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之石頭新記》第152章 文武睿哲仁皇帝
太上皇的喪禮,由禮部、龍禁尉和內務府共同辦理,鴻臚寺協辦。

首先,由禮部尚書武襄主持,太子胤弘、和親王胤晝、忠順親王、九省都檢點王子騰、京營節度使李鴻遠、濯清為首的四王等朝廷重臣均在列,第一項議定大行皇帝(太上皇)的廟號和諡號。

皇上先開了口:“太上皇功蓋寰宇,平定三藩,收回大員,剿滅準葛爾,擊敗羅刹國。所以諸位臣工,要好好議定!”

廟號的議定非常順利,本朝前兩位皇帝為“太祖”、“太宗”,太上皇則為“聖祖”。

議定諡號就出現了爭執,眾大臣各抒己見,這個覺得“文武睿哲”好,那個覺得“功德大成”好,也有覺得“合天弘運”更適合,大家各不相讓。

皇上問濯清:“水愛卿,覺得用哪個諡號好?”

濯清說道:“太上皇一生以仁愛治天下,臣覺得仁皇帝挺好!”

皇上點頭,看著群臣爭得面紅耳赤,又對濯清說道:“眾卿都爭執不下,仁皇帝太過簡單,不足以彰顯大行皇帝的文治武功,你再想一個諡號,這本就是你鴻臚寺卿的職責。”

濯清又聽了聽群臣的意見,對皇上說道:“既然群臣都覺得大行皇帝的賢明聖達,文治武功,堪比堯舜禹湯,那乾脆把群臣的意見合起來,臣請議定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忠順親王一瞪眼:“胡鬧,自古以來,也沒有哪位大行皇帝的諡號這麽長的!”

濯清冷哼道:“太上皇千古一帝,豈是前朝的大行皇帝可比?忠順親王難道要用前朝的祖製,來定今朝的規矩?”

忠順親王頓時語塞,總不能說自己的父皇,不是千古一帝吧!再說自己說得是自古以來,被濯清偷換概念,換成了前朝。

忠順親王隻氣得手指濯清:“你!你!你!”

濯清還不忘踩上一腳,對皇上說道:“臣還覺得這諡號還不夠長呢,還不足以彰顯太上皇的仁德聖明!”

皇上想得比較多,如果自己以後大行,當然也希望諡號聖明,這等於對自己的功績蓋棺定論。所以對忠順親王說錯話,也很不滿。

皇上金口玉言:“既然如此,就準水愛卿所奏,大行皇帝的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眾臣都跪拜:“吾皇聖明!”

濯清起身,還不忘給了忠順親王一個鄙視的眼神,把老王爺又氣得夠嗆,看到濯清那個小人得志的樣子,恨不得上去錘他兩拳。

太上皇的棺木用的是璜海鐵網山的檣木,也就是金絲楠木,隻棺槨就要花費幾十萬兩白銀。

濯清把這個差事,交給自己的準大舅子薛蟠。本來這差事,就應交給內帑的皇商采買,當然不能便宜了外人,薛姨媽聽說後更是開心不已。

在都中前往東皇陵的沿途,還要搭設好幾座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這種蘆殿也是玉階金瓦,朱碧交映,十分華麗。

這些蘆殿以後還要拆除,也是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濯清懇請皇上批準,拆除的木料磚瓦,用來修建學堂,供貧困子弟上學,也讓他們銘記太上皇的恩德,皇上準了濯清的奏折。

太上皇葬在東皇陵中的景陵,與已故的皇后(皇太后)、皇太妃合葬,濯清把搶修通往地宮的禦道的美差,交給了便宜丈人賈政,他是工部員外郎,正好適合做這差事,也能讓他補貼些府裡的虧空。

太上皇駕崩後,不鳴鍾鼓,都中京師戒嚴,哭喪之後,京城各大寺廟道觀需鳴鍾三萬下。

濯清和所有的京城裡的官員一樣,都在本衙門裡齋戒,不能回府。黛玉、麗婭、迎春還要跟著老太妃,去皇宮裡陪著皇后等嬪妃齋戒。

欽天監選定了吉時良辰,太上皇入殮,入殮之後,清虛觀、牟尼院等皇家寺廟道觀,都要舉行法事和吊唁活動。甚至建在都中的吐蕃喇嘛廟,也派了喇嘛前來。

出靈那天,送葬隊伍先由七十二個人將棺木抬出都中東城門。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舉著萬民傘和太上皇的廟號和諡號的旗傘。

接著是太上皇的儀仗隊,主要由錦衣衛組成,陸豐順選了一千六百二十八錦衣衛,他們舉著各種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扎或綢緞製作的“燒活”。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輪流抬送。

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龍禁尉、虎禁尉士兵。

然後是當今皇上的龍攆,跟在後面的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和宗室的隊伍。濯清並不在隊伍中,他在負責外圍的警戒。

在送葬行列中,還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們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裡。

與此同時,胤晝已經帶領部分禦林軍,包圍了北郊的鄭家莊,義忠郡王胤皙並沒有做太多反抗,便束手就擒。

而抓拿馮唐、馮紫英的禦林軍隻抓到了將軍府的其他人,包括了馮唐的妻妾,就是不見馮唐父子。

濯清聽到這個消息,心裡很是不安,不知道是因為抓捕胤皙太順利,還是因為馮唐父子此時失蹤,有些蹊蹺。

濯清現在也沒有時間去審問胤皙,只是讓胤晝抓緊審訊。自己先把抓獲胤皙的情況,告訴了皇上。

皇上嘴角微微上翹,點頭示意知道了。

濯清不敢大意,堅決不同意皇上坐上龍攆。

皇上也無奈,這沿途的禮儀都是由鴻臚寺負責,濯清連禮部尚書武襄的面子也不給,直接以皇上安危為由,駁回了武襄想讓皇上坐上龍攆的提議。

送葬出靈的隊伍走到了驪山行宮附近,濯清感覺附近樹林太過詭異,送葬隊伍如此喧囂,樹林中竟然沒有禽鳴鳥飛。

濯清命令龍攆後的隊伍暫停前進,文武百官都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就在濯清下達命令,隊伍停下後才十幾息,只聽一聲炮響,那實心炮彈正擊中龍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