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400節 救濟蘇俄
  美沙比鐵礦摩根太知道了,因為摩根財團就擁有哪裡的數座礦山。

  這個鐵礦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美沙比山脈,1887年發行,礦脈長180公裡,寬一公裡以上,厚度100多米,含鐵量超過70%,這座鐵礦幾乎支撐了美國的鋼鐵工業,一直開采到了1952年才枯竭。

  很顯然摩根清楚這座礦脈的發現意味著什麽。

  “這個要怎麽合作?”

  摩根很慎重的說道,這樣的礦山意味著財富,是最保值的資產,在如今這個危機時代,是最難得的投資機會。

  楊潮笑道:“摩根財團佔2兩成,中國的鋼鐵集團佔3成,楊子礦業佔5成。”

  摩根心中歎氣,對這個分配,他沒有拒絕的權力,因為這年頭做生意後面都得有權力支持,摩根那些年之所以縱橫開闔,還不是因為控制了美國政府,這幾年不行了,美國政府翅膀硬了,不停摩根的話了,楊潮願意帶著他一起玩,那已經是難得的機會了。

  而且如果是其他投資,摩根倒是可以放棄,賺錢的機會多的是。但鐵礦不一樣,因為摩根旗下有一個美國鋼鐵公司,到現在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公司,市值超過十億美元。也是摩根財團旗下的支柱產業,每年的分紅十分可觀,但更有意義的是,通過這麽龐大的一個工業公司,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畢竟摩根銀行玩玩股票,玩玩債券,有時候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一家超級規模的公司,就給摩根財團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可問題是,美國鋼鐵公司的生產規模雖然很大,早在還是卡內基經營的卡內基鋼鐵公司的時候,就有這個問題了,那就是鐵礦石的供應受製於洛克菲勒財團。

  美國鐵礦產地主要集中在明尼蘇達州的三個鐵礦山。而三大礦山中最大最長者,正是長180公裡的著名的美沙比鐵礦山。但這個鐵礦山卻掌握在洛克菲勒的手裡。

  當年洛克菲勒在美沙比地區剛剛經營鐵礦,他的礦山礦石品味並不高,而且是難以冶煉的類型。當時美國只有最強大的卡內基鋼鐵公司擁有冶煉技術,因此卡內基就對洛克菲勒不屑一顧,狠狠的壓價。

  結果惹怒了洛克菲勒,揚言要自己建鋼廠,最後卡內基妥協了。以低姿態與洛克菲勒達成礦石交易,卡內基以25美分一噸的價格買進洛克菲勒旗下鐵礦的全部產量,還承諾在美沙比地區隻買洛克菲勒的鐵礦石,洛克菲勒則答應不進入鋼鐵行業,同時卡內基要使用洛克菲勒的鐵路和船舶運輸全部鐵礦石。

  跟卡內基合作獲利之後,洛克菲勒大肆在美沙比地區擴張,因為美國壟斷地位的卡內基鋼鐵公司在這個地區隻購買洛克菲勒的鐵礦石,讓大批中小型鐵礦公司破產,一一給財雄勢大的洛克菲勒吞下,最後連礦業巨頭蘇必利爾聯合鐵礦公司都被洛克菲勒收購。讓洛克菲勒成為美沙比地區最大的礦山霸主。

  當年卡內基被財雄勢大的洛克菲勒要挾,要生產鋼鐵就離不開美沙比的鐵礦,現在摩根收購了卡耐基的鋼鐵公司,組建了規模更龐大的鋼鐵公司,依然不可能離開美沙比地區的鐵礦供應,依然要受製於洛克菲勒。

  摩根洛克菲勒的恩怨,美國人都很清楚,所以摩根是絕對不希望看到美國鋼鐵公司受製於洛克菲勒的,要是換一個對手,摩根早就祭起經濟大棒。收購對手了。可是對手是洛克菲勒,就是摩根也沒辦法收購的起。

  所以只能受製於洛克菲勒,導致美國鋼鐵公司辛辛苦苦鋼鐵利潤卻越來越微薄,洛克菲勒控制礦山。坐等財富,利潤卻越來越高,就好像摩根是在給洛克菲勒打工一樣,就好像後世的鋼廠跟澳大利亞的鐵礦巨頭一樣。

  要想扭轉這種局面,要想提高鋼鐵利潤,摩根最好的辦法就是掌握自己的鐵礦。可惜摩根涉入鋼鐵業太晚了,如果1894年洛克菲勒就收購了蘇必利爾鐵礦公司,那時候摩根還沒想過要進入這個行業呢。

  現在想在美國購買新的礦山,但是最好的都在洛克菲勒手裡,用腳後跟想都知道他不會賣的。

  但是澳大利亞發現的這個大礦山,給了摩根另一個選擇,盡管從澳大利亞進口特礦石,不用想成本也比美沙比的鐵礦高,但卻可以作為一個逼迫洛克菲勒的工具,讓洛克菲勒接受一個對摩根有利的礦石價格。

  換句話說,就是用來威脅洛克菲勒的一張牌,徹底扭轉這些年在洛克菲勒壟斷下受到的鳥氣。

  “投資總額呢?”

