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非常有意識的想法,西線大部分戰鬥機飛行員都是從東線“航校”畢業、有多個擊落經驗的老手,但噴氣式航空隊裡卻存在著很多無經驗的新學員。因為從幾個月來的裝備和試飛情況來看,具有中等經驗的飛行員駕馭噴氣式飛機最不理想,他們在螺旋槳飛機上的一些操縱手法和習慣動作與噴氣式的飛行要求格格不入,甚至完全錯誤,即便技術人員和教官講解多次,潛移默化下形成的操作動作依然沒法改過來,而新學員就不一樣——一張白紙可以畫最美的畫,對教官和技術員的動作要領言聽計從、牢牢記在心上,上面說什麽就是什麽,掌握程度飛快。
至於有50個戰果以上的王牌飛行員,他們豐富的經驗可以確保他們從容地改飛噴氣式並發揮其全部潛力。
錄取噴氣式飛行員的第一道題目就很逗人發笑:“是否存在這樣的裝備:動力飛機不依靠螺旋槳也能飛起來,而且比螺旋槳飛機飛得更快?”
很多人選了否,也有人選了是——他們被優先吸納為噴氣式飛行員,因為他們在螺旋槳領域根本沒形成任何固化印象,下了雙翼教練機後就直接在教官帶領下上噴氣機(雙座教練版),在王牌飛行員教官的教學下很快就能掌握相關技術要領,甚至認為飛機就應該是這樣開。當然,這批學員只能用於對付轟炸機搞迎頭對敵,像馬爾賽尤那樣善於利用高空偏轉角進行攻擊的變態家夥全德國也沒幾個,大部分老鳥則選擇bz戰術——262不但比b-17f快得多,還可以飛得更高。
於是,教官版裝的是20mm的mg213,用精確彈道對付敵機,學員版用的是30mm的mk108,用大威力伺候轟炸機——只要命中4發以上,像b-17這樣的重型四發轟炸機就基本完蛋了。
這裡隱含著十分無奈與殘酷的培養,根據戰術要求,新手駕駛me-262c升空後在教官帶領下對轟炸機機群進行迎頭對攻,距離越接近越好——駕駛艙前面有防彈玻璃,後面有防彈鋼板,防禦美國人的12.7mm機槍子彈還是很有把握的,在最短時間裡打光彈藥就可以拉高脫離並返回基地,如果實在找不到或對降落沒把握,盡可能找安全地方跳傘就行,不用管飛機——那是軍備部該操心的事。加蘭德認為一個完成基本訓練的飛行員在參加過8-10次實戰後就可以成為熟練飛行員——反正對面美國人也是這樣培養轟炸機飛行員的。
德國在整個過程都是防禦作戰,哪怕飛行員被擊落也有很多幾率生還,而美軍機組只要被擊落,要麽死亡,要麽被俘,沒有第三條出路。從成本角度核算起來,一架4發轟炸機可以造7-8架戰鬥機,再加跨洋運送中的損耗,基本上擊落一架4發轟炸機就贏得了10架戰鬥機——1:10的經濟成本如果還乾不過,那第三帝國這場戰爭就不用打了。
這就是霍夫曼擔任空軍總司令後給耶順內克強調的戰爭經濟學,是另一種殘酷且有可能成功的交換比戰術,殘酷是毫無疑問的,但確實管用,現在德國的新手飛行員大多數還在東線航校進行“培訓”,執行西線防空任務都是老手,交換比十分驚人,半年多來急劇增長的防空作戰成果打得英美戰略空軍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除風暴鳥航空突擊隊外,耶順內克還報告說準備了500架高空戰鬥機,這是新的fw-190a8系列戰鬥機,在bf-109基本退出西線防空作戰後,全新改進的a8系列和bf-219挑了大梁,其中fw-190又是主力。
相對於原型號,a8系列采用bwm801e發動機,標準功率2000馬力,加裝了gm-1噴射系統,在7000米以上高空通過“嗑藥”能顯著改善發動機功率,同時武器全面換裝成4門20mmmg213機炮並強化了要害部位裝甲防禦。
