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353節 社會熱點
  不但輿論看好李富安,就連洋人都看好他,熱捧他。『≤,

  英國人和德國人是最積極的,德國人現在瘋了一樣想讓中國趕緊參戰,否則他們就要堅持不下去了。

  德國轟炸了美國後,激起了美國上下一心的仇視,在美國國內掀起了針對德裔公民的各種歧視活動,盎格魯撒克遜人裔民則積極踴躍參軍,美國政府更是出台了強製征兵令,計劃征召500萬適齡青年參戰。

  美國人的反應,讓德國人措手不及,他們之所以轟炸美國,最開始只是想給美國一個警告,是想嚇退美國,美國政府偽裝的很好,他們大打各種人權牌,在世界各地留下了美國人怕死的印象。

  但其實這真的是一個假象,以美國牛仔那種脾氣會怕死?翻開美國任何一場戰爭你就會發現,美國人的勇氣其實遠大於英法,直追德國和俄國這兩個國家。

  當然距離武士道熏陶出來的日本人還有些距離,但是日本這種精神就跟解放後十幾年的一樣,是一種被瘋狂宣傳刺激出來的勇氣,是不可能持久的,日本二戰之後非常短的時間就失去了這種精神,日本政府一宣布想要介入維和行動,日本自衛隊就立刻招不到兵,在役士兵還紛紛要求退役;中國其實也是一樣,改革開放之後,老百姓日子變好了,大量的年輕人反而認定中國打不過美國,而在一窮二白的時候,可是拿著步槍吃著炒面,在冰天雪地中跟美帝硬抗的。

  東方民族的優勢不是個人精神上的悍勇,而是極強的服從性,一旦用軍事組織起來。用嚴酷的軍紀約束起來,就是最好管理的士兵。

  這一點上美國牛仔們就差遠了,他們的軍紀一樣森嚴,但就是止不住各種惡習,在各地的駐軍總是生事,後世的美軍在日本不斷的爆出來各種強j日本女學生就是例子。

  而美國人這種不好管理。也因為德國人的轟炸激起了同仇敵愾,美國政府沒準還在感謝德國人呢,要不是他們這一弄,美國政府還真的很難將一向桀驁不馴的國民思想統一起來,全力介入戰爭呢。

  於是德國人沒能嚇退美國,卻讓美國開始全力反擊他們了,美國的人力、財力和各種物質資源,源源不斷的送到歐洲,德國人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轟炸。可是美國人卻不是傻子,他們吃過一次虧之後,很快就學到了經驗。

  第一次德國人的轟炸,確實重創了克利夫蘭的石油工業,因為德國人用了大量燃燒彈。第二次依然讓德國人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可是第三次轟炸,德國飛艇就幾乎是全軍覆沒了。

  美國人對於飛艇不是完全沒有防備,他們早年可是為了防備日本的空中威脅。建立了各種防空預警,但是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在大西洋沿岸反倒防守空虛,哪怕已經對德國宣戰後,他們依然沒有什麽防備。

  美國政府的解釋是大意了。

  鬼才相信他們大意呢,反正楊潮是不信的,如果美方連這種失誤都能有,那美國憑什麽稱霸全球。西點軍校可以關門大吉了。

  所以只能還是苦肉計,一個激起整個國家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苦肉計。

  短短的三次轟炸,對美國實力沒有什麽影響,即便是石油工業,也不過損失了一些煉油廠而已。美國可不僅僅是克利夫蘭有煉油廠,西部、南部也都有大量的煉油工業呢,再說,德國人也不可能把克利夫蘭的煉油工業全都摧毀。

  所以德國人的轟炸,最後也只是讓克利夫蘭的煉油工業停頓了兩三個月而已,損失了一些設備和工廠建築,美國人不用半年就能完全恢復。

  德國人自己就慘了,不但很快就失去了對美國的空中優勢,別說轟炸美國了,美國飛艇反而開始尋求轟炸德國,現在德國人的飛艇全都集中在國內,才勉強阻擋協約國的飛艇。

  而美國人已經啟動了他們的航空工業,不但開始大規模生產飛艇,也開始生產各種型號的飛機,美國國會撥付了一萬艘飛艇和四千架飛機的預算,打算在一年內打造出全世界最龐大的空中力量。

  很顯然,如果不能在一年內結束戰爭,德國就要面臨日本當年的困擾,面對國家工業、交通運輸,甚至農業生產都被摧毀的局面,而他們實在無力進攻西線一千多萬協約國大軍,目前能夠守住已有戰線,已經證明德隊的優秀了。

