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隋末之天下》第144章 授計
李康愣在原地,琅琊王氏?不是早就衰落了嗎?如今居然還能聽到有人報琅琊王氏的家門!真是有些怪怪的感覺。

見到李康目光古怪的看著他,王旭嘴角顯現出苦笑之意。

“李兄弟?”

李康愕然的回答道“額,王兄,不!李康再拜王兄,在下有眼不識惠珠,兄長竟是琅琊王氏的後人,名門望族之後,方才實在是無禮了些,還請王兄長恕罪。”

說道最後,李康的神色從原先的愕然,變為了隆重。整個人的氣質也發生了變化,原先還有一絲輕意,現在則是十足的鄭重。

一邊說,一邊李康則在是思索如今琅琊王氏的消息。

琅琊王氏可是歷史上的頂級門閥士族,建立於西漢,鼎盛於東晉。

琅琊王氏原先居住在琅琊臨沂,永嘉南渡之後,因對故鄉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棲霞區)。

西晉八王之亂後,胡人乘機入侵中原,剛剛經歷過八王之亂的西晉,根本抵抗不了胡人,永嘉之亂爆發。

永嘉之亂時許多北方的家族都舉族遷居長江以南避亂,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馬睿在王氏家族的擁戴之下,於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中興了晉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無法取代。

西晉永嘉之亂後,以王導為首的士族集團輔佐琅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王導的堂兄弟王曠認為:當時北方夷族太多,建議司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金陵,實施戰略轉移。

東晉建立的初期,王氏家族的勢力極為強大。會出現這種情況,和王氏之前在南方的經營有很大的關系。

永嘉南渡之前,王氏的王導、王曠等,就一直在南方任職,早就掌握了地方上的大權,所以王氏才有這個實力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

而司馬睿能以建立東晉,是王氏兄弟積極大力促成的,有句話叫“王與馬,共天下”,這是當時對於東晉最為真實的寫照,琅琊王氏勢力最大時候,朝中官員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

琅琊王氏從此就如最輝煌的時候。

當然了,琅琊王氏在南朝時就衰弱了,如今天下的頂級望族已經沒有他們了,很少再有人於朝廷之中擔任高官了。

李康真的想不到,面前的這個人竟然會出身於琅琊王氏,‘琅琊王氏’這個名字對於現在的人來講,基本想到的是這四個字代表著:名望無與倫比的意思,除了讓人感慨琅琊王氏的輝煌以外,就再也沒有什麽其他的了。

所以,李康聚然聽到有人自報家門為琅琊王氏,才會驚異萬分。

……

王旭對於李康的態度都看在眼裡,除了嘴角微微有一絲的苦意之外,面上依舊保持著如浴春風般的微笑之色。

“李兄弟嚴重了,王某可擔不起兄台你的如此大禮,琅琊王氏早已不複當年,李兄弟你無須聽到後就這般……的……”說道最後,王旭輕輕搖搖頭。

雖然知道對方的意思,可一些場面話還是需要講的。

在王旭說完後後,李康伸手一推,置於胸前,“唉!王兄長,你這樣說可就不對了。”

“琅琊王氏的鼎鼎大名李某早就聽聞過,對於琅琊王氏我可是早已心生仰慕許久了,琅琊王氏的功績與鼎盛,至今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尤憶西晉末年,朝政混亂,王室衰頹,胡人橫行中原,軍國不虞,晉室覆滅在即,我中原的江山即將落入胡人之手,偌大的天下,竟無一人站出來振興晉室,眼見國之將亡,王氏族人挺身而出。

王導等輔助琅琊王司馬睿於建康重立晉室,晉室中興之功,琅琊王氏功不可沒。”

“前人往事,我後世之輩引以為豪,但如今後人也沒有什麽值得再去念叨的。”王旭微微一笑,很是平靜的講道,言語之中沒有一絲的感彩波動。

李康暗暗點下頭,接著說道“王氏之功豈止於此,晉室中興,挽救了我中國即將覆滅的頹勢,功勞之大,唯有天可查之。

放眼當時無數的南渡士族,唯有琅琊王氏在危難之際能以如此,豈不讓人敬佩?晉元帝司馬睿更是親口稱讚過:王氏當為第一望族!”