有了r2800發動機的參照,bwm公司試圖在bmw801發動機上安裝廢氣渦輪增壓,實驗室有了產品,但效果還很一般,倒是奔馳公司在db系列發動機上已取得了成功,但ta-152系列戰鬥機至少9月才能定型,1944年新年才進入量產,因此a8不能簡單認為是過渡機型,相反應該是ta-152服役前的主力機型——福克-沃爾夫公司加上各授權工廠的生產量合計起來平均高達1000架/月,是德國各型號飛機中產量最大的(1943年4月德國本土飛機總產量3408架),完全壓倒了800架/月的bf-219和400架/月的he-218,比ju-98/ju-188/ju-290/聯合攻擊機/ar-372等5個型號飛機加起來的總和還多。
500架fw-190a8不值錢,駕駛這些飛機的飛行員才值錢——他們當中最少的也有7個戰果,最多的超過100(更高的抽去風暴鳥了),全體飛行員累計擊落數加起來合計上萬,英美飛行員有5個擊落記錄就可以當王牌,在這裡,王牌的標準是50架——整整10倍。
15:14分,美國機群已飛抵漢諾威上空,沿路不斷遭到防空戰鬥機的進攻,但龐大的機群不為所動,持續前進,不過也有一些不同消息,負責全局指揮的卡姆胡貝爾接到報告,美軍這次出動了新的護航戰鬥機,數量在100架左右。
他冷笑一聲:“看來美國人也弄出新玩意了,不知道是誰更厲害一些。”
“我敢打賭,美國人看到我們的風暴鳥一定會驚訝得眼珠子都掉下來。”加蘭德笑道,“這批新飛機估計是情報通報中說道的p-51吧?就不知道轟炸機是不是已經換成了b-29。”
他猜得沒錯,這批飛機是新投入使用的p-51b戰鬥機,換裝英國梅林發動機後性能大增,可以為轟炸機機群提供全程護航,可惜因為再加上英美之間航線受阻,數量遠遠不夠,否則這次第八航空隊將全面替換護航飛機——將p-47們改為p-51。
至於加蘭德想見識的b-29這次一架也沒有,絕大多數都是b-17,只有部分才是蘭開斯特——這是英國人咬牙抽出來的蘭開斯特,這種重型轟炸機在轟炸亞速爾時損失慘重,數量急劇減少,倒是葡萄牙撿了現成便宜,開始裝備起一個大隊的蘭開斯特來。
美軍大型編隊打頭的指揮機上,擔任美國第八航空隊第四轟炸機聯隊長的柯蒂斯-李梅準將正翻閱著導航地圖,然後對照著下面的地形查看,柏林已超越了英國空軍通用的雙曲線定位系統法,越遠越不堪用,好在有經驗的導航軍官彌補了這個缺陷,再加上今天雲層很少,他歎了口氣:“真是個轟炸的好天氣。”
負責導航的軍士長轉過頭來問他:“長官,如果直線飛行,還有20-25分鍾就能抵達柏林,機群是否需要轉向並采取規避動作?”
李梅搖搖頭:“不要浪費時間,直線飛行,盡可能給p-47們多留一點滯空時間。”
這一次第八航空隊接到的任務很明確,轟炸柏林,摧毀包括總理府、國會大廈、勃蘭登堡門、勝利柱、柏林大教堂等在內的柏林地標性建築,用於報復紐約空襲。考慮到柏林是德國防空火力最密集的區域(僅次於亞速爾),李梅不但親自率隊出征指揮,而且還調集了最多的轟炸機與護航戰鬥機。
以往第八航空隊進行晝間轟炸通常都會對線路進行靈活調度,以便吸引德國防空戰鬥機以便避實擊虛,但德國很快就采取了獨立防區製,防空戰鬥機隻負責處理一塊區域, 不需要盲目進行增援,隨著德國戰鬥機數量的快速增加,一般每個防空區都能保持400架以上的戰鬥機,整個西線防空戰鬥機總數超過了4300架且還在快速增長,再避實擊虛也就是能吸引幾十架機動飛機調來調去。而像柏林重點防空區通常能聚集600架以上的飛機。這個密度大大超越了歷史同期,也造就了英美戰略空襲一直成效不顯。
考慮到柏林防空戰鬥機眾多,李梅希望用直線飛行的辦法給p-47們額外爭取10分鍾滯空時間,他們加掛副油箱後的最大航程也只有2200公裡,按常規航線飛行到柏林就要直接折返,根本沒法護衛。
15:15分,柏林拉響防空警報,街頭巷尾響起了尖銳刺耳的警報聲,霍夫曼在警衛旗隊護衛下躲入了地堡——這沒什麽好丟人的。
“元首,美軍機群數量已減少到1200架出頭,其中轟炸機返回、被擊落的數量超過100多架。”
“放手去打,我相信你們。”霍夫曼想了想補充一句,“我在防空洞裡,很安全。”
“這樣我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