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海圖志》第四百六十二章 陳說討倭事
聽得周後的話語,小公主沒由來的心頭一慌,急忙打斷道:“母后,兒臣和鄭衝絕對沒有半點私交。”

小公主還道周後察覺她和鄭衝結盟之事,是以心慌之下便脫口而出。也不知怎麽的,小公主總覺得這個星球上的女性都有著一種敏銳的第六感,特別是她的這位母后,很多時候她居然都能猜到自己所想。

見女兒略顯慌亂的眼神,周後會心一笑,柔聲道:“皇兒啊,母后只是隨口問問,不必慌張。”

小公主聞言,心頭更是一緊,母后一定是察覺了什麽,不行,不能再繼續這個話題了。當下小公主急忙岔開話題道:“父皇、母后,兒臣還有一件要事稟告。”

周後見女兒微微窘迫的樣子,還道她是害羞了,當下也不再追問,笑吟吟的坐在一旁聽父女倆說話。

崇禎見妻子試探了女兒,而女兒果然反應有些古怪,心頭暗道:“皇兒和鄭衝果然有什麽,也罷,若是皇兒真的喜歡,幾年後將她配與鄭衝,這樣不論是鄭氏的水師,還是安平會,還逃得出朕的手心麽?”

“還有何事?皇兒慢慢說來。”崇禎想好之後,應了小公主一句。

“兒臣此趟南下福建,臨行前,聽聞鄭氏正在聯絡福建官吏一同上奏,準備請旨出兵倭國。”小公主分別給崇禎和周後各斟了一杯茶,隨口說道。

崇禎嗯了一聲,歎口氣道:“福建巡撫沈猶龍、福建水師監軍王之心、福建東南水師提督鄭芝龍都來了奏折,請求出兵倭國。前幾天朕還收到了黃老太傅的謝恩奏折,黃老太傅奏折上雖說是叩謝修繕書院、賜匾的皇恩,但後面也說了這出兵倭國之事。”

頓了頓崇禎抿口茶道:“朕也知道,此趟出兵倭國是以鄭氏水師為主,朝廷也不必花什麽錢糧,但自古兵凶戰危,倭寇向來凶頑,隻恐引來國戰,得不償失啊。是以,這幾日,朕還在斟酌此事,那些奏折朕還沒有批複。”

坤儀公主微微一笑道:“父皇謹慎,乃百姓之福。兒臣臨別前幾天,也分別拜會了黃老太傅、沈猶龍等人,他們倒是和微臣細說過此刻出兵倭國的理由。”

崇禎微微皺眉道:“那些理由奏折中也說了,我大明百年來屢受倭寇之患,如今水師強悍,是到了一朝靖海的時候。而且四十年前,倭寇犯朝鮮,雖然最後退兵,但卻沒有上表請罪,臣服歸降,也該是征討問罪的時候。但眼下我大明尚有關外建奴、川中流寇未曾討平,再興兵海外,是否妥當?”

坤儀公主道:“父皇,兒臣這趟與幾位大人會面,他們也詳說了此趟出兵倭國的理由。奏折上說的也都是實情,但尚有些隱情,還需向父皇稟明。”

崇禎哦了一聲問道:“還有什麽隱情?”

坤儀公主緩緩說道:“兒臣與鄭芝龍會面時,鄭芝龍曾說起過,如今我大明水師獨步東海,特別是去歲擊敗荷蘭後,紅夷已然收斂,不敢輕易犯我海疆。環顧東海,如今還能與我大明水師由一戰之力,而且尚不肯歸順的,也便只有倭國水師了。”

崇禎食指輕叩桌案,點點頭道:“此話倒是不假,如今我水師兵精船堅,東海諸國皆不是敵手。而朝鮮等國雖有水師,但早早歸順我大明,乃是我大明屏藩水師。尚與我大明有敵意且有一戰之力的,便是倭國水師。”

“父皇英明,鄭芝龍對兒臣說過,既然倭國水師乃是一個隱患,當盡早除去。今歲遼東建奴未敢入關,川中流寇也忙著自相殘殺,雖然有白蓮逆賊在荊襄起事,但也只是疥癬之疾。是以鄭芝龍便想趁此機會,

出兵倭國,利用這段時日,迅速剿平倭國水師。倭國四面環海,若無水師,便如同無牙老虎,不足為慮。若是錯過這個機會,明後年建奴複來,鄭氏抽兵將北上拒敵,這時候倭國忽然興兵犯我海疆,便首尾難顧了。”這些話原本是鄭衝和小公主說的,鄭芝龍壓根就沒見公主幾次,即便見面也是客套的官面話,絕不會說這些。小公主是想到剛才自己遊說父皇的時候,多提了幾次鄭衝,便被母后察覺什麽,甚為不妥,是以這回就不敢再提鄭衝。

崇禎聞言,重重的點點頭道:“鄭芝龍是想解除後顧之憂,而後專心應對建奴?”