“李兄弟妙讚了,我王氏之功,乃天運使然,若無上天相助,王氏焉能有此殊榮。”

“不然,功就是功,何來的推辭。”

……

二人再次說了會兒場面話,王旭先將話題帶回了正路。

“李兄弟,對於此番劫難不知您作何感想?”王旭笑眯眯的說道。

“初行兄長,此事多虧有你的相助呀!若是今日你不出現,那我真的是不知該如何是好,你出現的太及時了,此恩情,李康沒齒難忘,他日初行兄長若是有什麽李康可以盡一份力的地方,無須客氣,盡管開口,我一定竭盡全力。”

李康面帶感激之情,雙手抱拳,認真的講道。

“些許小事而已,李兄弟你無須掛在心上,我王氏雖不複當初的盛況,但也是有些人脈的,實不相瞞,我有一位族叔如今就在軍中任職,他有一位故友就在衛玄的帳下,恰巧我就識得,只需和他打一聲的招呼,這件小事就可以解決了。”

王旭頷首,很是隨意。

“對於初行兄長來講,這是件微不足道之事,但李某來講卻事關重大,所以李康萬分感激於你。”經過一陣子的拉關系,兩人的距離近了不少,李康順勢就喊上了‘初行兄長’這個名號,以顯示兩人的親密。

王旭不答,沒有糾結李康的這些話,還是說道“李兄弟,你還沒有回答我剛才之問,不知你對這次的事端有和看法?”

“嗯……”李康略微的沉吟,之後沉靜的講道“如此之事,實在惱人,李康心裡也是頗為難受,對那些上官們抱怨極深,如此的荒唐之事,竟然堂而皇之的發生在我的身上,實在讓李康心寒不已。”

“我朝先帝文治武功,一統天下,遙想當時,名將如雲,南征北戰,這才有了今日隋室的天下。兵者,國之重器也,乃國家之根基,稍有不慎,軍國就會毀於一旦。

若是沒有精銳雄師百萬,我朝就會危在旦夕,若想有一雄軍,軍紀為根本之一,若是一支軍隊沒有嚴明的紀律,那又何來的戰力?”

“賞罰嚴明,這是任何軍隊都應該做到的,不如此,將士豈會用命,士卒怎會爭先?今番李康之難,說明隋軍已經隱患在身,已不複當初的開國之師。”

李康說完,王旭仰天大笑,神色之中不以為意,哈哈大笑幾聲過後,這才對李康說道“李兄弟不明矣!錯把你之事放在了整個大軍身上。”

李康眉目一挑,“願聞初行兄長高見。”

“李兄弟,若是當真如你所言,那我朝軍隊早就混亂了,又哪來近年間的盛世?我大你些歲月,比你早入伍軍中,到如今也已經有五六個年頭了,現任軍佐一職,對於軍中的事物,我了解的比你清楚,不知你可否願意聽我詳細道來?”

王旭的眼裡盡是玩味之色,對於李康的話顯得極為不認同。

“願聽初行兄長的教誨。”

李康也想聽聽他的說法,畢竟他說的確實很對。

清了清嗓子,王旭開始說了“我隋軍軍紀向來嚴明,權貴子弟雖在軍中頗受照顧,但也需遵守軍法,你的事情只是特例,以往絕沒有這樣的事情,至於具體如何,我也不甚了解,但你盡管放心,你既是趙郡李氏子弟,軍中一定會盡可能的認真對待你,決不會欺負你太甚。”

“趙郡李氏為當今望族之一,士族子弟可從來不會被任意欺凌,你就放心好了,用不了多久那些將帥們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再思索一下,李康也覺得這個王旭的話是沒錯的,或許自己還是沒有徹底的融入這個時代,才會出現認知的錯誤。

“不過……”突然,王旭又吞吞吐吐了起來。

“不過什麽?”李康問道。

“李兄弟,你須知你們雙方也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台階下才行,既然前事已定,軍令如山,怎可悔改。”

“又或者講,需要一個合理的機會,他們才會對你做出彌補來。”

“初行兄長的意思小弟明白了?你是說如今不是那些將帥真的在欺凌與我,之前只是迫於什麽不得已的原因,才會奪走李康的功勞, 現在只需一個機會,他們就會將我前番的戰功用另一種的方式還回來,可是這個意思?”

“嗯!”王旭輕輕頷首。

眉頭一皺,李康頗感有些難受,問道“那……這個機會從何而來呢?”

二人不語。

一盞茶之後,王旭終於說到“我倒是知道個辦法,李兄弟何不再立一功,到時二功合一,一並結算如何?”

“請初行兄長細言。”

“我講的難道還不清楚嗎?李兄還要再下說些什麽呢?”王旭歎口氣,“罷了,一切就交給我好了,李兄,明日你部做好準備,說不得會有一場惡戰,我保證!只要你能取勝,一個校尉之職是絕不少的了得。

你回去吧!我這就去拜見那位在衛玄帳下任職的族叔故人,有她來安排你的這件事情。”

說完,王旭就要離去,李康趕緊的追問道“初行兄長,還請你與我交個底吧,不然,在下實在是糊塗不已!”

王旭點點頭,輕聲講道“今日探馬來報,前軍四十裡處,發現一處高句麗的輜重,若是能以……”

“原來於此,小弟明白了!”不等說完,李康就興奮的對著王旭拱手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