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隋末之天下》第100章 時機
唐朝末年的時候,發生了黃巢帶領的農民大起義,最初起義軍缺衣少糧,於是他們就洗劫了不少富裕的地方,要問當時誰最有錢,那就還要數那些世家豪強了。

 雖然到了唐朝的時候,世家的勢力和以前相比小了許多,但他們依舊是一股佔據朝堂部分權利的大勢力,在天下間,財富也依舊大部分掌握在他們的手中。黃巢起義軍在陷入缺少糧草的困境的時候,就盯上了他們,專門洗劫這些大家族,整個中原大地上的世家,基本都被他們光臨了一遍。

 從那之後,影響了中原王朝幾百年的世家大族就此湮滅,給後來宋朝繁盛的科舉制度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李康安靜的坐在那,聽周源說起了這件事情的詳細情形。

 這場議事差不多就行了半個時辰左右,周源和眾人交代了一下蘇威來信的內容,及他的要求,然後讓眾人說出自己的意見。

 等到議事結束之後,李康也就直接回去了,對於蘇威信中交代下來的事情,李康已經了解清楚了。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蘇威來信說,博陵郡的一些官員參與了一起販賣重要物資的大案,並且人數還不少,除了博陵郡之外,朝廷之中也有人給他們做為靠山。

 蘇威對於周源的要求就是,讓他派出兵馬在一些要道之上進行巡邏,檢查一些過往的商隊或者官府的馬隊,看看能不能以搜查到那些見不得光的重要物資。要是搜查到了東西,那麽蘇威就有了直接的證據,可以派朝廷的有司官員來調查這件事情。

 不過蘇威也沒有為難周源,沒有讓軍府大張旗鼓的去調查,只是對他提出了這個小要求。軍府可沒有權力去調查朝廷官員和其它的案件,要是真的做了的話,那鐵定會受到彈劾,惹的皇帝不喜。

 因此,蘇威才會跟周源提出這個要求,讓他派出兵馬在要道上巡查,以意外發現為借口,同時逮到一個證據就可以了。

 蘇威的想法雖然不錯,但照現在看,周源是不會幫助他的。

 回到住處,李康想了良久,最後決定自己還是老實的按照周源的意思去辦吧。剛才在議事的時候,經過眾人的商量,周源決定“答應”蘇威的請求,派出一兩隊人馬到軍府附近方圓二十裡的兩條重要官道,以巡邏慣例為名義,在這裡遊弋。

 不過,李康明白,他這也就是做做樣子給蘇威看一下,表明自己順從蘇威,不敢忤逆蘇威的意思。

 對於此,李康沒有什麽想法,這件事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的關系,自己作壁上觀,看周源的表演就行了。

 周源根本就沒有要巴結蘇威、攀上他這顆大樹的意思。至於幫他的忙,那就更不可能了,要不是因為蘇威如今負責執掌朝政,周源怕得罪了他,李康估計周源連做個樣子都懶得去做,直接就會回絕了他。

 對於蘇威這個人,李康也是知道的,這人確實是一個人才,可惜隋朝滅亡以後,李世民看不上他,他多次想法設法想要在李唐謀得一個官位,但因為李世民的嫌棄,到死都沒有成功。

 蘇威出生於西魏大統八年(公元542年),出身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蘇氏,蘇家是世家名門。

 北周太祖時,他繼承美陽縣公的爵位,任郡功曹。大塚宰宇文護見到他很是禮遇,把自己的女兒新興主嫁給他。但是蘇威見宇文護專權,恐怕災禍連累自己,逃到深山中,卻遭到叔父逼迫,還是不能免於為官。但蘇威時常隱居山寺,以讀書為樂。不久,授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爵位為懷道縣公。

 北周武帝誅殺宇文護親政後,改任蘇威為稍伯下大夫,蘇威以生病為由拒絕接受。

 他真正踏入仕途的時間還要從楊堅建立隋朝後算起,以前都是小打小鬧,雖然有爵位,但擔任的都是沒什麽實權的官職。

 隋文帝楊堅做北周丞相時,高熲屢次說蘇威賢明,楊堅也一向看重他的名望,於是召他入府。蘇威到相府後,楊堅把他引到內室,與他交談之後十分高興。過了一個多月,蘇威聽說北周禪讓,議論之後逃歸故鄉。高熲請求追他回來,楊堅說:“此不欲預吾事,且置之。”