  所以摩根已經不在猶豫,十分乾脆的詢價。

  “1億美元,摩根出資4000萬,中國幾大鋼鐵公司出資6000萬,楊子礦業以礦權入股!”

  礦山是楊子礦業找到的,采礦權就是楊子礦業的,這個礦權值這個價錢。

  摩根沒有猶豫:“可以!”

  兩個巨頭的合作,確實可以說是與狼共舞,只不過誰是羊誰是狼,現在可說不好了。

  達成這個協議讓摩根感覺自己佔了大便宜,因為中國人完全可以獨佔。

  他不知道的是,楊潮有自己的圖謀,跟摩根搞好關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楊潮覺得自己在澳大利亞不太好出手,那麽大的礦脈,澳大利亞政府會瘋狂的。

  要知道這時代澳大利亞人還認為自己國家是一個貧鐵的國家,他們在澳大利亞東部發現的幾個鐵礦總儲量只有2億多噸,澳大利亞人認為幾十年內就會枯竭,為此他們甚至在30年代出台了限制鐵礦石出口的禁令。

  後來當漢庫克發現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之後,澳大利亞政府竟然都不相信,官僚很嚴重的澳大利亞議會硬是好幾年都沒有將鐵礦開采權交給漢庫克,讓漢庫克運作了好幾年,最後才跟力拓合作開始挖礦,擁有了幾年才破除了出口禁令。

  如果讓澳大利亞政府知道這個瘋狂的鐵礦區,而采礦權在中國人手裡的時候,他們會怎麽辦?澳大利亞人現在正在學習美國排華,想搞白澳政策。楊潮可不想刺激他們,因為楊潮可不想跟大英帝國開戰,起碼在二戰之前不想。

  如果是摩根出面那就不一樣了,以摩根財團在大英帝國的影響力。還有白種人的身份,澳大利亞人是不會抵觸的,而摩根也有足夠的影響力第一時間讓澳洲政府授予他們在皮爾巴拉采礦的權力。

  “不過我有一個要求,這個礦業得以摩根的名義開采,我不想惹麻煩。你知道的,澳大利亞排華也很厲害。”

  摩根點了點頭,他算是知道楊潮為什麽要拉他入股了,但也不認為他的作用有那麽大,畢竟只是當一塊招牌,還沒有資格跟楊潮討價還價,因為中國硬要開采這裡的礦藏,澳大利亞政府也阻擋不了,除非想跟中國人開戰。

  但是澳大利亞政府有能力搗亂,比如出台什麽出口禁令。讓這個鐵礦很難正常生產。

  至於其他的,楊潮就不管了,反正摩根開礦,需要的人力資源,也不可能從美國雇傭,最終還得雇傭華工,用不了幾年,哪裡就會跟巴西一樣,形成一座中國人佔優勢的城市,到時候澳大利亞人在炸毛。楊潮就有足夠的理由策動華人起義,組建華人自治區,甚至把皮爾巴拉從澳大利亞拆分出去,都不是不可能。

  達成了協議後。楊潮心情不錯,可是回到臥房,卻看到老婆在抽泣。

  “親愛的怎麽了?”

  奧麗嘉是一個沒什麽心眼的女人,人常說人傻歡樂多,多數時候她還是很快樂的。

  “親愛的,救救俄國人民!”

  說著撲到了楊潮懷裡。

  楊潮有些莫名其妙:“到底怎麽了?”

  奧麗嘉很快從梳妝台的抽屜裡取出了一疊照片。

  楊潮一看就明白了。滿地的死屍,骨瘦如柴。

  顯然這是蘇俄境內饑荒引起的。

  還有一張夫妻兩將幼小的兒子直接,凍在大冬天的木桶中儲存起來,打算留著過冬的殘忍照片,兩夫婦面目呆滯,就是最底層的俄國人形象。

  看著一張張恐怖的照片,楊潮都忍不住胃裡翻騰,他知道俄國人這麽慘,跟他有分不開的責任,當然他不黑俄國人,俄國也會很慘,但不會有如今這麽嚴重,後來根據推算,俄國人在內戰之中,損失了5000萬人口,比歷史上足足多了3000萬,其中至少有一半人是餓死的。這其中的責任,楊潮感覺自己佔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則是弗拉基米爾那幫人要負的。

  “這照片是哪裡來的?”

