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的閱卷,同樣有糊名和謄印的事宜,翰林院與國子監共同負責謄寫文章,但是與鄉試和會試所不同的是,在決定最終名次的時候,貢士本人的試卷會被拿來,由內閣大臣初步做出決定之後,最終呈報皇上欽定。 會試閱卷官十人,每人一桌,每一份試卷都是十人依次閱讀,然後在試卷上面做出標記,以圓圈的標記為最佳,三角形符號為其次,方形符號再次,若是打叉了,那就說明這篇文章不行,一篇文章打叉超過兩個,則此人肯定是三甲進士,打叉的符號在兩個以內,多半是二甲進士,至於說一甲與二甲之間的區別,就看誰的文章畫圈多了。
但這裡面有微妙的地方,那就是第一個對文章做出評判之人,往往會影響到後面的閱卷官,這第一個做出評判的閱卷官就非常重要了。
而本次殿試第一個閱卷官,就是內閣首輔周延儒。
第二個閱卷官為內閣大臣、禮部尚書溫體仁。
三百五十篇文章,以畫圈最多的十份文章呈報皇上,皇上將在這十份文章之中,欽點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同時欽點二甲第一名傳臚,至於其余的名次,多半是內閣決定。
皇上欽點一甲和二甲第一名的時候,貢士本人的試卷已經找出來,一並呈報給皇上,若是字跡太差,或者試卷上面有墨跡,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
最關鍵的還不是這裡,而是內閣首輔代表所有的閱卷官,對文章的好壞做出評價,皇上在看文章的基礎之上,認真聽取內閣首輔的評價,從而做出最終的決定。
由此可以看出,內閣首輔在殿試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別是深受皇上信任的內閣首輔,幾乎能夠決定殿試一甲和二甲的第一名。
如此情況之下,內閣首輔若是心存公正,那麽殿試最終的名次,就相對是公正的,若是有歪心思,那就不好說了。
閱卷在禮部官署進行。
四月二十二日,卯時,所有閱卷官都抵達了禮部的官署。
禮部的官員早就做好了準備,禮部尚書溫體仁更是提前等候。
官署的大堂,已經備下了十張桌子,上面排列有編號,閱卷官對號入座就可以了。
“大人,閱卷是否可以開始了。”
殿試閱卷以內閣首輔周延儒為主,每一份試卷,所有閱卷官圈閱之後,會回到周延儒這裡,若是對閱卷官的評價存在異議,他會和某個閱卷官在最後交流意見。
閱卷結束之後,周延儒還會著急諸多的閱卷官,交換對試卷的意見,特別是對排名前十名的試卷的意見,綜合這些意見之後,周延儒會直接給皇上稟報。
作為禮部尚書的溫體仁,同樣是有一定權力的,周延儒給皇上稟報的時候,他同樣在場,會在周延儒說完之後,補充一些看法。
見到所有閱卷官都到齊了,溫體仁面對周延儒開口了。
“開始吧,三百五十份試卷,三百五十篇文章,閱卷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希望諸位盡心竭力,選出最好的文章。”
三天時間閱卷,一共三百五十篇文章,每一個閱卷官都要看一遍,做出評價,而且還要留下半天時間商議,最終集中意見,平均一天一百多篇文章,時間還是很緊的,不過真正說起來,壓力最大的還是第一個和第二個閱卷官,這兩人一個是內閣首輔,一個是主官科舉考試的內閣大臣、禮部尚書,一旦兩人做出了決定,在文章上面做出標記,余下的閱卷官就好做評價了,諸多的閱卷官都清楚,內閣首輔周延儒可是萬歷年間會試會元和殿試狀元,一身的學識是很高的。
閱卷開始,禮部的官員將第一批次的五十份試卷放到了內閣首輔周延儒的桌上。
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周延儒在第一張試卷上面做出了標記,一直等候在旁邊的禮部官員,馬上將試卷遞給第二閱卷官溫體仁。
閱卷剛開始的速度是要慢一些,因為閱卷官也需要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皇上曾經有過吩咐,所有閱卷官都是清楚的,不過真正的標準還是來自於貢士的文章,需要通過這些文章,明確樹立一個標準。
這個標準就需要閱卷官自身做出判斷了。
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所有的閱卷官都開始低頭看文章了,在試卷上面做出標記。
一直到午時,周延儒看完了所有第一批次的五十份試卷,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
