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國之重器》第三百八十八章 磐石雇傭軍是“萬精油”!
這時期的非洲,德意聯軍在北非埃及邊境與英美盟軍對峙;自由法國在英國和美國的支持下與維希法國在西非塞納加爾、剛果等地區自相殘殺。

 原本屬於意大利佔領區的索馬裡、肯尼亞等東非地區被東華帝國強行接管,使得控制著馬達加斯加島和南非地區的德軍北上與意大利非洲軍團會師的意圖落實,被迫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

 盡管德、意、英、法、美等歐美國家的戰略重心不在非洲,但各國對非洲的利益並不想就此放手。上百萬軍隊參與的大型戰役沒有,可成百上千人次的小規模戰鬥從來沒有中止過。

 東華軍隊在索馬裡、南部蘇丹、肯尼亞與埃塞俄比亞邊境線,南蘇丹與北蘇丹邊境線建立穩固防線後,對烏乾達和坦桑/尼亞邊境地區開設了難民安全通道,並與國際紅十字會合作建立難民營,給從西非和南非過來的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救助。

 由於東華帝國在非洲投入了大量的醫護人員和各類抗生素藥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索馬裡與肯尼亞境內的衛生和醫療條件,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發生。

 加上大量糧食和衣物日常品的供應,讓所有難民感覺他們像是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難民從烏乾達和坦桑/尼亞湧入肯尼亞,然後在東華醫務工作者和國際紅十字協會的國際主義人士引導下進入用一頂頂軍用帳蓬組成的難民營。

 這些難民在得到了食物和醫療救助後,迅速恢復健康。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選擇加入東屬索馬裡或者東屬肯尼亞,並莊嚴宣誓視東華帝國為永久宗主國。

 東華企業在肯尼亞和索馬裡投資興建的大量鋼鐵、煤碳、機械、冶金、石化、輕紡、印染、日化、糧油食品加工、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工廠,更讓許多非洲本土的有識之士看到了非洲走向工業化的希望。

 東華帝國對非洲的統治,明顯與英、法等歐洲殖民統治者對非洲進行掠奪性資源開采不一樣。

 歐洲殖民者給非洲帶來的是災難性的殺戳和掠奪,而東華給非洲人民帶來是的由掙扎生存走向安康生活的光明道路。

 殖民理念的完全不同,無疑使得東非索馬裡和肯尼亞成了絕大多數的非洲人民向往憧憬的聖殿。

 非洲從來不缺勞動力,東華帝國也犯不著在非洲培養中高級技工。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需要的僅僅只是培訓一個月就能上崗工作的“農民工人”。

 這樣的產業遷移和轉型,讓一大批東華本土企業裡的技術工人從繁重的熟練工種中解放出來,為東華國家工業體系整體升級提供了充足的產業技術力量。

 一名在東華本土企業只能拿到初級技工職稱的工人,在該廠非洲分廠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拿高工資高津貼的帶徒弟“老師傅”。

 程功為東華國營廠礦非洲分部確立的技術標準,是類似蘇聯工業的“傻大黑粗”粗糙型發展路線。這也避免了日後非洲工業化後尾大難掉的隱患。

 總而言之,將來非洲製造的工業品完全與精密加工沒有關系。

 程大皇帝可以讓非洲走上工業發展之路,但非洲想通過發展工業來擺脫被殖民的命運,其可能性幾乎為零。

 程大皇帝偶爾會當一當“活雷鋒”,但絕對不會變成“濫好人”。

 程大皇帝現在在非洲投資一亞元,將來就得收回來一千亞元,甚至是一萬亞元!而且除了經濟方面的效益,還能獲得政治層面的無比崇高聲望。

 ……

 東華帝**隊登陸非洲之後,無疑讓磐石雇傭軍的發展擴軍迎來了新一輪春天。

 程功現在非常佩服自己當初在非洲扔下了磐石雇傭軍這顆妙棋。

 經過將近四年的發展,磐石雇傭軍吸收了一萬多名非洲本土的強壯黑哥們。

 魔鬼式高強度訓練,先進的武器裝備,高福利傷亡撫恤機制,以及反覆洗腦式的思想教育,使得這些非洲籍磐石傭兵人人都是磐石雇傭軍的忠誠擁護者。

 他們可以隨時隨地披上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戰旗,去執行東華帝國需要他們執行的任何一種任務。

