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毫不猶豫的掏了五百兩銀子,買下了這套樓中樓。
五百兩銀子,購買一套大約相當於後世三百平方米的房子,這個價格在明朝來講算是比較貴的,可是這樣的房子一來是在蘇州鬧市區,小區外面就是最繁華的商業區。房屋內的設施十分完善,大廳寬敞明亮,房間采光很好,坐北朝南的房子冬暖夏涼,夏天通風好,聽說到了冬天還有專門的供暖設施。衛生間內十分乾淨,以後不僅不用忍受在房間裡面放著臭烘烘的馬桶了,而且衛生間的蹲坑乾淨得一點臭味都沒有。更重要的是,還有自己的淋浴設施,擰開水龍頭,就有熱水出來。
這些出售房的設施可是比安置房要好上許多倍,冬季有專門的鍋爐房供暖,提供洗浴的熱水,房間裡面也有供暖管道,寒冬臘月的時候,在房間裡面仍然是溫暖如春。正因為如此,所以出售房可以賣得一個好價格。
正因為聽完了介紹,方以智知道這些房子住起來肯定十分舒服,於是毫不猶豫的掏出銀子買下一套。
所有的出售房如果全部賣出去,那麽李國棟投資蓋銀號大樓、拆遷安置房和建設小區的銀子就全部收回來了,等於他不花錢就建造了江南銀號大樓和銀號小區,而那些店面出租、出租房出租賺來的銀子就純屬白賺了。
兩個月後,天氣轉冷,方以智離開了南京,他搬進了這套房子居住。
走進樓梯道內,就感覺裡面的溫度比外面暖和很多了,走上四樓,剛剛打開房門,就感覺大廳內一股暖風撲面而來。
“這裡面還真的是暖和啊!”方以智感歎道。
這兩個月內,方以智把新房給裝修好了,其實也沒有什麽好裝修的,房子內的設施十分完善,只要在大廳內鋪上地毯,搬進一些配套的家具就可以了。在小區的樓下開了好幾家家具店,所賣的家具,都是和這種新房子特別配套的新式家具。
其實這些賣家具的商家,都是大德旺的分號,事實上就是李國棟的產業。製作家具的木頭,很多都是從南洋運來的高檔木頭,打造成各種精美漂亮的家具。這些家具擺放著淡色調的新房內,顯得十分匹配。
方以智住進來後不久,陸陸續續有好友到他家來登門拜訪。每個來過的人都說冬天住在這房子裡面真是舒服,之後就打算在這裡買一套房子。幾天后,陳貞慧也登門拜訪,走進了這套溫暖如春,又采光極好的房子後,陳貞慧對這房子讚口不絕,當即表示,要立即買一套下來,以後就同方以智當鄰居了。
“定生兄,你家就是宜興的,不像小弟我,我們桐城遭了賊寇之後,就長期居住南京,寄人籬下的生活不好過啊,這才自己在蘇州買了房子。你在宜興的府邸難道住得不舒服嗎?”方以智問道。
陳貞慧笑著道:“家裡冬天太冷了,這幾年冬季特別寒冷,屋子裡點了三個火盆都無濟於事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不透風,悶得慌。開了門窗的話,寒風吹進來,火盆根本不頂事。哪像你們這裡,窗戶開著,房間內還是溫暖如春,外面吹來一股冷風,令人清神氣爽。所以說嘛,兄弟我也想要在這裡買一套這樣的房子,冬季可以過來避寒,氣候轉暖了再回去住。”
“既然定生兄想要買,那我們一起去銀號看看吧。”
兩人去江南銀號售房處,卻被人告知,江南銀號小區的房子已經全部賣光了。而且前一段時間房價上漲了一半,但還是被人一搶而空,連一套都不剩了。
“兩個月前,還沒有幾個人買啊,怎麽現在就沒了?”方以智問道。
那夥計回答道:“這位客官,您有所不知啊,蘇州這裡本來做生意的人就多,又有這江南銀號成立,來的人就更多了。再加上我們的房子冬季有供暖,很多士子就買下最好的房子;商人也來了不少,若不是伯爺限制商人的購買條件,不許商人購買最大最好的房子,恐怕早都被他們買光了。現在有多少商人住的是和拆遷戶一樣的兩房一廳?”
那些來蘇州買房的商人多半都是外地來的商人,一方面是蘇州紡織業發達,另一方面是江南銀號開業,吸引了大批商人。反正他們的家又不在這裡,來到蘇州只是臨時居住,所以購買一套兩房一廳已經夠用了。
陳貞慧不甘心的問道:“小二,那你們江南銀號還會再蓋這樣的新房子嗎?”
“在蘇州是暫時不會蓋了,其他地方的分號也暫時不會蓋房子。畢竟拆遷挺麻煩的。”
陳貞慧失望的感歎一聲:“哎,早知道早買就好了。”
“這位客官莫急,我們江南銀號打算在松江府吳淞江邊大興土木呢,您可以去松江看看,在那裡或許可以買到房子。”
隨後方以智就陪著自己的這位好友一起去了松江,根據問來的地址來到吳淞江邊的上海縣,只見如今的上海縣已經變成一座巨大的工地了,到處都在土木建設,港口碼頭在建設,倉庫在建設,居民區在建設,商業區在建設,其中最大的一片工地外面以木柵欄圍起來,木牌子上寫著:江南銀號松江總號建築工地。
不遠處的江面上,不時可以看到大小船隻駛入港內,大海船停靠在碼頭上,卸下大量貨物,再以小船運往吳淞江上遊。還有從上遊下來的小船在碼頭上卸了貨,再裝上大船。
“江南銀號總號居然在這荒涼的灘塗上?”陳貞慧大吃一驚。
方以智道:“估計這裡的發展前景會很好,既然武威伯會選中這個地方,這地方肯定有他的特點。”
陳貞慧突然發現, 前面有一棟兩層樓的泰西式樣的房子,上面寫著“售樓處”三個大字,他奇怪的說了句:“這裡住房都還沒蓋好,就有售樓處了?”
兩人走進售樓處裡面,卻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售樓處裡面泡茶的李國棟。
“伯爺,您怎麽有時間來這裡了?”方以智問道。
“原來是密之兄弟和定生兄啊,本伯即將出征湖廣了,獻賊盤踞江北,禍害兩淮百姓,本伯接到朝廷的詔令,即將發兵剿賊,收復廬江。在出征之前,某從濠鏡(澳門)的佛郎機人那訂購了一批火器,這幾日會運來上海,所以某在這裡等候,也順便看一下這上海縣的港口碼頭和城市建設如何了,”李國棟回答,說著他指了指那些正在施工的工人,“看到沒有?那些工匠,可都是李某麾下的兄弟,他們是工程兵,就是專門從事城市建設的。”
“原來如此啊,只是學生不明白,為何伯爺不把港口設在南京、鎮江、揚州、太倉等地,卻要設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呢?”陳貞慧問道。
李國棟哈哈大笑:“這裡可是天然良港啊,乃是水運的十字路口!往西,既可以通過吳淞江進入運河,也可以走長江一路往西;往東可以橫渡大洋去東瀛,甚至去對面的美洲;往北可以去遼東、朝鮮;往南可以去南洋。水路交通如此方便的一塊寶地,要發展起來很容易。所以本伯斷定,今後這裡將會變成超過京城的最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