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海圖志》第四百四十六章 5子至福建
大明崇禎七年九月,白蓮教徐佛、沈智、孟先漢、夏仲進、周念庵、張柬白、侯仲平等在荊襄之地聚眾起事。

 白蓮教原本計劃九月十五日起事,但因事泄,提前於九月初一日起事,徐佛、孟先漢、夏仲進在長陽、長樂先行起事、沈智、周念庵接踵而起,在當陽、來風、竹山、孝感等地繼起響應,並佔領當陽,攻破竹山、保康二城。

 九月初二日,張柬白、侯仲平在襄陽以南的黃龍起事響應。此三支義軍於數天內集中於襄陽以北呂堰、雙溝地區,迅速發展至十余萬人。所有起義隊伍,不論男女,“都以白布纏頭作記認”。

 鄭衝是在安平港碼頭收到白蓮教在荊襄起事消息的,九月初二日白蓮教起事的消息,被風聞堂列為最重大消息,信鴿傳遞了兩天后,在九月初四日下午到了福建安平。

 當時,鄭衝在安平港碼頭準備迎接歸來的超武、揚勇兩艘戰艦,船上搭載了柳如是以及複社五子陳貞慧、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方以智。

 本來鄭衝就想前來迎接柳如是的,因為有了複社五子來投,這個迎接的理由便更加充分,於是鄭衝好色輕浮的內心意願被掩蓋成了禮賢下士。

 複社五子中,陳子龍、徐孚遠、方以智三人再見鄭衝時,多少有些尷尬,但陳貞慧一句:“國事為重,為國為民,我等性命都可丟棄,何況區區榮辱呼?”三人這種尷尬頓時煙消雲散了。

 早在登上超武、揚勇兩艘戰艦時,複社五子就萬分驚訝和震撼,兩艘戰艦的三層甲板加上四十多門火炮配置,的確能讓五個文士震撼許久了。

 當時陳貞慧便說過:“嘗聞鄭氏水軍獨步東海,遠近倭寇海賊紅夷不敢試其鋒芒,今日見得如此巨艦,方知此言非虛。”

 而陳子龍三人卻見過更大的龍須號,沉默片刻後,陳子龍回了一句:“此二艦非鄭氏之內最大者!”

 這句話讓當時的陳貞慧和夏允彝更加驚駭,如此巨艦在鄭氏水師內居然還不是最大的?

 當超武、揚勇緩緩駛入安平港,複社五子一邊驚駭於安平港的繁茂,一邊注意到了停靠在深水碼頭的幾艘鄭氏巨艦。

 龍須號自然還是最大的戰艦,不遠處還有和超武、揚勇一般大小的奮威號,然後五子又見到了新下水的三艘巨艦,果毅號、決勝號、雄風號!

 這三艘新艦是年初在安平鎮造船廠開始新造的戰艦,三艘戰艦均出自福州造船名家朱宏碁之手。去歲年末之時,朱宏碁攜其獨女朱克柔投於鄭氏麾下,便在安平鎮造船廠設計建造新式戰船。這三艘新艦,正是朱氏仿照荷蘭戰船、同時又吸收了鄭衝給出的一些戰船藍圖改進而來。

 三艘新艦均是同型姐妹艦,艦總長62.2米,寬13.6米,型深6.85米,排水量1400噸,船首船型為飛剪船型,航速13海裡小時(24kmh)帆面積2969平方米,裝備8門48磅、28門24磅和20門12磅火炮,有效射程400米到1200米,船員400人。

 同時在造船工藝上,朱宏碁和朱克柔也做了改進。這個時代,造成一艘木製風帆戰艦至少要用3年的時間,最理想的是6年,大多數的時間都浪費在了對橡木進行乾燥處理這個工序上。

 對於木質戰船來說,防腐十分重要。而製造戰船用的木料、油料等是戰船防腐的關鍵。風帆戰船大都以耐用、抗打擊能力強的橡木做艦殼材料。為經久耐用,對橡木進行乾燥處理,使橡木中的水分不超過20%,並使用蒸汽彎木法,使木材柔軟易彎,韌度增強。

 由於在東方沒那麽多橡木可供采用,朱氏便借鑒《天工開物》中的造船法采用不同船體部位,用不同的木材。

 雖然沒有優良的造船木材橡木,但在東方可用於造船的木材種類依舊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優中選優。並根據木材不同的特點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所以當年鄭和才能造出龐大的遠航船隊七下西洋,沒有橡木,物產富庶的東方依然能找到合適的替代品。

 常常用到的木材種類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櫧木、檜木等。

 如《天工開物》在“舟車第九”中說:“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長不足則接,其表鐵箍逐寸包圍。船窗前道皆當中空闕,以便樹桅。凡樹中桅,合並數巨舟承載,其未長纜系表而起。梁與枋檣用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槐木。棧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櫧木。關門棒用周木、榔木。櫓用杉木、檜木、楸木。此其大端雲。”