  “美國人送來的。”

  其實美國人對蘇俄的救援已經開始了,蘇俄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通過西方媒體向全世界呼籲,美國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能力響應的國家。

  美國慈善機構美國救濟總署表示願意提供幫助,救濟總署成立於兩年前年,由赫伯特·胡佛主管,向戰爭受害者提供各種人道主義援助。戰後就在德國、波蘭等國進行過救援,他們看到了高爾基的呼籲,已經進入了蘇俄,這些照片就是他們悄悄拍下來的,要是被知道了,是帶不出蘇俄的,否則對弗拉基米爾的形象很不利。

  “你要我怎麽做?”

  楊潮歎息一聲問道。

  奧麗嘉急切道:“買糧食給他們發下去。”

  楊潮點點頭:“也好。沙皇家族對俄羅斯民族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是你的丈夫,我要幫助你。”

  奧麗嘉用力點頭,眼睛中帶著信賴,她對丈夫有迷信般的信賴。

  “明天我們就向外界宣布,沙皇家族將拍賣所有的珠寶首飾,並在美國發起募捐活動。我們要向俄國老百姓無限制的提供足以度過災荒的糧食。”

  奧麗嘉繼續點頭。

  第二天她就帶著一種宗教般的使命感,用盡全力活動,邀請華盛頓的俄裔名流募捐,聲淚俱下的告訴大家俄國百姓的遭遇,希望大家慷慨解囊,她還拿出她所有的貼身珠寶首飾,並且表示她要賣出她所有的珠寶,要讓俄國人吃飽。

  奧麗嘉是真誠的,所以更感人,俄國移民慷慨解囊,美國報紙大聲讚揚,讓女沙皇在美國俄國移民中印象上升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

  而楊潮那邊,已經命令西伯利亞駐軍行動起來了,每天從前葉卡捷琳堡起降的飛艇上千次,將數以萬噸的糧食通過空運送到蘇俄,然後一個個村莊空投下去,直接發到俄國老百姓的手上。

  並且邀請一個個百無聊賴的俄國貴族參與其中,做足了秀,讓西伯利亞的俄國人還是很感激的。

  不過卻給蘇俄政府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因為楊潮投下去的每一個糧袋上,都打著沙皇家族的標志。

  當不少俄國百姓接到沙皇的糧食的時候,心中滋味真是複雜極了,許多老人那真的是抱頭痛哭啊。

  但是麻煩的還不止於此,不過是沙皇收買人心的把戲罷了,最關鍵的是,中國飛艇扔下了這麽多糧食,蘇俄政府是征集還是不征集,征集吧,一面是沙皇放糧,一面是蘇俄搶糧,怕是老百姓又要造反了。

  可是不征集吧,城市中的糧食供應始終得不到滿足,現在大城市依然有人在餓死,這才是蘇俄政府最犯難的,這讓弗拉基米爾同志怒不可遏,甚至向前線增兵了幾十萬人。

  中國飛艇投遞糧食的消息也在全世界傳播,但是是以沙皇家族的名義發放的,接受采訪中,奧麗嘉高興的宣布,會向俄羅斯的老百姓投遞足夠的糧食, 還表示她已經籌集到了1億美元。

  當問到錢從哪裡來的時候,奧麗嘉幸福的表示是她丈夫給的。

  當記者問她怎麽說動政府掏這麽一大筆錢的時候,奧麗嘉表示說,她丈夫不想妻子沒有首飾可戴。

  這次饑荒比以往更嚴重,因為這不但有人huo,還有天災,整個蘇俄地區發生了大旱,一直持續了三年時間,後來蘇俄政府公布死了五百多萬人,這種官方數據到底有多少水分,那就不知道了。

  不過楊潮打算無限制救助蘇俄,倒不是單單是惻隱之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擔心難民,在餓死和逃亡之間,很顯然不難做選擇,一旦實在活不下去了,俄國人肯定要大批大批的往西伯利亞湧來,來投靠他們的沙皇的。

  當然蘇俄在邊境地帶集結的上百萬大軍是不會允許難民通過的,那對他們的形象是一個巨大打擊不說,人力資源流失也是難以接受的,俄國的勞動力已經嚴重不足了。

  但是一旦大規模爆發難民潮,蘇俄政府是擋不住的,如果西伯利亞那地方湧入個幾百萬俄羅斯人,這是楊潮難以接受的,那地方可是楊潮的禁臠,哪裡必須成為一個華人越來越多最後佔據主要民族地位的地區。

  不過一個難民也不接受也不合適,所以楊潮又命令飛艇,在合適的村子降落,拉上一些俄羅斯人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