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鐵十字》第231章 華盛頓政治陰謀(中)
“我們派人和德方進行了秘密外交接觸,詢問了德方要價,甚至還打聽了蘇德媾和的消息,情況令人非常吃驚,也令人非常沮喪。”在羅斯福的病房裡,哈裡-霍普金斯歎氣道,“唯一的好消息是小羅伯特還活著,德方已得知了他的身份,甚至還把有關照片和信件帶到日內瓦讓約瑟夫過目了。德國人甚至大度地表示可偷偷摸摸釋放羅伯特,不過約瑟夫沒接受,認為這對羅伯特今後的政治前途不利,羅伯特本人似乎也不太情願——他認為拋棄同伴和手下偷偷摸摸溜走是件很丟臉的事,但他表示他絕不會投降德國人。”

 羅斯福點點頭,歎息道:“是個好孩子,我欠約瑟夫實在太多了。”

 霍普金斯口中提到的約瑟夫是指約瑟夫-肯尼迪,他是愛爾蘭移民後裔,經過連續兩代的奮鬥終於在美國站穩了腳跟,並從事各種投機買賣賺了不少錢。在積聚幾億美元資產後,約瑟夫醉心於政治活動,將寶全部押在富蘭克林-羅斯福身上,認定他就是國家所需要的領袖,同時認為幫助羅斯福競選有助於自己進入政壇。

 在羅斯福第一任總統競選過程中,約瑟夫不但自己提供了大筆政治捐款,還不遺余力地幫助羅斯福籌集資金,並多次陪同參加競選旅行。但羅斯福在當選總統後並未對其委以重任,隻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證券管理委員會主席(約瑟夫自己搞證券投機,知曉各種內幕交易和漏洞,安排該職務無疑稱得上知人善任),可心比天高的約瑟夫看中的位子卻是財政部長。盡管如此,約瑟夫忠心不減,1935年他又請記者以自己的名義代筆寫了本《我支持羅斯福》的書,詳細描寫了競選過程,並在書中吹捧羅斯福的種種,最後再把書寄給羅斯福過目拍馬屁。

 後者對此隻回了一封短信:“書不錯,我很高興。”約瑟夫卻把這個只是張條子的回信當作至寶,裝裱好掛在家中,一有客人來就誇耀一番。1937年,在羅斯福第二個任期裡,繼續支持他的約瑟夫-肯尼迪得到了駐英大使的職務,這對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徒後裔來說簡直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不過老約瑟夫雖精於賺錢,但外交事務特別是歐戰爆發前風雲詭譎的歐洲政治顯然超越了他的能力圈。歐戰爆發後不久,當了不到三年外交官的他就被召回國,然後一直沒擔任什麽重要職務。

 當然,羅斯福絕不會說“能力不足”這樣的屁話,而是找了另外借口——作為一個愛爾蘭人後裔,約瑟夫非常親德,相比起英國首相而言,德國元首對他更有吸引力。而歐戰爆發後美國外交方針顯然是聯英抗德的,所以約瑟夫丟掉位置“理所當然”。但約瑟夫畢竟在外交圈廝混過一段日子,知曉外交情況並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無官一身輕的同時又貼著羅斯福心腹的招牌,與德國開展秘密外交是非常合適的。事實上德國也很快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在瑞士大使的撮合下,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普親自和約瑟夫進行了秘密會談。

 而羅伯特是指約瑟夫的兒子羅伯特-肯尼迪,他在一輛pt魚雷艇上服役並擔任艦長,還參加了佛得角戰役,可惜結果不太理想,最後是被陸軍們裹挾著成了德軍的戰俘。約瑟夫一心指望幾個兒子今後能出人頭地甚至擔任總統,因此對他們的培養不遺余力,他把兒子送到軍隊是去鍍金的,沒想到鍍金不成卻變成了戰俘。

 “說說看吧,德國人具體是什麽條件?”羅斯福想了想,“先說蘇德媾和的條件好了。”

 “大體條件和我們以前打探到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三條:

 第一,蘇聯同意目前已獨立的各加盟共和國退出蘇維埃聯盟並承認其獨立;

 第二,以雙方現有交火線為依據後退500公裡為新的蘇維埃政權控制領土,考慮到目前戰線犬牙交錯,實際打算約定以烏拉爾山為邊界,同時在烏拉爾山以西留出500公裡作為緩衝區,今後將有東、西俄並立,合稱俄羅斯邦聯共和國。其中西俄叫俄羅斯(孟什維克),東俄叫俄羅斯(布爾什維克),為照顧斯大林的面子,這個邦聯共和國名義上領導人都由東俄領導人兼任,但實際上東、西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貨幣都是獨立的,除都叫俄羅斯以外,看不出有什麽聯系,東西俄平等建交,互不隸屬、互不干涉內政;

 第三,西俄加入歐洲聯盟,東俄視為亞洲國家,軸心在西俄初期大概要駐軍100萬左右,以後陸續減少,西俄自身武裝力量不多於100萬,東俄武裝力量不能多於250萬,緩衝區30年內雙方都不能進入,30年後另行尋求解決辦法.