 三艘戰艦龍骨采用的是柚木,柚木材質堅致耐久,是膨脹收縮為所有木材中最少之一。能抵抗海陸動物之侵蝕,且不致腐蝕鐵類,因收縮率小,故不易漏水。因柚木具高度耐腐性,在各種氣候下不易變形,易於施工等多種優點。故將其用於龍骨、甲板用材。而赤木、楠木因硬度高,耐腐蝕,用於船體外殼及船艙分隔等等。

 所有木材均在伐木場便采用人工烘焙加工的方式進行脫水乾燥處理,運至造船廠時,便可直接使用。同時所有木材均用桐油粉刷三道,確保木製紋理密實。

 最後水線以下船體朱氏還采用了鐵皮包裹的方式,這樣加重了船體自重,減少了壓艙石佔用的船艙,節省出不少船艙空間來。

 最後就是東方工匠的卯榫技術及鄭衝提出的工序優化方案的采用,也大大節省了不少造船時間,所以三艘戰艦才能奇跡般的花了九個月時光,就下水進行試航了。

 看到六艘新老巨艦威風凜凜的排列在深水港碼頭,複社五子均驚駭於鄭氏水軍的強大。他們也注意到,造船廠依舊晝夜不停的在進行戰船建造,隨著幾個新船塢的投入使用,安平港造船廠已經能同時新建八艘戰船,或同時對八艘戰船進行維修。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像這樣的造船廠和船塢,鄭氏在泉州刺桐港還有五座,在漳州月港還有四座,在廣東廣州還有六座,在福州還有五座……

 走下舷梯後,柳如是依舊翠羽黃衫打扮,俏臉上閃動著迷人的微笑,複社五子緊隨其後,均是青衫華冠,器宇軒昂。

 鄭衝一身武官常服,腰懸寶劍,身旁一眾護衛分列兩邊,均是燧發槍列裝,肅殺之氣,凝於上空。

 陳子龍、徐孚遠、方以智三人已經大半年不見鄭衝,記得此前見到的鄭衝,還略帶一些青澀,但此刻再見鄭衝,卻發覺他身上到處散發著一股濃烈的氣勢來。這種氣勢好似千軍壓頂,股掌間掌握著成千上萬人生死一般,不怒自威的氣勢中含著凌冽的軍中肅殺之氣,令人莫敢仰視。

 在柳如是的引見下,眾人朝鄭衝見禮之後,鄭衝的臉上浮起笑容來,目光中帶著欣賞,彬彬有禮的朝陳貞慧、夏允彝等人點點頭,只是略略拱手回禮。現在鄭衝可是一方大員,朝廷重臣,禮儀上是不需要和複社五子平禮的。

 相見之後,陳貞慧便開門見山的道:“總兵大人鈞鑒,我等五人,今歲秋闈落地,報國無門,聞大人在遼東朝鮮用兵,意欲收復關外失地,征剿建奴蠻胡。余等不才,雖無上陣殺敵的本事,但甘願投至帳下,出謀劃策,略盡綿力。還望總兵大人不棄,收納我等於帳下,以用報效之心,還國之太平。”

 鄭衝微微一笑道:“要投我帳下,便不能只是略盡綿薄之力,本帥要的是你們傾盡所學,傾盡全力,為國效力才是。”

 陳貞慧等人聞言均是一愣,隨即都笑了起來,徐孚遠笑道:“大人還是如同從前那般風趣。”

 鄭衝笑了笑道:“苦中作樂而已,諸公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隨本帥赴遼,便該有犧牲的覺悟,此種犧牲不但是犧牲性命,很多時候便連親情也要舍棄。”

 陳子龍沉聲道:“余等明白,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遠赴遼東,以身許國,家中自然不可能顧上了。”

 鄭衝讚道:“好, 有此等心志,何愁建奴不滅?”

 正說話間,便有鄭衝麾下親衛火速策馬來報,送上了加急的飛鴿傳書密信。這密信上加了風聞堂的五個火漆印記,代表著此事十萬火急。

 鄭衝面色微變,心想難道是遼東有變?當下也不顧五子和柳如是在場,當即拆閱。看完之後,面色凝重起來,忍不住抬眼望向柳如是。

 五子見鄭衝面色凝重,又神色古怪的看著柳如是,陳子龍忍不住問道:“大人,可是有何緊急軍情?”

 鄭衝嗯了一聲道:“既然諸位投我帳下,也不相瞞,四天前,白蓮教在荊襄之地聚眾反亂了!”

 此言一出,五子均是面色一變,陳貞慧急忙問道:“那情形如何?”

 “白蓮教三支義軍十余萬人,如今聚在襄陽以北呂堰、雙溝等地,看樣子是想破襄陽!”鄭衝嘴上說著,目光還是瞪著柳如是,倒把柳如是看得一陣心虛……大明海圖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