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d日作為行動代號是霍夫曼故意的,他想起歷史上這會已是盟軍在諾曼底登6的時刻。現在英美別說登6,連西歐海岸線都得繞著走。設想東西莫斯科、搞莫斯科牆也是他惡趣味滿滿可惜這世界沒人懂,他只能自娛自樂。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丘吉爾給行動定的計劃代號也叫d日,雙方時間挨得很近,而且內涵接近兩個d日計劃撞車了。
6月13日,得到德國同意為布爾什維克保存一部分東莫斯科控制區消息後的斯大林顯然非常高興,不僅痛快地批準了其他有關利益交換,還同意徹底實現停火。經過這幾天撤退,斯大林格勒的部隊和市民已向阿斯特拉罕撤退了3o多萬,北線控制區也向烏拉爾山轉移了部分人口和軍隊,一切井然有序。
兩日後,德國正式公布即將與蘇聯締結和平協議的消息,並宣布承認俄羅斯蘇維埃國家社會主義共和國西俄獨立並建立外交關系。莫斯科是蘇維埃聯盟的都,但西俄法定政治中心卻在聖彼得堡。
同一天斯大林也代表布爾什維克黨表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書,承認偉大的衛國戰爭遭遇重大挫折,但經過“全體紅軍將士的英勇奮戰和全國人民的奮起抗爭”,挫敗了“法西斯匪幫試圖消滅黨、消滅制度的野心”,實現了“不割地、不賠款、無其他附加屈辱條款”的和平3億噸石油是物不是款,承認各加盟共和國可依據民族自決原則宣布獨立,承認西俄獨立“探索社會主義制度”並表示與其組建邦聯政權,著重強調指出自己是布爾什維克政權,對面是孟什維克政權,斯大林同志兼任蘇維埃聯盟任主席。
讓斯大林出任蘇聯主席是弗拉索夫提議的,同時還爽快答應了東莫斯科歸對方控制的要求。一方面斯大林畢竟是大國領袖,弗拉索夫當年只是中將,論地位、論名聲、論資歷都遠遠不如;另一方面他不想去爭虛名,他更看重實際,做這些面上的讓步後,他從東俄這裡要到了實質性讓步上千萬人口留在原地而不是強製遷徙。
二戰前蘇聯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在內的人口一共將近1.8億,隨著各共和國紛紛獨立及戰爭中的重大人員損失,俄羅斯部分人口下降到只有不到1.1億,如果簡單以烏拉爾劃界,東俄部分人口還不到3ooo萬。
雖然3ooo萬在歐洲不算小數字,但對東俄體量來說偏少。在大國爭雄時代,人口就是基礎和法寶,布爾什維克黨打算提高人口規模並為此采取多種措施:一是把目前紅軍全帶回東俄去這部分人口年齡段最佳,又有服役經驗,今後也迫切需要;二是遷移部分目前控制區的人口,像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等十來個城市人口加起來近15oo萬,而且成分是相對可靠的工人階級,最初想把這些人口全部強製性遷走;三是竭力向德國爭取被俘官兵回歸除已加入俄羅斯解放軍部分,德國手裡還有將近2oo萬俘虜。
布爾什維克黨希望通過各種措施將人口維持在45oo萬以上。雖然西俄人口更多一些,但西俄到處都被打爛,東俄遠東和烏拉爾區還比較完整,45oo萬vs6ooo多萬的差距不是太大。
帶走紅軍的做法弗拉索夫沒法干涉,但遷移人口遭到他強烈反對認為斯大林是在謀殺俄羅斯人民。實際上德國也認為東俄糧食產量不足,這些人口遷移過去一定會面臨大饑荒,所以也表示反對。至於俘虜,霍夫曼堅持自願遣返原則願意投奔弗拉索夫的歸西俄,願意投奔斯大林的去東俄。
因為根據摸底調查,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留西俄。經過反覆交涉並在其他方面讓步,東俄方面也進行了讓步,提出了自願遷徙原則:凡願意跟斯大林走的,一律帶走;凡屬於黨團員、基層幹部的,一律遷走。同時各級黨組織還深入基層,動員他們跟黨中央走,繼續去東部建設社會主義。
這樣一來,除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工人階級自願遷徙比例較高外,農村人口基本帶不動誰都知道西俄是沒有集體農場的,弗拉索夫元還下令要分田到戶,誰也舍不得走。
