍搭建了八道浮橋,多爾袞利用鄭氏水師西進抵敵孔有德水師的兩天時間,將大部分兵馬搶渡到了北岸,但南岸現在還剩下三萬余人。包括有鑲白旗五千人馬,蒙古八旗八千人馬,還有漢軍一萬人馬,剩下一萬五千余人就都是輔兵民夫。

自從鄭衝回師之後,清軍更像發了瘋似得冒著炮火渡江,一旦浮橋被炸斷,就催逼輔兵民夫冒著炮火上前修橋。一時間清軍輔兵的屍體鋪滿了鴨綠江面,江水都染紅了。而清軍八旗正兵則從上遊稍微遠離明軍炮火的地方渡江,算是安全一些,損失也較少。

激烈的炮火在午後漸漸小了下去,明軍戰船上的彈藥用盡,必須靠岸補充。

鄭衝卻下令讓施大暄將所有戰船上剩下的康格裡夫火箭全都打出去,覆蓋八道浮橋,一定要盡量破壞浮橋。

戰打到這個份上,鄭衝手上剩下的火箭已經不多,上次南下漢城時,鄭衝就把漢江明軍水師及鄭芝虎外海艦隊上配備的火箭全都搜刮起來,最後也隻搜刮得兩百余枚火箭。在朔州之地,火箭消耗最大,這裡也是明清兩軍交戰最激烈的地方,火箭在這裡消耗極多,朔州城內火箭也還剩下一百多枚。

現在清軍就要退往北岸了,最後時刻鄭衝也沒什麽可保留的。於是一聲令下之後,明軍水師戰船上紛紛架起火箭發射架子,瞄準了江面上的浮橋。而朔州城頭也架起火箭架子,瞄準的則是城外的清軍大營及橋頭堡。

滿天流星飛舞起來,鄭衝看著這絢爛的一幕,口中喃喃道:“洪經略啊洪經略,我這裡能多留一個清兵在南岸,你那裡就少一分壓力,但盡人事,各安天命吧,我能做的也只有這麽多了……”

大明崇禎七年六月十二日上,明軍以三百余枚火箭破襲清軍,清軍在鴨綠江上八道浮橋盡毀,南岸橋頭堡和營地也被損毀嚴重,物資輜重幾乎全部損失。

困於南岸的清軍一萬余人由清軍大將巴哈納統領,放棄從朔州渡江,轉為南下流竄。明軍平遼總兵官鄭衝命東江鎮明軍將門沈志祥、陳平朝二將統領麾下軍馬追擊,自己親領鄭彩及俞碩明、於孟熹麾下義州兵馬平行追擊。

六月十六日上午,雙方終於在朝鮮慈江道渭源城下追上清軍,雙方爆發野戰。是役明軍先敗後勝,鄭衝、鄭彩統領三千擲彈兵與俞碩明、於孟熹一萬余兵馬,終於趕在沈志祥、陳平朝兩部軍馬崩潰前趕到戰場。

明軍以擲彈兵火槍隊為主力,在渭源城外平原上,大破巴哈納所部清軍。當場斬殺巴哈納,清軍戰死八千余人,余眾散入朝鮮的大山之中,自尋路逃回滿洲去了。

清軍戰死的八千人中,正宗的八旗兵只有一千余人,蒙古八旗也只有兩千多人,其余都是漢軍及輔兵民夫。但正是這些人給沈志祥和陳平朝兩部明軍造成了九千余人的傷亡,沈志祥還身負重傷,後來不幸在軍中傷重病逝。陳平朝則被清軍狼牙箭射中左腿,一條腿也是廢了,軍醫看治後說只怕今後不能騎馬,只能乘轎。

隨著清軍退過鴨綠江後,明軍、朝軍開始出兵收復被清軍奪佔過的朝鮮各處城池,絞殺清軍留下的一些散兵和細作。至七月初,明、朝聯軍基本收復全部失地。

雖然收復了失地,但鄭衝和李薈都高興不起來,朝鮮漢城以北四道共有十三處州府被清軍攻破,城內被劫掠一空,軍民百姓死傷慘重,另有三十多處縣府、村鎮也被清軍洗劫過。這一趟下來,漢城以北的朝鮮軍民百姓損傷數十萬之眾,被殺者有十余萬,有數萬被清軍擄劫至北岸為奴。

經此一役,朝鮮北方可謂是一片狼藉,一片廢墟,哀鴻遍野,十室九空。

朝鮮北方西京平壤近郊也遭受了清軍劫掠,平壤城也遭到過清軍的破壞,明軍在平壤正式駐軍,於孟熹麾下三千明軍在戰後正式進駐。

朝軍在收復失地後,各地地方官府紛紛上報地方損失的錢糧人口數額。朝鮮領議政大臣金鎏接到各地報來的損失後,差點暈厥過去,可以說朝鮮北方十年之內是休想恢復元氣的了。

隨後朝鮮小朝廷內爆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辯,議題就是為何北方會被清軍蹂躪得如此淒慘, 誰改為此事承擔責任。與大明朝一樣,李倧這個朝鮮國君先把自己給摘了個乾乾淨淨,和崇禎帝一樣,君王永遠是不會犯錯的。

當然李倧也不能指責明廷有過錯,於是老將李薈便成了替罪羔羊,被削了爵位,罰俸一年,仍留原職聽用。這個處罰還是鄒維璉求情之後,李倧格外開恩的。

大明朝鮮備胡經略鄒維璉上奏折主動承擔了責任,當初是他力主發布勤王詔令,北方朝鮮四道州縣朝軍封詔南進至漢城,導致途中有近三萬余兵馬被清軍殲滅。因朝軍南進後,北方朝鮮州縣城池兵馬空虛,才會被清軍輕易攻陷。於是鄒維璉主動承擔了責任,並且替李薈求情。

鄭衝在六月底返回了漢城,帶來了巴哈納及八千清軍的首級,算上此前在朔州、議政府等各地殲滅的清軍,這趟明軍共獲得首級三萬余級。

回到漢城的當晚,鄭衝並未進城,而是先在漢城碼頭明軍水師大營內約見了監軍侯隆、東江鎮參軍傅青主以及備胡經略府經戶官鄭泰。

傅青主和鄭泰早在一個月前便來到了漢城,如今已經將漢城的人員班底搭建起來。傅青主主要負責經略府軍政大事的謀劃,同時負責監視朝鮮君臣,而鄭泰主要負責鄭氏在朝鮮、遼東的財物、貿易。

在鄭衝的帳內聚齊後,侯隆首先說了這幾天朝鮮小朝廷的動向,特別說起鄒維璉打算獨自攬下這趟勤王詔令的罪責。

鄭衝則取出之前自己寫好的奏折,遞給三人傳看。

傅青主看完之後,首先道:“公子,此刻不可參劾鄒大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