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鐵十字》第11章 次席副官的風采(下)
“解決了要不要繼續作戰的問題,第二步我來說當前的嚴峻局面與我們的出路。各位都是多年軍界前輩,照理說輪不到我對戰略問題指手畫腳,可很多情況各位未必清楚,我認為通報一下更好。首先我們說海軍,貴國海軍現在還有幾艘航母?”

面對這個問題下面沒人吭聲,中途島剛剛打敗,海軍的創傷還沒渡過呢。

“我不知道幾艘,在役在造的姑且算10艘吧,我們德國只有1艘且還沒完全造好,意大利也只有1艘未成艦。可美國有多少呢?除去現在已有的3艘,這一年來美國造艦計劃排在船台上的有37艘。”

“什麽?”台下震驚了。

“這不可能!”有人叫嚷起來。

“我說了不算。”科爾指指山本五十六的方向,“山本大將閣下擔任過駐美海軍武官,我們可以聽他說說美國有多少實力?”

山本面無表情地站立起來:“美國大型船台加起來接近50個,如果他們願意,可以同時建造大小航母50艘。”所有人聽了都啞口無言。

“第二個我想問貴國坦克一個月可生產多少?”

台下還是沒人吭聲,裕仁不高興了,直接點名道:“請新陸相告訴特使。”

“大……大概300不到一點。”多田駿沒有任何思想準備,隻好在原來他掌握的數據上經過了“自由加成”,坐下後擦著冷汗悄聲問石原莞爾,“這數字差距不大吧?”

“您剛才多報了近一倍。”

多田駿馬上又緊張起來:不會被揭穿吧?

沒想到科爾毫不在意地說:“貴國是300,意大利大概也有300,我們德國一個月接近2000(加成了20%以上)……美國大約是2500。”

如果再加上蘇聯和英國……所有人都不敢去想了,台下一片死灰般的寂靜。

“還有飛機、鋼產量、原油……這些數字美國都是日本的5-10倍,比整個三國同盟加起來都多。”科爾話鋒一轉後說道,“數字列舉到這裡,按理說不用再打了,可為什麽我們還能打甚至還佔有一些優勢呢?因為我們也有獨特優勢,這種優勢就是我們的國民長期處於被歧視、被壓迫、被欺負的境地而迸發出來的,他們為了民族崛起與國家富強的最終目的願意忍受更多痛苦、付出更多代價,願意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而犧牲當代人的幸福。這種自我犧牲、為國家利益奉獻一切的精神這是我們最可寶貴、最長久有效的武器。我將這種精神武器概括為德意志精神與大和魂!

戰爭持續到今天,日本的累計傷亡沒有150萬也有100萬了吧?我們德國的傷亡也超過了100萬。

可美國的傷亡才有多少?有15萬沒有?”幾個將領一算:美國參戰晚,菲律賓和珍珠港兩次戰役以及其他戰場加起來的損失恐怕還真的不到15萬。

“如果我們能堅持下去,持續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讓美國人死100萬,200萬,會出現什麽局面?有對美國了解的將軍麽?美國部隊減員多少就可以投降了?”

台下有人面無表情地說:“20%以上,如果沒有援軍就可以投降了。”

“如果我們能讓美國軍人死亡200萬會是什麽局面?美國人還敢不敢繼續和我們打?他們的人民要不要起來推翻他們的政府?哪怕退一萬步美國政府要堅持打下去,面對如此慘重的傷亡,為實現讓我們徹底投降的目標還還還準備再付出多少人的損失?如果需要300-500萬,甚至更多數量的人員損失,他們的人民還能同意麽?到那個時候雙方就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判了。”科爾強調道,“請記住,人口是我們和英美差距最小的東西,德意日三國人口加起來接近2.3億,英美哪怕再加蘇聯人口也就是3億多,不到3.5億。我們要準備長久作戰、持續作戰。元首已斷言,對於大國打下一個兩個重要城市乃至於首都都是無法迫使對方投降的。比如俄國人,我們打下莫斯科他們就會投降麽?不會!又比如中國,貴國打下南京已快5年了,中國政府投降了麽?沒有,相反他們的抗戰意志日趨堅定。所以,我們必須調整我們整體戰略方向與思維。”

“首先,日本和中國大戰沒什麽好處,中國人口眾多、經濟薄弱,即便有些資源也難以開采,可為了獲取這些資源需要付出多少代價?說不定收獲還不如付出多。特別是中國人多,他如果跟日本耗人口日本是耗不起的,東南亞遠比中國目標更理想,如果一定要挑選大陸國家的話,英屬印度也是比中國更好、更容易征服的對象——印度土著民族孱弱而一直被外來人征服,最近一次是被英國人統治了將近200年。如果把日本陸軍從中國撤退去進攻印度,局面就會豁然開朗。元首知道日本與蘇聯之間有中立協議,不會強求日本進攻蘇聯,但英屬印度本就是雙方共同的敵人,這是不是一個更理想的目標?