因此最後人口預計分布將變成西俄7ooo多萬,東俄35oo萬。西俄這7ooo多萬人的糧食缺口霍夫曼已安排好了,以欠條形式從烏克蘭調今年是烏克蘭分田後第二個年頭,不但糧食產量將大幅度提升,其他生產也全面恢復,有較多余力進行糧食供應。隨著地中海輸油管道基本建成和東線大規模戰事結束,對西歐能源供應也開始提量,至少西歐各國都出租車汽油是可以保障了。
德國全面停止煤製油項目,多余煤炭悉數用於電,全力運轉級炸彈項目,隨著東線逐步停戰,施佩爾調整了用電比例,準備將大量6軍裝備製造電力調度到級炸彈和海軍項目上來。
隨著東歐糧食供應的好轉,美洲農產品和其他產品的湧入,不但德國國內糧食日漸豐富,就連西歐各國的物資保障也充裕起來。各國都在加緊醫治戰爭創傷,德國、法國境內幾乎已看不到戰爭破壞的痕跡主要是英美空襲造成的,比利時和荷蘭也恢復了大半。
東俄那35oo萬人口含5oo多萬軍隊,霍夫曼不知道斯大林能用什麽辦法渡過難關,但這已不是德國元該考慮的問題了。
斯大林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他對糧食問題也有對策:
對策之一是解散女兵部隊,除部分技術兵種還保留女兵外,後方絕大多數女兵隊伍全部解散,至於前線與德軍對峙兵力中的女兵則將在下一階段解散,這一下子減少了6o多萬部隊,這些部隊全部轉入生產序列;
對策之二是由政治局委員安德烈耶夫和秋列涅夫率領部分部隊赴貝加爾湖區域展開軍屯,一方面抓緊利用夏季墾荒,另一方面是加強貝加爾湖漁業。軍屯的部隊大多數是三線甚至四線部隊,大部分都是4o多歲的大叔,很多人甚至都將近6o歲,打仗不行,搞搞軍屯還是馬馬虎虎;
對策之三是實行新經濟政策,當初為度過難關在烏拉爾工業區附近搞墾荒、搞包產到戶的做法予以正式追認,保護個人“種植權”2o年不動搖,對部分墾荒突出的個人還予以了表彰;
對策之四是派布瓊尼率機關槍征糧隊去蒙古大肆搜羅牛、羊、馬等牲畜,同時還和方面接洽看能不能用工業機器、部分裝備換糧,哪怕要給日本交過路費也認了。
實際上通過新疆、甘肅、河西走廊這條通道,和蘇共間聯系是可以打通的,但交通不便,進行大宗物資運送遠遠沒運到滿洲再由日本通過鐵路轉運來得快且便捷,所以過路費是交定了。
但斯大林萬萬沒想到,現在日本人不光是盯著過路費,他們還要來搶島!
6月16日凌晨,打劫急先鋒角田和西村兩人帶著艦隊和6軍兵力突入北庫頁島,以最快度登6並展開搶佔,等莫斯科收到確切消息並作出反應時,日軍已基本完成登6並控制了局勢。
暴跳如雷的斯大林當即招來了日本駐蘇聯大使,對方還一臉驚愕,連忙道:“等我核實後再答覆您,請給我2小時!”
再過2小時,情況倒是核實清楚了,北薩哈林島也被日本牢牢佔住了,駐島紅軍甚至沒來得及破壞油田設施。
“是這樣的, 斯大林先生,我方確實進行了預防性登島,但這不是針對貴國的戰爭。恰恰相反,我們是為預防該島嶼被美國方面佔領成為反對我們的基地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這種強盜邏輯斯大林聽也不想聽。
但日本大使隨後的話就讓人楞了一下:“我方沒有吞並該島的意圖,我們只要求租借99年,鑒於貴國目前糧食短缺,我方同意每年給1o萬噸糧食作為租借費。”
“笑話,1o萬噸糧食?上面光石油一年就價值1oo萬噸。”
“我們只能給這麽多,對不起,但我們確實沒有戰爭意圖。”
日本大使走後,最高統帥部召開會議,眾人無不義憤填膺,甚至還有人主張動用重型轟炸機炸毀島上的石油設施。但庫茨涅佐夫卻認為:“炸毀設施頂多是日本拿不到石油,我們一樣也拿不到,該島孤懸海外,太平洋艦隊不是日本艦隊對手,反攻恐怕不行。”
“那用空降?”
庫茨涅佐夫搖頭道:“空降擋不住艦炮的。”
斯大林陰沉著臉:“你的意思是?”
“既然是既成事實,就把島嶼租給日本吧,要求每年分3o萬噸糧食給我們。”庫茨涅佐夫咬牙切齒道,“我們休養生息,將來再找日本人算帳。”
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雙方最後以2o萬噸糧食成交,並且日本將蘇方今後過路費比例降低為33。
消息傳出,東京一片歡騰,關東軍對此也很滿意,壓下了北進的念頭,但馬鹿們隨即提出第二個願望要求大本營問德國人買鐵道炮充實國境防線,因為算帳後現買比自己造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