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過去的又豈止刑部侍郎一人?
滿朝文臣,又有誰願意看到勳貴囂張的模樣?
眼下天子張凌陽繞過他們這些朝廷大臣單獨推行開荒政策,已經夠他們感覺憋屈的了。現在好了,看到勳貴們一個個興奮的模樣,心中能高興得起來才算怪事。
就有督察院禦史站出來附和刑部侍郎道:“大人所言極是,下官也覺得這開荒的主意就是勳貴們在背後搗的鬼。”
“以下官看來,趁著這段時間,咱們不如聯手彈劾勳貴一番,讓他們長長記性,至少也要讓他們體會到,即便有聖上在背後支持,他們那幫廢物也不是咱們的對手。”
“這個主意我看行!”現在內閣並無首輔,吏部尚書陳一鳴可以說是在座之中官職最高的人了,在沉吟片刻之後,陳一鳴開口說道:“不過此番彈劾勳貴,諸位同僚一定要抓住確鑿證據,要不然被勳貴們反誣一個攀咬之罪,可是不行。”
勳貴中能入朝參政的人也就隻有那麽幾個,剩余的多是些酒囊飯袋,平日裡惹的事情可是不少。
如果能抓住這些勳貴的把柄,他們肯定能夠給這些勳貴一個慘痛的教訓。
當然,前提是不能聞風而奏,要不然隻能圖惹聖上的怒火。
在陳一鳴定下了‘有理有據的彈劾勳貴’的基調之後,其余大臣開始加緊收集勳貴們的罪證。
這其中,以督察院為主。
除卻兵部的其他五部,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特別是年關將近,要忙的事情就更加多了。
督察院則不然,督察院本來的職責就是監督文武百官,風聞彈劾,這可以說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再說,京城哪一家勳貴的屁股底下是乾淨的?
至少這些禦史是這麽覺得。
其實情況也確實如此,絕大部分勳貴之家,多少都有些藏汙納垢之事發生,對於收集這些人的罪證,督察院的禦史們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不到三天的時間,督察院的禦史們便收集到了一大堆關於勳貴們違法亂紀的確鑿證據,就等著陳一鳴等大佬發話,就開始上書張凌陽彈劾勳貴。
“這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看著督察院禦史奏折中寫的不少雞毛蒜皮的小事,陳一鳴對督察院左都禦史李廣泰抱怨道。
“還有!”陳一鳴又拿出一份奏折,遞到李廣泰面前,說道:“這份奏折是誰寫的?安國公府是那麽好彈劾的嗎?萬一弄巧成拙的話,隻怕有你們督察院的好果子吃的。”
去年年初時刑部尚書高霈因安國公府之事而自刎於錦衣衛詔獄之中,陳一鳴對此可以說是歷歷在目,看到這份彈劾安國公府的奏折,自然是極其生氣。
一旦這份奏折呈送了上去,完全就是弄巧成拙嗎!
李廣泰則不以為然道:“陳尚書此言差矣,安國公府王國威父子不法之事證據確鑿,為何不能彈劾?難道就因為他們是當朝國丈和國舅?”
對於陳一鳴要壓下彈劾安國公父子的事情,李廣泰表示極不情願。
“你……”指著李廣泰,陳一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陳一鳴自然清楚李廣泰的牛脾氣,可這個時候犯牛脾氣,可不是什麽好事。如果這份奏折呈送了上去,說不得最後隻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
甚至可能引起勳貴的忌憚,以後他們行事如果再收斂一些,隻怕再想抓住勳貴們的把柄,可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了。
“聖上乃是聖明之君,隻要咱們彈劾之事屬實,老夫覺得,聖上肯定不會包庇的。”在李廣泰心目中,張凌陽雖然有時候行事乖覺了一些,可大多時候做的事情,還是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君主的。
見李廣泰如此振振有詞,陳一鳴氣得有些說不出話來。
“聖上自然是聖明之君,可安國公府到底是皇后娘娘的娘家,李禦史以為單憑這份奏折上的事情,聖上就會拿安國公府開刀?”陳一鳴譏笑道,“李禦史入朝也這麽些年了,不會還那麽天真吧?”
無論陳一鳴怎麽勸說,李廣泰卻完全犯上了驢脾氣,“無論陳尚書怎麽說,明日的大早朝上,老夫是一定要彈劾安國公父子的。”
說完,李廣泰就起身離開了東華閣大門,直氣的陳一鳴在後面大罵“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第二天的大朝會是大周春節之前最後一次大朝會。
在往年這個時候,即便地方上出現了什麽禍事,下面的官員大多也都選擇壓下,為的就是過一個安生年。
可今年卻不一樣。
一上朝,在李廣泰的示意下,督察院的禦史就開始爭先恐後的向張凌陽遞交起了彈劾勳貴的奏折。
而陳一鳴卻像是完全沒有看到一般。
不僅如此,臨上朝之前,陳一鳴就吩咐吏部官員,取消今天對勳貴的彈劾。
因為在陳一鳴看來,一旦李廣泰呈上去了那份彈劾安國公父子的奏折,今天的彈劾之事,算是徹底泡湯了。
不僅如此,極有可能會因此引起聖上的不滿也說不一定。
作為一名有野心的政治家,在前任內閣首輔鄭永基下台之後, 最有可能登上首輔之位的,就是陳一鳴這位吏部尚書了。
可不知怎麽的,鄭永基下台之後,張凌陽這位天子就一直沒有任命過內閣首輔,直到如今,內閣首輔的位置還空懸著。
對此,陳一鳴可是急在心頭,愁的每天飯吃著都不香甜了。
因此,陳一鳴自然不希望這中間出什麽差錯,要不然他的仕途也就隻能止步吏部尚書了。
可該來的還是來了。
在督查院的禦史們接連彈劾了數十名勳貴子弟之後,李廣泰拿著奏折出列:“啟稟陛下,臣左都禦史李廣泰彈劾安國公父子強搶民女、強奪百姓田產等十條罪狀,請陛下過目。”
龍椅旁邊,司禮監掌印太監小福子側眼看了下張凌陽面無表情的臉龐,不知道這份奏折自己是該接,還是不該接。
直到張凌陽開口說出“呈上來”三個字之後,小福子才敢走下去接過李廣泰手中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