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召喚之三國霸業》第四百三十七章 北返泉州
大漢國初平元年,九月上。±,..

 侍中種輯回到長安。他帶來了好消息,韓遂和馬騰同意受撫,已經兵退隴西和金城。董卓大喜,重賞了種輯。

 七月底的時候,尚書劉艾因為生病留在了洛陽,侍中種輯於是一個人帶著招撫聖旨去了西涼。董卓本來沒抱什麽希望,但沒想到種輯竟然成功了。

 種輯說:“韓遂和馬騰被皇甫鴻的大軍攔在翼城一帶,因為缺糧,不退也得退了。”

 董卓對種輯說:“此事暫時不要上奏天子,也不要四處伸張,你先回家歇著。”

 董卓立即下令,讓駐守洛陽的李儒馬上拿下虎牢、孟津和小平津三關,攻擊河內。同時還命令段煨和牛輔,於九月底之前突襲上黨。

 董卓告訴三人,聲勢一定要大,攻擊一定要猛,以掩護大軍主力攻擊袁術。

 董卓命令董越、李肅,急速率軍趕到武關,向南陽的袁術發起攻擊。董卓說:“袁術現在正在襄陽和劉表對峙,宛城空虛,大軍務必要一擊而下,佔據南陽,把袁術趕走。”

 函谷關的胡軫、李傕、郭汜、樊稠接到了董卓的命令,大軍秘密向大谷關、轘轅關、伊闕關方向集結。

 伊闕關的張繡、大谷關的徐榮、轘轅關的宋憲也接到董卓的密令,立即派出斥候,探察南陽、穎川等地的情況,做好攻擊準備。

 董卓部署完畢後,立即上奏天子,說西涼叛軍已經攻陷了漢陽郡的翼城,招撫至今也沒有消息,他要率軍到西涼平叛去。

 天子詔準。

 ………………

 與此同時,漁陽郡的泉州。

 從過年後就南下中原的李翊,終於趕回了泉州。李翊是在平定了徐州的叛亂之後,乘坐海軍艦船。通過海陸返回北疆的。

 與李翊一同的還有糜竺一家,糜竺被李翊任命為驃騎大將軍府新設立的商業司長官,負責北疆一切商業事務。

 留守泉州的北疆諸位大員,以及張溫等幾位老臣一同前往漂榆津迎接李翊。

 見到李翊,七人非常高興,尤其是張溫,拉著李翊的手很是感慨。他和李弘雖然彼此之間有些恩怨,但那都是過往的煙雲,不值一提了。

 李翊說道:“今年年初我南下,由於時間緊張。沒去拜望張公,失禮之致。多年沒有看見張公,張公的頭髮白了許多。”

 張溫搖頭歎道:“眼見社稷危難,我卻獨居庭室,不能為天子效命,憂心如焚啦。不過現在好了,能和鵬飛一起站在北疆的土地上,我就有信心了。想當年,鮮卑人聯合匈奴進攻並州。威脅京畿,鵬飛率領大軍日夜奔行千裡趕到並州,連戰連捷,終於獨木擎天。力挽狂瀾。今天,天下又有何人能擋大將軍之鋒銳?大漢振興指日可待啊。”

 李翊說道:“張公謬讚了,當年如果沒有張公在朝廷的運籌帷幄,哪有並州的勝利?”

 張溫老臉一紅。當初李翊在並州跟鮮卑人鏖戰的時候,他在洛陽沒少拖李翊的後腿。現在李翊這樣說,饒是以他的厚臉皮。依然感覺到臉上火辣辣的。

 李翊裝著沒看見張溫的尷尬,又和崔烈等人見禮。

 最後李翊問道:“諸位到了北疆,生活上還適應嗎?”

 眾人連連點頭。他們來泉州後的生活,比起在長安的時候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又哪裡有不適應的呢?

 張溫等七位老臣到達泉州後,馬上就喜歡上了這裡的美麗和幽靜。當寇準出把長公主府遷到薊縣城的時候,七位老臣都沒有發表意見。長公主對這七位長者非常敬畏,不敢隨意開口,更不敢說自己堅持要留下來,但她臉上的表情暴露了她心裡的真實意願。長公主撅著小嘴,氣鼓鼓地瞪著寇準,十分的不高興。

 張溫和眾人交換了一下眼色,隨即樂呵呵地笑道:“長公主府如果遷到薊縣城,需要建一所很大的府邸,但這需要花費很多的錢財,而北疆眼前的狀況大家都很清楚,我看還是算了吧。泉州這裡不錯,長公主府就留在這裡,不要搬遷了。殿下,你看……”

 “好,好啊……”長公主頓時喜笑顏開,高興地說道,“以後,驃騎大將軍府在哪,長公主府就在哪。”