 另外還有一些戰俘移交、經濟賠償等內容,不是本質性的,德國大概也不會提讓東俄無法生存的條件。”

 羅斯福點點頭:“這條件夠苛刻,但布爾什維克能生存下去,是麽?”

 “那就變成一個二流甚至三流國家了。我們做過測算,這樣劃分後,布爾什維克控制的領土雖依然超過蘇聯時期三分之二,但人口會下降到只有5000萬甚至更少——取決於邊境劃定後人口是否跟著遷徙。唯一可確保的是,布爾什維克政權可維持下去,希特勒似乎沒有要趕盡殺絕的意思,這和他以前的宣傳大相徑庭。”

 “以前只是政治宣傳,現在才是政治家的老練。”羅斯福歎了口氣,“斯大林怎麽看?”

 “斯大林承認雙方在秘密接觸,媾和這個字眼不肯承認,隻說商量停戰。另外他一再警告,這是被逼的,如果他能得到充分的美援物資,他願意繼續打下去。但如果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他,他就只能顧自己了。”

 “這消息他知道麽?”羅斯福沒說,但兩人都知道“他”指的是目前代行總統職權的華萊士。

 “知道,但不以為然,認為援助與否斯大林都得跪,與其把錢白白打了水漂,不如都留下來自己建設。”霍普金斯解釋道,“正因為這個態度,所以我沒把約瑟夫的消息和打聽到的蘇德媾和情報告訴他,免得引起更多事端”

 “你做得很好,約瑟夫是我的人,根本不是政府代表,無需向他匯報。至於其他嘛……反正他也保守不了秘密,用不著通知他了。”

 李海插了一句:“實際上我認為繼續對蘇援助是可能的,我們和蘇方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溝通與變通,美援船隊在阿留申群島交給俄國人,從那時起就是蘇聯財產,是否繳納日本過路費其實與我們無關,是蘇聯和日本之間的協定。而且蘇方認為,不管堀悌吉立場怎麽樣,都不能動搖他目前是日本海軍實際控制人的地位,說話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答應的事有很大程度是可信的,我們最多也就上當一次。”

 “我猜猜他不會答應的,答應了他就不是華萊士。”

 “是的,正如您所料,他不但拒絕了,還歇斯底裡和我們吵了一架,認為我們在愚弄民眾、欺騙國會。”一提起這件事,李海就有些惱羞成怒,“他也不想想看,對英物資輸送要損失一半以上,而且經常連船帶人都回不來,給日本繳納保護費雖然名義上難聽,但都是蘇聯人在辦,關我們什麽事?比例只要40%,而且人員和船隻都可以保存下來,哪個更合算的選擇題難道不會選?而且蘇方還和日本談妥了一個額外條件,同意在拿到第一批保護費後釋放一批被扣押的我國公民、僑民和被俘將士(受傷不能繼續參戰的那種),人數不少於300人。他口口聲聲說為了國家和人民,怎麽不想著把我們的人弄回來?當初猶太人繳納保護費給德國換取逃命機會這種事怎麽不見他去抨擊?”

 “小時候天真爛漫是件好事, 長大成人還這麽天真,你說我該怎麽辦呢?”羅斯福露出一絲苦笑。

 “他的邏輯出發點是援蘇沒有必要,甚至援英也沒有必要!為這件事,英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翰-迪爾元帥很緊張,已來找過我多次了,嚴肅告訴我:如果美國拒絕繼續援英,則大不列顛一天也撐不下去,丘吉爾內閣很快就會倒台,到時候愛德華八世就要複辟上台了,他是親軸心的,英國以後的立場和態度還用問麽?別指望英國人會打到最後一兵一卒,大不列顛為這場戰爭付出的犧牲夠多了!”

 羅斯福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諷刺:“英國也不必援?很棒!那麽,澳大利亞要不要援助?新西蘭要不要援助?南非呢?巴西呢?加拿大呢?是不是美利堅只要自己,不用管盟國了?”

 “就是這意思!他認為我們只要關起門來縮回北美大陸,與德國取得諒解,頂多再把日本打趴下就行了……”

 “混蛋!”羅斯福怒氣衝衝地拍了桌子。

 “還沉浸在孤立主義的迷夢裡,真是蠢得不可救藥。”霍普金斯嘲笑道,“要不要我把德國的條件說給兩位聽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