其次,現在三國同盟受製於英美海軍優勢而被迫分割開來單獨作戰,可如果我們把目光投放遠一點。從馬六甲海峽往西4000-5000海裡就會進入印度洋西部地區和阿拉伯半島。那裡沒有英美聯軍強有力的武裝力量,英屬印度那點力量還不夠貴國打的。無論美國還是英國的海軍基地距離這位置遠比日本從馬六甲過去要遠,如果雙方都從本土開始算日本也不吃虧。現在德國在北非作戰,貴國在印度洋東部作戰。只要我們打通了這段通路,完全就可以憑借海陸優勢將雙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了——這將是軸心的焦點。其他不說,貴國需要的船舶、鋼鐵等物資就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源源不斷輸送過來,而不是像現在這麽痛苦。屆時德國的陸軍力量加上貴國的海軍力量足以改變兩大陣營力量對比的平衡,即便英美陣營相對我們還有一點兒優勢,在軸心焦點區域是壓不倒我們的。而且我很懷疑當英屬印度被佔領後,英國還有多少持續作戰的意志。

最後我發表一下對貴國目前太平洋戰爭的觀點。從當前的作戰態勢來看,‘邀擊作戰’、‘漸減策略’已不太符合戰場邏輯,日美之間的戰鬥不會再像對馬海戰那樣通過1-2場決定性戰役然後分出最後勝負,而只會伴隨一連串的長期、持續作戰。現在美國在東南亞尚未取得足夠的支撐點,所以他可以從澳洲出發肆無忌憚地利用兵力和裝備優勢進攻東南亞任意島嶼,日本要全部守是肯定守不住的,只能疲於奔命地應付敵人攻擊,反而存在被各個擊破的風險。如果適當讓對方佔領一部分,日本軍事力量退守至關鍵樞紐,則美國人的力量相應也會分散開來,這時候印度洋攻略就顯得非常有價值了:如果美國繼續集中兵力在東南亞區域,則印度洋攻略能迅速完成;倘若美國力量轉向印度洋,則東南亞困難局面立即扭轉,日本馬上反過來可以對付兵力已分散的美據島嶼——只要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這兩個咽喉掌握在軸心手中,三國同盟就始終處於內線作戰的優勢,完全可以從容應對。”

“基於上述目標和相同邏輯,下一階段德國的戰略目標便很十分明確:在西線我們是整合、協調各國力量,發揮生產和技術優勢,增強長久作戰能力;東線是穩固局勢,扶持各獨立民族國家對抗蘇維埃;南線是突擊北非和中東的英國力量, 打通日德直接聯系,獲取中東寶貴的石油資源——如果日本需要石油也可以從中東運過去。等到了德國完成統合歐洲力量,建立歐洲聯盟並使整個歐洲‘用一個聲音說話’的目標後,無論是人口、資源還是工業力量,我們都不會遜色於英美聯合體,那時候就是最終談判的時刻了。當然這個戰略方向希望諸位嚴格保密。”

科爾最後強調了一句:“如果日本願意承擔從東面進軍印度洋和阿拉伯半島的任務,則歐洲盟國可以付出相應代價,確保日本的利益與回報。”

“非常感謝特使的精彩發言,希望諸位對今天特使發表的意見進行嚴格保密——日本承受不起再次泄密的代價了。”裕仁告訴特使,“下面敝國馬上要召開國策研討會,討論、分析貴國提出的有關戰略意見,我們將在相關意見形成後通過特使向貴國轉達。”

科爾再次鞠躬感謝後退出了會場,他知道炸彈已投下去了,日本人一定會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的。剛才這番話全部是霍夫曼臨行前交代的主導意見,他不知道自己發揮得如何。不過有一點他是自信的,最起碼在元首身邊演講能力進步了不少。

只是不知道日本方面討論的結果如何呢?會不會按照元首的設想往前走呢?他既感到好奇又覺得責任重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