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隋末之天下》第150章 是留是放?
這些人中,要數於仲文此刻最想去見到乙支文德,他在出發的時候,就得到了煬帝的密令,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抓住高元和乙支文德,所以,現在聽到乙支文德來請降,立時心急火燎,就怕晚了一步讓他給跑了。

 九人及他們各自的部分部將來到於仲文的軍營,在於仲文的軍營的轅門外,有數十騎人馬,為首的一個年紀較大的老將,盔甲和隋軍有些差異,他就是乙支文德。

 自從隋與高句麗開戰之後,就由乙支文德統帥高句麗的大軍負責與隋軍作戰,幾月下來,大大小小的戰爭已經打了十幾場了,他對於隋軍的九路東進兵馬也頗為熟悉。

 揚長避短就是這段時間以來,乙支文德的軍事策略,隋軍的攻勢浩蕩,實力強橫,高句麗舉國之兵也才三十余萬,和隋軍比起來,實力相差懸殊。

 乙支文德既然是高句麗的名將,軍事才能自然不差。高句麗人不善野戰,乙支文德就主要派兵堅守城池,及用小股兵馬不停地襲擾隋軍。

 他的策略是有效的,極大地減少了高句麗兵馬的傷亡。若是正面與隋軍野戰,勝負如何,自不必說,高句麗絕不會是裝備精良的隋軍的對手。

 乙支文德在高句麗反擊隋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坐在馬匹上,看似是在恭敬等候召喚的乙支文德,實則正在觀察著隋軍,渾濁的眸子裡不時的有精光閃動。

 在其旁邊的一人忽然扭頭對乙支文德說道“大人,你看這些隋軍各個是面色饑黃,他們一定是缺糧了。”

 乙支文德不語,不經意的輕輕點了一下頭。

 軍營內,一個小將身後跟著四名衛士,大刀闊馬的來到轅門外,站到乙支文德的馬匹前。

 乙支文德隨即快速的下了馬,向這小將一禮。

 小將看了他們一眼,說了一句:“誰是乙支文德?”

 雖然他知道站在他最前面的就是乙支文德,但是依舊要來裝個糊塗,羞辱一下對方這些蠻夷。

 和高句麗打了這麽久,隋軍的損失也挺大的,就算原先兩者沒什麽大仇,但現在雙方是仇恨極深,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出出他心裡的一口惡氣。

 乙支文德聞言再將腰彎曲的度數加大了一些,誠惶誠恐的拱手講道“罪臣就是。”

 受中原王朝的影響,漢語也是高句麗的官方語言,所以兩者的交流自然是沒有困難,更何況,乙支文德雖是扶余人,但卻深受漢家文化的影響,可謂對中原文化的研究很深透。

 “大將軍有令,命你入見。”

 “是”

 “跟我來吧。”

 傲氣的講完後,小將扭身而去,

 乙支文德隨後趨步跟緊,兩名乙支文德的侍從也想要就去,被轅門的衛士攔了下來。

 一路跟在小將的身後,乙支文德悄悄的將隋軍軍營看了個仔細,他的心裡忽然感覺有底了,隋軍的底細他是瞧出來了,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對付隋軍。

 這次名義上他是奉高句麗王高元的命令來請降的,可實際上是詐降,為的是能以借此機會探探隋軍的虛實。

 仗打了快四個月了,高句麗一方的損失也很大,雖然他們主要以堅守為主,先天佔據優勢,但是在隋軍源源不斷的進攻之下,兵力損耗很嚴重,壓得高句麗有些喘不過起來。

 這次來詐降,就是想拖延些時間,好讓高句麗重新做些準備。

 “就是這裡了!”忽然,前面的小將停了下來,對他說道。

 乙支文德不敢在繼續眼神亂飄,免得被懷疑,向身前看去,有一頂大帳篷,門口站著四個持戟衛士,四人皆是健壯士卒,往那一站,再加上三米多長的長戟,一眼看去,威嚴自來。

 乙支文德對著小將微微一笑,然後從懷中拿出一卷卷著的用布寫的書來,雙手托起,躬身而進。

 待進入營帳,他向帳內瞧了一瞧,營帳內的人數不少,一個個虎視眈眈的瞅著他。

 大帳的上首,也是一個老將,他就是本軍大將於仲文。

 於仲文和乙支文德是老對手了,在東進的過程之中,他和乙支文德交手的次數最多。

 東進的時候,於仲文率軍直指樂浪道,部隊駐扎在烏骨城,於仲文挑選瘦弱的馬、驢幾千頭,放在軍後,接著率部往東。乙支文德出兵襲擊他的後部,仲文回軍打擊,大破敵軍,接下來更是多次擊敗高句麗軍。

 乙支文德見到這麽多的人,心頭也是狂跳,這個陣勢也太大了。他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發現這些人裡面不少的人應該都是隋軍大將,特別是那坐著的八個人,一看就知他們的地位不低於坐於上首的於仲文。