  可即便德軍在優秀,一年後也將迎來失敗,除非中國這個人力更強,物力也不算弱的國家參戰,並且站在德國一方,才有可能扭轉戰局。

  但是此前楊潮雖然一直表現出對德國的友好,但是始終不答應直接參戰,物質倒是想方設法的給德國提供了一些,但參戰就免談。

  現在中國選舉,對德國來說是一個機會,德國人希望說服李富安。

  德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機會,更擅長外交手段的英國鬼子怎麽可能看不到,而且李富安可是留學英國的,這層關系讓英國人對李富安升起希望,以前楊潮當政的時候,英國人實在是無法跟這個家夥搞好關系,第一是因為楊潮一直以來的親德傾向,第二是英國實在難以放棄在中國的利益。

  現在英國人也想開了,他們不可能在一個大國長期保持特權,以中國現在的架勢,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強,各地都在建工廠,修鐵路,已經走上了一條工業化的快車道,很顯然這場戰爭讓中國抓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們已經成為一個足以跟列強叫板的強國了。

  在亞洲控制中國,就如同要在美洲控制美國一樣,成為一種幻想了。

  所以英國人經過評估之後,認為可以做出適當的讓步,比如交出中國海關的管理權力,跟中國重新修訂《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內容。

  但是他們的底線是保住香港,他們需要在東亞有一個立足點。至於其他殖民地,比如威海,他們本來就沒太當回事。至於上海等地的租界,倒是能保住就保,不能保就還給中國,反正上海現在是自由市,整個上海做生意都有完備的法律保障,有沒有租界對英國利益影響不大。

  對英國的表態,李富安做了積極的回應,但是香港問題他依然堅持中國態度,那就是督促英國盡快放棄霸佔中國土地。

  只是現在一切都還在暗中接觸,否則殖民地問題肯定會引起社會關注的。

  但反腐問題始終都是社會熱點。

  申報記者采訪這個問題的時候,李富安沒有覺得什麽不妥,當即表示他一向痛恨。同時拿出一整套針對辦法,比如加強監察力度,將他在山東當年反腐的經驗都拿出來,表示是可以根治的,只要肯下決心。

  複辟皇權問題也是一個大熱點。

  盡管楊潮已經表示自己不會參選,但是仍有人製造楊潮想要複辟的輿論,打著李富安不過是一個傀儡,如果李富安當選,楊潮一定會複辟皇權,登基稱帝。

  對這個問題,李富安也很難回答,他只是一個勁的表態,說楊潮是他敬佩的人,他相信楊潮會是華盛頓那樣的偉大人物,絕對不會像袁世凱那樣倒行逆施。

  李富安其實是一個英國留學海歸,他心裡其實並不反對君主立憲製。當記者問,如果中國真的複辟皇權,會不會比總統製更好一些,李富安很誠懇的表態,其實君主立憲製才是最好的政體,大英帝國就是例子。

  還有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則是國際外交問題。

  國際外交向來都是國家大事,是新政府不得不面對的要務。

  對外交的見解中, 李富安堅持要通過談判解決外交問題,但是必要的時候,他認為采用一切合適的方法都是可以的,比如通過強力的手段解決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問題,比如洋人特權問題,關稅問題,這都是需要盡快解決的重要問題。

  對於西方發生的戰爭,李富安並沒有明確表態,他反對任何戰爭,他呼籲和平。除非中國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否則中國不應該貿然加入西方人的戰爭之中。

  “很期待看到您的這些想法在未來幾年實現。”

  記者結束采訪,恭維了李富安一番。

  李富安此時也十分有風度:“呵呵,這一切還要等選舉的結果,一切還說不好呢。”

  記者笑道:“您太謙虛了。”

  李富安道:“不,米青是一個很優秀的對手。”

  送走了記者,李富安的心情繼續不錯,他這些天一直不錯,楊潮履行了承諾,動員富強黨的所有力量支持他,給了他充足的競選經費,在李富安認為這些錢都沒必要花,從始至終他還沒有花掉一萬兩銀子,除了一開始在報紙上打廣告,後來就是報紙追著他采訪了。

  相比米青那邊,潘訓到處遊走,卻始終找不到足夠的經費,聽說米青現在在各地的路費都要自己掏腰包,這樣‘優秀’的競爭對手,讓他如何能有壓力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