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國崛起1900》第344節 糧食征集製
廣袤的俄羅斯平原上,一個個背著步槍、帶著刺刀的工人模樣的戰士,走入了一個個村社之中,他們踹開老百姓家的大門,仔仔細細的搜索者,順道還能帶走百姓家裡一點東西,哪怕是一個穿了幾代的破銅壺也是好的。

 察裡津郊外的謝列夫村,寡婦列謝琳娜哭喪著,哀嚎著,穿著一件又髒又破的圍裙,一隻腳穿著明顯是男性用的爛靴子,另一隻腳乾脆光著,他死死的抱著一個戰士的腿,因為這幾個人拿走了她家裡藏著的最後一袋大麥,那不但是她和兩個女兒的口糧,而且是留下的種子啊。

 但是照顧她的是槍托。

 列謝琳娜被打倒在地,幾個意志堅定的蘇維埃戰士走了,臨走還惡狠狠的罵她:“可惡的富農,想要餓死偉大的蘇維埃,真是卑鄙!”

 “富農”,這是一個多麽美妙的詞匯,列謝琳娜年輕的時候,做夢都想嫁到一家富農家庭去,可惜她不是如花似玉的美人兒,所以他只能嫁給了村裡的鐵匠漢達諾夫。

 還好有一門手藝在,先後生了兩個女兒都用不著餓肚子,可是距離富農還遠著呢。

 列謝琳娜做夢都想不到她也有被人喊富農的一天。

 這是為什麽呢?

 前幾年,仗打的凶,她丈夫被沙皇招到了軍隊中給騎兵打馬掌,到現在都沒有回來。

 後來社會黨在農村組建了蘇維埃,他們號召大家把地主、富農的土地都收回來。

 所謂地主的土地和富農的土地,其實過去都是屬於村社的,沙皇多次改革,每一次都是在鼓勵私有化,都是在向西歐看齊,可每一次都不徹底,因為每一次村社農民都感覺自己被削弱了。

 其實沙皇也是有點想不開,每一次都太小家子氣了,直接把村社土地分給每一個人不就得了。可是沙皇不,他得讓農民贖買,因此只有經營良好的農民才能買得起土地,於是先誕生了一批地主。

 後來斯托雷平要徹底改革。他要徹底摧毀村社制度,他倒是很聰明,鼓勵農民們把村社公地都分了,然後他給富農貸款讓那些經營能力更強的人集中土地搞大農場,但是只有一半的農民賣了土地。剩下那些土地,雖然名義上是私產了,可是他們還是住在村裡,按照上千年的習俗,該重新分配的時候,還是重新分配。

 當戰爭一爆發,農村的蘇維埃力量增強了,於是他們就鼓動農民在把土地收回來,其中很多都是農民賣給富農的。

 列謝琳娜就是那時候從富農手裡拿回來了五俄畝的土地,她丈夫沒有回來。但是她身強力壯,硬是帶著兩個女兒種出了糧食。

 這可是蘇維埃讓他們分的土地,可是現在那些代表蘇維埃的士兵,卻說她是富農,說她想要餓死偉大的工人階級,於是把她所有的糧食都拿走了。

 列謝琳娜向上帝發誓,她從來沒想過要餓死任何一個人,她隻想她兩個女兒不餓死。

 列謝琳娜哭的黑天胡地,她根本就無法理解,原本社會黨人在農村組建的蘇維埃已經變質了。已經變成了偉大的工人階級的布什維克蘇維埃,那些農村社會黨人在鬥爭中失敗了。

 “列謝琳娜,列謝琳娜!”

 已經哭得沒有人樣的列謝琳娜聽到有人在低聲喊她,不是她女兒。女兒送到了教堂躲起來了。

 “費多洛夫斯基!”

 列謝琳娜看到來人,是一個中年人,禿頂,帶著一副眼鏡,這才是富農。

 費多洛夫斯基是典型的斯托雷平改革中的富農,他原本是村子裡普通農民。但是他一個遠房叔叔發財了,把他帶到城裡上了學,他學的是醫學,後來不知道為什麽回到村裡繼續當農民,他說他喜歡農民,不喜歡城裡。

 一邊在村裡當醫生,一邊種地的費多洛夫斯基家庭條件是相對較好的,列謝琳娜年輕時候曾經幻想過嫁給費多洛夫斯基,但是費多洛夫斯基娶了地主家的女兒。

 斯托雷平改革的時候,費多洛夫斯基收買了村裡100俄畝的土地,買了拖拉機耕種,還蓋起了小洋樓,讓列謝琳娜感覺跟他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說了讓你把糧食藏好嗎!”

 費多洛夫斯基扶起列謝琳娜說道。

 列謝琳娜哀聲道:“可那都是種子啊,種子他們都要拿走嗎?”