中午吃飯只有一刻鍾的時間,禮部提供膳食。
“溫大人,我看諸多的文章,以議論居多,真正提出建議的很少,皇上求賢若渴,想著能夠通過本次的殿試,獲取到真知灼見,若是出現這樣的文章,你我還是多注意的好。”
“大人說的是,下官也看了諸多的文章,文采還是不錯的,只是實用的建議太少,這也怪不得諸多的貢士,他們畢竟沒有進入到朝中為官,都是以讀書為主,驟然遇見這些問題,短時間之內難以提出好的見解。”
“溫大人說的是,你我就以此為標點,若是有提出來建議的文章,則可作為上乘的文章,且不論其建議如何,至少是明白了皇上之苦心的。”
“下官明白了,謹遵大人的教誨。”
“溫大人萬萬不要這樣說,你我同朝為官,都在內閣做事情,為皇上效力,理應在本次殿試閱卷事宜之中,發現人才。”
吃飯之後,下午的閱卷開始。
每天的閱卷,需要持續到戌時,特殊情況之下還會延長,所有的試卷必須在兩天半的時間之內做出評判,還有半天的時間商議和統一意見。
所以作為第一閱卷官的周延儒,必須要很好的把握進度,第一天的閱卷速度稍微慢一些,但至少需要完成一百三十份以上的試卷,第二天完成一百五十份以上的試卷,第三天的半天時間,完成剩下的七十份左右的試卷。
一直到戌時,周延儒抬起頭,在旁邊的白紙上面做了一個記號,他已經審閱了一百三十七篇文章,全部都做出了評判,第一天的任務已經完成。
當然所有考官審閱完試卷,還需要大約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
周延儒站起身,開始在大堂走動,活動一下筋骨,從卯時開始,一直到戌時,除開中間吃飯的兩刻鍾時間,其余時間就是伏案看文章,的確很是辛苦。
皇上的要求,與周延儒根據閱卷情況提出來的要求,已經融入到每一個閱卷官的心目之中,眾人都是按照這樣的要求來閱卷的。
讓周延儒內心微微有些不滿意的,就是溫體仁對諸多文章的評價。
周延儒畫圈的文章,溫體仁跟著畫圈的不是很多,不少都是三角形的符號,不過如何評價文章,這是閱卷官的權力。
周延儒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正,他的內心一直都記著陳於泰。
陳於泰文章的風格,他是非常清楚的,更是熟悉的,看到了某份試卷,他就斷定是陳於泰的文章,毫不猶豫的在試卷上畫圈了,而這份試卷傳回來之後,除開溫體仁在上面畫的是三角形的符號,其余的全部都是畫圈,這樣的文章算是很不錯了,進入一甲是有著很大保證的,當然是不是能夠成為一甲的第一名,還說不定。
周延儒已經牢牢記住了這篇文章,而且如何的為這篇文章說辭,他內心也有數了。
此外還有一篇文章,給周延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篇文章從用人和賦稅兩個方面直接提出了建議,屬於極少的直接提出建議的文章,這篇文章周延儒看了兩遍,仔細思索之後,在上面畫圈了,而讓周延儒想不到的是,溫體仁居然也在這篇文章上面畫圈了。
周延儒當然想不到,溫體仁看到這篇文章之後,迅速斷定,這篇文章應該是會試會元吳帆徽寫出來的文章,他是異常吃驚的,想不到十六歲的吳帆徽,居然能夠直接提出來建議,這非常可貴了。
周延儒是非常老辣的,在閱卷之前,他這個禮部尚書,就看過了好些人院試、鄉試和會試的文章,對每一個人的文風有所了解,那一份周延儒在最短時間之內畫圈的文章,他畫的是三角符號,這篇文章讓溫體仁想到了某個人。
四月二十四日,午時,所有的閱卷事宜結束。
十份試卷已經挑選出來。
周延儒召集了諸多的閱卷官,開始詳細討論這十份試卷,其中周延儒最為在意的兩篇文章,悉數都在這裡面。
商議在未時一刻左右結束,禮部官員迅速將這十份試卷找出來,逐一進行核對。
此刻的閱卷官,除開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知道這十份試卷是哪些參加殿試的貢士的文章,其余人是不知道的。
未時三刻,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出現在乾清宮。
皇上正在等候試卷。
十份試卷,皇上在一個時辰之內,完全能夠看完,加上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的評價,一甲和二甲的第一名就出來了。
接下來周延儒和溫體仁還要趕到禮部,與諸多的閱卷官一同確定二甲和三甲的名單,夜間禮部還要製作出來皇榜。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