 張溫等人頗有深意的互相看看,微笑點頭。

 陳紀拱手說道:“等社稷穩定了,陛下還都洛陽後,殿下就要回京,所以我們還是盡量省一點,不要太奢侈了。一路行來,我們看到很多百姓一家數口人擠在一間茅屋裡,住在一頂帳篷裡,大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很窮很窮。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在薊城大興土木,修建殿宇,會遭到北疆上下一致的指責,這對長公主,對北疆都沒有好處,會影響到社稷振興大業。殿下的建議,臣等非常讚同。”

 長公主府不但依舊留在泉州,而且以後也一直和驃騎大將軍府在一起,這大大出乎李翊和驃騎大將軍府諸吏的意外。但這件事李翊和府中諸吏已經無心深究了,現在他們被北疆巨額的財賦空缺所困擾。驃騎大將軍府上至李翊,下至諸曹掾屬,無不在絞盡腦計,殫精竭慮的思考對策,激烈的討論已經持續十幾天了。

 這一段時間,張溫、崔烈、馬日磾等人在蔡邕、鄭玄的陪同下,拜祭了薊城的忠烈堂,參加了薊城大學堂的兩場辯議,和諸府官吏也聊了聊。

 張溫等老臣在泉州的這些天裡,通過和各方的接觸,對北疆的情況已經非常了解。

 蔡邕曾對他們解釋過,李翊之所以沒有攻打長安勤王,有許多原因,比如李翊沒有天子的聖旨。李翊到現在為止接到的聖旨都是要他攻擊袁紹,他能怎麽辦?像袁紹一樣公開討董?要知道北疆有九個將軍十余個中郎將,沒有天子聖旨,就靠李翊一張嘴,說討董就討董,這現實嗎?

 李翊不願出兵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北疆的深重危機,而根源就是北疆的財賦危機。北疆連養兵的錢都湊不齊哪裡還有錢打仗?

 有人認為北疆應該放棄大漠,放棄邊郡,這樣就可以集中所有軍隊拯救社稷了。其實這是笑話。大漠和邊郡現在沒有戰事,安靜得很。去年大漠雪災,我們用於賑濟大漠的錢大約也就一億錢左右。像現在這個時候,大漠上草肥馬壯,我們幾乎不需要再賑濟他們了。北疆的二十多億錢賑濟其實都是給滯留在各郡的數百萬災民,流民和民夫吃光了,和大漠、邊郡沒有任何關系。

 假如我們放棄大漠,放棄邊郡,把長城以北的軍隊全部征調回來,武力的確是強大了,但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拿什麽錢去攻打長安?就算我們有錢,那糧食呢?二十余萬大軍打仗時候消耗的糧食,比將士們待在軍營裡曬太陽時消耗的糧食要多上數倍。再加上給大軍運送糧草輜重的幾十萬民夫的糧食消耗,這一天下來,幾十萬人要吃掉多少糧食?

 僅靠幽州和並州的六七萬大軍是打不下長安的,董卓有十幾萬大軍,我們兵力不夠。要打長安,至少要和董卓的軍隊人數相差無幾,否則有去無回。所以製衡是必要的,北疆需要足夠的時間蓄積力量。

 北疆這個製衡之策也不是李翊一個人的主意,而是北疆大吏合議的結果。長公主也參加了合議,她也同意暫時用製衡之策穩定京畿局面。

 蔡邕說:“如果天子和朝廷以一己之私利,強迫驃騎大將軍以放棄北疆為代價去拯救社稷,其後果不堪設想。這不僅僅是北疆大亂的事,而是我大漢社稷能不能因為北疆的放棄而得到拯救的事。如果北疆也丟了,社稷也丟了,那就全完了。我們為什麽就不能等一等,等北疆實力恢復了, 再一擊而中?為什麽十拿九穩的事不做,非要拿社稷去冒險?”

 張溫、崔烈等人心有所動,他們和寇準、鍾繇、陳群等諸多北疆官吏私下就當前的局勢和北疆危機討論過多次,但因為各人的出發點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大家在處理問題的方式和策略上也大相徑庭。

 不過,張溫等人一直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也沒有說出天子和朝廷在北疆設置長公主府和指派七位重臣輔佐長公主的真正目的。

 天子和朝廷把長公主府設在北疆,並且違背祖製,公然修改律法賦予長公主處理國事的權力,這在本朝尚是第一次。雖然太后主掌權柄處理國事在本朝算是慣例,但長公主也介入國家權柄,這對大漢社稷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蔡邕就此事問過張溫等人,但他們三緘其口,一句話也不說。

 不過有一點他們的態度很堅決,他們認為袁紹和參加討董大軍的官吏都是大漢叛逆,北疆不去剿殺他們也就算了,但不應該參與其中,甚至李翊本人還率領了六千大軍南下。這是公然違抗天子的聖旨,是對天子和朝廷的背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