 這樣的好處是,只要程大皇帝願意,他隨時可以讓東華帝國在非洲的軍團脫下軍裝換上磐石雇傭軍的戰袍,去打擊他想打擊的任何一個目標。

 早在程功決定出兵登陸非洲之前,東華帝國外交部曾經多次接到過流亡英國的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委托請求,懇請東華帝國出兵趕走意大利軍隊,解放埃塞俄比亞。為此,海爾·塞拉西一世願意承認東華帝國為埃塞俄比亞永久宗主國。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海爾·塞拉西一世領導埃塞俄比亞全民族抗戰。1936年5月抗意戰爭失敗後,被迫流亡國外。

 歷史上,海爾·塞拉西一世於1941年初,率領愛國武裝力量同英軍一起打回埃塞俄比亞,並在埃塞俄比亞廣大人民和遊擊隊的支持下,擊敗意大利佔領軍,同年5月,埃塞俄比亞光複獨立。

 但現在,由於程大皇帝這頭超級翼龍的振翅,意大利在北非戰場勇不可擋,英軍連戰連敗。哪怕有了十萬美軍登陸非洲增援英軍,但在德國非洲軍團的協同作戰下,英美盟軍至今還只能將兵力收縮在阿拉曼防線的後面,緊實著埃及這麽一個僅有的北非支撐點。

 索馬裡和肯尼亞的意大利佔領軍被東華帝**隊趕跑後,索馬裡和肯尼亞迎來了規模空前的工業和經濟建設浪潮。這無疑讓海爾·塞拉西一世看到了埃塞俄比亞光複的希望。

 盡管這些年一直被迫流亡國外,但海爾·塞拉西一世從來沒有放棄過回國的念頭。早在程功帶著神秘的太平洋艦隊橫空出世,到東輝王國的建立,最後擴張成為東華帝國,海爾·塞拉西一世全都默默地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程功這位全世界最年輕的皇帝,白手起家,建立起一個足以讓世界上所有列強國家都只能仰視的強大帝國,早就被海爾·塞拉西一世視為學習的榜樣。

 1938年5月,海爾·塞拉西一世離開英國來到了當時還是東輝王國鎮南省的原荷屬新幾內亞島。同年9月,海爾·塞拉西一世用埃塞俄比亞流亡皇帝的身份來到天堂島,從此開始了建議東華帝國去非洲發展的遊說政治活動。

 可以說,正是因為了有了海爾·塞拉西在東華帝國政府部門堅持不懈的努力遊說,程功才萌生了向非洲進軍的勃勃野望。

 東華皇家海軍第七艦隊,協同東華皇家海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軍團沒怎麽費力就把索馬裡和肯尼亞從意大利佔領軍手裡解放之後, 海爾·塞拉西帶著他的一幫忠誠部下第一時間就來到了索馬裡。

 身為一名國家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當然知道東華帝國肯定不會憑白幫他解放埃塞俄比亞,為此他也作好了割讓一部分領土給東屬索馬裡的思想準備。

 只不過,當海爾·塞拉西一世看到東華帝國在索馬裡和肯尼亞實施的殖民政策,完全跟他之前所了解的英、法、意、德等歐洲強盜國家的殖民統治不一樣後,海爾·塞拉西一世頓時有了新的想法。

 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原英聯邦國家在被東華帝國劃入疆域版圖後,其工農業經濟發展變化,較之從前可謂是日新月異,翻天覆地。

 很明顯,東華帝國奉行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強國模式,只是披著殖民主義的外皮,實施的卻是共同發展的合作核心。

 如果能讓埃塞俄比亞也像索馬裡和肯尼亞一樣,獲得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機會,海爾·塞拉西一世並不介意給他的埃塞俄比亞帝國找一個強大的宗主國當靠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