 乙支文德和於仲文曾經在戰場上面遙遙見過一面,在加上他來的是於仲文的這一軍,自然是知道位於上首的人就是於仲文。

 他手捧請降的信,對著於仲文說了一句“高句麗冒犯天威,勞煩天子討伐,戰端一啟,百姓生靈塗單,我王幡然悔悟,痛哭涕零,特遣罪臣乙支文德向天軍遞上降書,以求悔改。”

 於仲文點點頭,旁邊一人立即去接過乙支文德手裡的降書,呈給於仲文。

 於仲文接過,翻開看了一遍,和辛世雄、衛玄等人相視一眼,出言安慰乙支文德。

 ……

 在答覆乙支文德願意接受請降後,於仲文讓人將乙支文德待下去酒肉款待。

 此刻,於仲文的大帳內又有一場爭吵發生。

 原來,於仲文提出要扣下乙支文德,讓他的隨從回去給高元報信就可,但是遭到本軍的撫慰使、尚書右丞劉世龍激烈反對。

 劉世龍主張應該讓乙支文德離去,既然乙支文德是來請降的,那他們也應該以誠相待,向高句麗表達己方的誠意,扣留乙支文德的話,會使高句麗猜忌。

 乙支文德是高句麗的請降使者,一但扣留了他,高元必然會認為他們不接受請降,那麽就會繼續抵抗。

 每一軍的撫慰使者都不受本軍大將的統率,劉世龍一阻攔,於仲文也就無法強行下令扣下乙支文德。

 至於宇文述等其他八人,也各有意見,大多讚同放回乙支文德。不過現在是在於仲文這裡,自然還是要以於仲文的決斷為主。

 於仲文和劉世龍商討了許久後,見無法說服劉世龍,隻得告訴眾人,他接到楊廣的密詔,要他一有機會就要抓住高元和乙支文德,不能放跑他們。

 劉世龍反駁“天子予詔時,焉能知高元請降,今文德奉高元之令為使,當誠心相待……”

 說了一大通,就是堅持要放乙支文德離開。

 劉世龍的話確實有理,既然高句麗派使者遞上了降表,他們卻不放使者離開,不符道義。扣留使者的話,高元還怎麽會安心的投降?因此,不少的人都支持放走乙支文德。

 他們所有人都沒有懷疑過高句麗這是詐降,因為隋軍遠遠強盛於對方,高句麗基本是沒有什麽還手之力,現在他們九軍三十余萬兵馬已經打到了鴨綠江邊,距離高句麗的王城已經不遠,高句麗現在離滅國就在咫尺。

 所以他們投降是很正常的,無一人發覺其中有詐。

 於仲文見劉世龍堅持如此,漸漸的,他也有些被劉世龍給說服了,劉世龍所言確實是那個道理,他們扣留的乙支文德的話很不妥,要是因為乙支文德被扣留,高句麗王高元接著抵抗,那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雖然是天子給自己的密詔,但是自己也應該審時度勢,依時局而行。

 若高元真的順利投降了,大好事一件!戰事就可以結束了。於仲文也擔心自己硬要扣留乙支文德這件事情會成為把柄,到時有人將說因為自己扣留高句麗的乙支文德,使已經有了降心的高元反悔,這個罪名可不輕。

 誰要是向煬帝參自己一本的話,朝廷必然會降罪自己。

 慢慢的,於仲文在心底說服了自己,覺得應該聽從撫慰使劉世龍的。

 心裡忐忐忑忑,最終,於仲文在逼不得已下猶猶豫豫的說道“劉右丞所言甚是,再三思索,本將覺得還是應該放回乙支文德,高句麗即降,如今再扣留乙支文德已無任何意義,放了吧!”

 ……

 乙支文德在隋軍招待過後,由上述右丞、撫慰使者劉世龍的陪同下,送出了轅門。

 劉世龍對乙支文德好言安撫,表示只要高元投降,親自入朝向天子請罪,天子豁達,必然不會再加以問罪。

 乙支文德對於劉世龍話一一應承下來,說回去後會向高元詳盡轉述,到時高元一定會去拜見隋朝天子,向天子請罪。

 劉世龍也很滿意乙支文德的態度,一路送到轅門,目送乙支文德離開。

 話說就在劉世龍送別乙支文德的時候,於仲文越來越感到心中不安, 乙支文德現在就是高句麗的支柱,如果拿下了乙支文德,高句麗就算是被攻破了大半,不足為懼,稍微費些功夫就可以輕易的把高句麗征服。

 現在放走了對方,無異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盡也,再有,今日乙支文德進入軍營,一定將自己這邊的底細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雖然九軍人多勢眾,但是隱患已經出現,缺糧就是他們現在的大問題。

 乙支文德不會沒有發現這一點,萬一對方改了主意,或者乾脆就是在詐降的話,他必然會利用這一點來對付隋軍,這可是一個大麻煩。

 要是真的出現他剛才所思的事情,那放走乙支文德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決定。

 再想起天子給自己的密詔,於仲文忽生悔意,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乙支文德跑了。

 當下,他叫來一名在帳下候命的校尉,讓他立即帶人去攔住乙支文德,一定要將對方扣下來。隋末之天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