 開皇元年,楊堅接受北周禪位之後,征拜蘇威為太常卿、太子少保,追贈他的父親為邳國公,食邑三千戶,讓蘇威承襲。不久又讓他兼任納言、吏部尚書。最初,蘇威推辭,楊堅下詔書說“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蘇威這才沒有推辭。

 蘇威也算是一個勇敢、正直的大臣,其它方面也是很不錯。按照史書記載:威見宮中以銀為幔鉤,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諭上。上為之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

 上嘗怒一人,將殺之,威入合進諫,不納。上怒甚,將自出斬之,威當上前不去。上避之而出,威又遮止。上拂衣而入。良久,乃召威謝曰:“公能若是,吾無憂矣。”於是賜馬二匹,錢十余萬。尋複兼大理卿、京兆尹、禦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從這裡面不難看出蘇威是一個很合格的臣子,敢於冒犯皇帝進行勸諫,能以做到這種地步的,每個朝代也沒有多少的人。且這個時候,蘇威與高熲、楊雄、虞慶則並稱“四貴。

 《開皇律》這部隋文帝時的律典,它的制定也有蘇威的參加。在開皇九年的時候,他被楊堅任命為尚書右仆射(相當於丞相)。

 人紅是非多,開皇十二年的時候,他兒子蘇夔因為討論音樂的問題,蘇夔與國子博士何妥都堅持自己的觀點,各成一家之言,於是朝廷讓文武百官表示他們讚同哪一種意見。朝臣大多依附蘇威,讚同蘇夔的佔了十分之八九。何妥憤怒說:“我讀書四十多年,反被一個毛頭小兒所屈辱!”

 不忿之下,他奏告蘇威與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一起結成朋黨,在官衙中稱呼王弘為世子,稱李同和為小叔,意思是他們就如同蘇威的兒子和兄弟。又說蘇威用不正當手段讓他的堂兄弟蘇徹、蘇肅等人作假當官。還有國子學請來了蕩陰人王孝逸為書學博士,蘇威的下屬盧愷,引薦王孝逸做蘇威府中的參軍。

 文帝命人調查,確定何妥說的這些都是真的,文帝讓蘇威閱讀《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件的部分,蘇威惶恐畏懼,摘下帽子叩首,隋文帝說:“已經晚了。”於是免去蘇威所有的官職。

 當然,楊堅對蘇威還不錯,很快蘇威重新官複原職。

 隋煬帝繼位後,加封蘇威為上大將軍,

 大業三年七月,楊廣興修長城,蘇威勸告隋煬帝停止大興勞役。

 因為楊廣做的不怎麽好,在大業三年的時候高熲、賀若弼私下的抱怨了幾句,就被煬帝下令誅殺,蘇威因此受到株連,被免去官職。

 但蘇威到底名氣大,過了一年多,又任魯郡太守,不久召他還京,參預朝政。不久,又任太常卿。這年隨隋煬帝征討吐谷渾,升任左光祿大夫。隋煬帝因為蘇威是前朝舊臣,逐漸委以重用。

 又是一年多後,恢復納言官職。他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禦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參掌朝政,所以現在的人稱他們為“五貴”。

 這五貴都是目前天子楊廣最信賴的大臣,朝廷的大權掌握在他們五人手裡。

 這次蘇威給周源寫信尋求幫助,可以算是給了周源很大的面子,周源雖然不想乾,但他真的得罪不起,也就隻好做做樣子。

 時間流逝,到了又是半個月過去。

 這幾日周源確實派人去做了一下樣子,今天輪到李康帶人去做樣子了。雖然當初議事的時候,周源沒有明說讓大家做樣子,但對於他的暗示所有人都明白。

 李康這幾日也碰到了些棘手的事情要處理,正好趁著這次外出巡查,他好出去找個地方和來給自己報信的人商量一下。

 這次是北平郡那個秘密訓練武士的基地那邊碰到了麻煩,負責在那裡主事姚護衛搞不定,派人來給自己報信,想要李康來想出辦法應對困境。

 北平郡地廣人稀,靠近邊疆,不是什麽好地方,但也因此,李康當初才選中了它,李康自認當初已經做好了許多應對變故的準備,但總有一些他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隋末之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