這時候小公主迫不得已,隻得提到了鄭衝:“正是,鄭衝此趟回福建後,與鄭芝龍商議遼東兵事。今歲建奴铩羽而歸之後,又聞建奴之內因《建奴秘史》一案而掀起朝局動蕩,估摸著建奴將會有大半年時光不敢興兵。鄭衝認為此刻正是發兵倭國的最佳時機,而且近日聞得倭國也適逢內亂,有天主徒因受壓迫太甚,在九州島起兵。鄭氏認為此刻正是發兵討伐倭國水師的最好時機,但大明將士並不會踏上倭國國土,只需將它水師剿平,封鎖海路便可。”

“兒臣記得當時鄭衝說過一句話,如今我大明水師冠絕東海,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坤儀公主眨眨眼睛笑著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這時候也正是發兵倭國的好時機。”

崇禎思忖片刻後,微微一笑道:“這鄭氏對討伐倭國如此熱心,恐怕還另有原因吧。”

坤儀公主頷首道:“父皇英明,兒臣回來的途中也曾多番與鄭衝說起此事,探過鄭衝口風。雖然沒有從他口中得到確實的答話,但兒臣從隻言片語中也能推斷出一些端倪來。”

崇禎哦了一聲道:“皇兒但說無妨。”

“兒臣推想,鄭氏之所以如此積極討伐倭寇,而且還得到福建上下支持,原因無非有三。一則福建沿海百年來屢受倭寇侵犯,與倭國有世仇,如今水師精強,自然上下都想興兵問罪,最好便是一戰定乾坤,一勞永逸的解決百年倭寇之患。”

崇禎聞言點頭道:“是,東南沿海苦倭患久矣,官民百姓無不痛恨倭寇,興兵問罪,確是民心所向。”

“其二便是事關海路暢通,保安平會海貿。如今安平會海外貿易已然擴展至朝鮮等地,而與倭國海貿始終隻限於九州平戶一港,且與倭國海貿,多受刁難。又兼北上海貿之路今後將會日益繁盛起來,安平會擔憂今後若是海貿興盛了,引來倭寇覬覦,會引舟師為海寇,劫掠安平會商船。是以安平會上下也支持此刻出兵討平倭國水師,先將隱患解除。安平會中許多股東都是福建士紳商賈,因此上下也才會支持此趟鄭氏出兵。”

頓了頓,坤儀公主狡黠的一笑道:“父皇,待得我皇室入股之後,這安平會便也有我皇家利益在內。父皇是支持出兵討平倭寇,保安平會商貿之利呢?還是隱忍不發?”

崇禎聞言,不禁莞爾:“你這個小丫頭,原來是在這裡等著父皇呢。”頓了頓,崇禎想了想道:“是,若是涉及安平會海貿之利,此戰便值得去打。保海路暢通,才能有紅利可收,不是麽?最後一條是什麽?”

“其三便是此趟鄭氏出兵倭國,還與天主教有關。”坤儀公主緩緩說道。

崇禎哦了一聲,沉吟起來,一旁周後忍不住問道:“怎麽會和天主徒有關?這天主教如今在京城傳教,宮內外頗多命婦都是信徒呢。”

坤儀公主道:“天主教在我大明傳播,只因我朝廷胸懷寬廣,兼納百川,是以信教也無妨。而且這天主教義導人向善,勸世警言,懺悔贖罪,並無不妥。可在倭國,天主徒卻遭到了欺壓,而且欺壓太甚。”

當下坤儀公主便將倭國各地鎮壓天主徒的慘事說了一遍,聽聞倭國天主徒居然集體投海殉教的慘事時,周後忍不住小臉變得煞白,喃喃道:“這倭國幕府當真是草菅人命,不拿百姓當人啊。”

崇禎微感尷尬,大明災荒年年,多少流民不也是沒被當人麽?

坤儀公主續道:“只因天主徒在倭國飽受欺壓,是以才決定起事反抗。而泰西諸國聞得倭國天主徒慘事,便打算興兵倭國,支援倭國天主徒。”

崇禎聽到這裡,來了興趣:“泰西諸國也要發兵倭國?都有哪些國家準備動兵?兵勢如何?”

坤儀公主道:“在福建時, 兒臣曾見得鄭衝會見了幾位傳教士和泰西商賈,這些泰西諸國之人也在遊說鄭氏一同發兵。事後兒臣問起過鄭衝,他倒也沒瞞著兒臣,便將泰西諸國發兵的詳情說了。”

當下坤儀公主將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出兵之事都說了,她說得忘形,不自覺的又屢屢提起鄭衝來。

聽完之後,周後掩口微笑道:“皇兒,這鄭衝倒是對你極為坦白啊。”

小公主俏臉微紅,急忙道:“兒臣是欽差,他當然不敢欺瞞。”

崇禎笑了笑道:“既然泰西諸國都出兵,我大明何不作壁上觀?坐收漁人之利呢?”

小公主道:“父皇,泰西諸國要進兵倭國,勢必要經過我國海域,而且一路北上皆是我國港口,他們在北面並無太多的補給港口。而且泰西諸國在東海兵力薄弱,也不是倭國對手。若是我大明不參與此事,泰西諸國絕難成事。”

“兒臣還聽聞鄭衝有意聯絡朝鮮水師一同出兵,朝人憤恨四十年前倭寇侵犯之仇,也希望我大明能主持公義,興兵討倭,替藩屬國一雪前恥。”

說到最後,坤儀公主還道:“況且鄭氏之內,不但鄭氏父子乃是天主徒,其部眾也多是天主徒,對於倭國欺壓天主徒之事,也格外憤恨,因此也想出兵。”

崇禎聽完後,起身來負手來回走了幾步,最後猛然站定身形道:“好,此事朕也準了,明日朝議後,便下旨意,聯合朝鮮、泰西諸國,共討倭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