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之石頭新記》第12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
粵州地處華夏南部,是與西洋的通商的重要口岸,也是五個市舶司之一!

兩廣總督孔洵前來拜見濯清,孔洵為孔子後人,曾歷任平陽知府、荊南安察使。也算是個能吏,濯清自然不會怠慢,畢竟也是封疆大吏。

濯清要在羊城開設銀行、商行,少不了和他打交道,將來安南穩不穩,就要看兩廣這個大後方。

兩人寒暄客套不提,濯清笑道:“本王這次奉旨擔任賜婚使,一切後勤要務還要孔大人多多協助。”

孔洵連忙施禮:“不敢擔,不敢擔!王爺能來粵州、欽州,總督府衙門蓬蓽生輝,不勝榮幸。”

濯清把自己的老師鄭裡庵介紹給孔洵,將來後勤保障協調還需要兩人的合作。

濯清又屏退眾人,把自己的大概南征計劃告訴孔洵。

孔洵雖然大體知道二次南征之事,因為皇上已經下密旨,讓他全力配合,可也沒想到濯清的計劃如此大膽冒險。

孔洵欲言又止,濯清自然明白他覺得此計劃凶險。

濯清笑道:“孔大人不必擔心,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所謂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阮氏假意投降,在除夕夜起兵反叛,難道不冒險嗎?他安南阮氏都敢冒險,我憑什麽不能?再說我吃定他首鼠兩端,他知道如果不和親,不重新納貢稱臣,就是不死不休的連年征伐。我可以和他打持久戰,拖得他精疲力竭。”

孔洵聽了連連點頭,心想這小王爺年齡不大,揣摩人的心思卻很厲害,濯清和親進入安南,表面上風險極大,可是阮氏真的敢殺和親的公主和賜婚使嗎?那就不是死一位衛將軍的事了!

何況阮氏一直想取代黎氏,得到皇帝的認可,重新納貢稱臣。阮氏兄弟也希望安南做成“高麗第二”,成為永不征之地。

孔洵讚歎道:“王爺智勇過人,下官佩服不已。軍糧物資,下官定當竭盡全力,確保及時籌措轉運。”

濯清又把銀行的作用,簡單介紹給孔洵。

孔洵大吃一驚,如果帝國銀行能異地匯兌存取,那以後兩廣的財政稅賦上交與提留就方便多了。

不過此事關系重大,還需要皇上的許可。另外帝國銀行粵州支行還在籌劃中,一切還只是美好願景而已。

孔洵不禁對這個未及弱冠的王爺刮目相看,背靠大樹好乘涼,朝廷也是個小社會,自己也沒什麽政治盟友。

雖然領了個兵部尚書的虛銜,恐怕實權還不如濯清這個錦衣衛同知。

若是能搭上北靜郡王這條線,將來入閣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朝野上下都知道,濯清是天字第一號“太子黨”。

另外,孔洵雖然沒有什麽盟友,但在朝廷也是有眼線的。

他最近得知太上皇身體欠安,而皇上勤於政務,一天隻休息兩三個時辰,身體也很不好。

這二聖要是都掛了,太子繼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據說東宮現在是車水馬龍,想去搭太子關系的文臣武將不知有多少。

孔洵要是自己去東宮,太子肯見不見他都是個問題。現在天賜良機,濯清送上門來了,這馬屁不拍更待何時?

孔洵和濯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在粵州設置銀行,建立外貿商行等問題上達成一致。

濯清要把孔洵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孔洵要搭上“太子黨”號的快車。

濯清又告訴孔洵,自己打算在滿剌加設置一個代表處,將來升格成領事館,短期內和尼德蘭、英格蘭結盟打擊佛朗機。

孔洵已經來粵州兩年,他沒想到對南洋,自己還不如濯清了解。由此可見,這北靜郡王野心不小,不過這都是對外領略,皇上也是默許的,哪個皇帝不想開疆拓土,青史留名?

濯清笑道:“華夏雖大,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南洋諸島自古以來就是我華夏的領土,呂宋、滿剌加、蘇門答剌等地,早在前朝就是我們的藩屬國。現在那些佛朗機人、尼德蘭人侵佔南洋土地,殺我僑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濯清又說道:“我已經去信濠鏡澳、滿剌加總督,警告佛朗機人,不要屠殺我僑民!到時候我大軍揮師南下東進,玉石俱焚,勿謂言之不預也!”

孔洵對濯清的強硬和靈活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拉一派,打一派,威嚇其他幾派,這手法嫻熟。

孔洵問道:“目前安南國王黎維還在鎮南關,王爺如何處置他?”

濯清說道:“黎維軟弱無能,又惹得民怨沸騰,激起兵變。但是他代表了安南老貴族們的利益,他至少目前還是名義上的國王,皇上下旨的時候,隻說封安南公主,並沒有說將公主嫁給哪個國王。我們正好利用這點,讓黎維回安南組織舊部,到時候再暗中支持一點,這樣他們內戰,我們旁觀拉偏架不是也很好。”

孔洵心中有點發毛, 這王爺幸好不是自己的敵人,這要是折騰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孔洵心中仍有疑問:“那阮氏會不會覺得我們出爾反爾?”

濯清笑道:“我雷霆一擊,是為了削弱阮氏,將來還要和他們邊打邊談,爭取利益最大化。短期內憑一兩次戰役,是不可能完全吞並安南的,只有先南北分治,再不斷地蠶食,最終全部改土歸流。”

孔洵也被濯清畫的大餅吸引,問道:“那下官可以為此做些什麽?”

濯清笑道:“孔大人乃聖人之後,自然是在兩廣、安南設立學堂,提倡禮儀教化,孔孟之道,只要是安南民眾,皆可以送孩子入學堂,將來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孔洵茅塞頓開,一拍額頭,對濯清說道:“聽王爺一席話,真正勝讀十年書!”

濯清說道:“孔大人不要小看了學堂的作用,書同文,車同軌才有我泱泱中華的氣派,孔大人做好此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濯清又補充道:“另外在北方一些失地農民,也可以向南洋遷移。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都是咱們老百姓,自發地拓展生存空間,我們只要順勢而為即可!”

孔洵聽罷,深深地對濯清鞠了一躬,這是真正的拜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