 費多洛夫斯基歎道:“你沒去過城裡,你不知道哪裡人的可怕,他們會拿走一切的。”

 “我這裡還有一點麵粉,你這次藏好了,不過怎麽辦好呢,總不是個事兒啊。”

 費多洛夫斯基悄悄從大衣口袋中掏出一小包麵粉交給列謝琳娜,一邊哀歎著走了,他走向下一家去了。

 當天晚上,列謝琳娜就到了費多洛夫斯基家裡,小洋樓早就不住了,村裡被蘇維埃鼓動收走他家土地的時候,他就把房子都給了村裡,當做學堂,他兼任老師。

 費多洛夫斯基在學校旁邊建起了一座典型的俄式木屋,中年喪偶,沒有兒女的他,倒也能對付。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啊。這叫人可怎麽活啊?”

 早就有一群人聚集在這裡了,一大半都是女人,男人不是殘疾就是老人,孩子都關在家裡不敢讓過來。

 “大家聽我說。現在這樣不是辦法。還能走的跟我去討個活路吧。”

 費多洛夫斯基把這些村民召集到一起勸道。

 “我不走,我不是富農,你才是富農!”

 一個婦女吼道。

 費多洛夫斯基文雅的扶了扶眼睛:“現在不是誰是富農誰不是富農的問題。他們都說了,有一普特糧食的,就是富農。他們要統統拿走。留在村裡是活不成的。”

 婦女繼續道:“我不怕,我家已經沒有糧食了。”

 費多洛夫斯基歎道:“那沒有糧食你吃什麽。”

 婦女道:“沙皇,沙皇一定會下來派糧的。”

 費多洛夫斯基搖頭:“沙皇已經不在這裡了,他去了西伯利亞。”

 “那你說去哪裡,費多洛夫斯基,去西伯利亞嗎?”

 列謝琳娜有些驚慌的問道,她還想等她丈夫回來呢,要是那麽遠的話,她可不敢去,她丈夫會揍她的。

 費多洛夫斯基道:“可到不了那裡啊,列娜。我們只能去阿斯特拉罕,希望能找到船去英國或者法國,我叔叔前幾年來信說他在英國,讓我方便的話去看看他,他老了。”

 “哦,天哪,英國在哪裡?”

 多數人都只聽過英國,卻根本不知道英國在哪裡。

 “在海峽的那一邊。”

 其實費多洛夫斯基自己地理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去英國是要坐船的。

 沒人跟費多洛夫斯基走,最後只有列謝琳娜留了下來。

 她想問問她丈夫的事情。

 “死了太多人了,你丈夫可能活不了了。”

 列謝琳娜出人意料的沒有哭,連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可能是這些年想過太多次了。

 “那我跟你走。我女兒怎麽辦?”

 “帶著,都帶著。留下來就是死。你不知道歷史,餓死人的事情可太多,太多了。留下指定得餓死。”

 於是熱心的醫術,費多洛夫斯基連夜帶著列謝琳娜和兩個女兒,沿著察裡津到阿斯特拉罕的鐵路線往南走。

 費多洛夫斯基是一個蹩腳的醫生,只在醫學專科學校學了兩年,更是一個蹩腳的向導,他看到地圖就犯迷糊,他根本不知道阿斯特拉罕坐船還要經過一個海峽,俄國統治者魂牽夢縈的達達尼爾海峽。

 他只知道阿斯特拉罕是最近可以坐船的地方。

 費多洛夫斯基高估了他藏的那點糧食的數量,低估了路途的遙遠,從察裡津到阿斯特拉罕足足五百公裡的路程。

 而他們走了三天,糧食就沒有了,不是吃光了,而是被路上的士兵給征集走了。

 士兵首領告訴費多洛夫斯基說,他們是征糧隊的,他們有人,有槍,還帶著機關槍。

 費多洛夫斯基不知道的是,蘇維埃已經開始組建了武裝征糧隊,每隊不少於75人,並配備2、3挺機槍。這不是“征糧”而是“搶糧”,從農民那裡拿走的是口糧和種子糧。

 草根樹皮,蚯蚓泥鰍,能找到什麽吃什麽,在即將挨不住的時候,費多洛夫斯基找到了一個蜂窩,俄國蜜蜂辛勤釀出來的蜜汁救了他們一命,讓他們堅持著多走了三天路程,然後他們看到了黑海,恰好一艘英國軍艦駛入阿斯特拉罕,送來了大批的救命糧食。

 這是第一艘英國軍艦,三天前土耳其投降了,這艘軍艦才可以通過黑海海峽到這裡來。

 費多洛夫斯基已經沒有了人樣,二十多天的旅途,讓他經歷了這一生從來沒有經受過的苦難,更讓他難受的是,列謝琳娜的女兒,大女兒路上被匪幫搶走了,小女兒不幸病死了。

 為此費多洛夫斯基懊悔了很久,直到他幾年後以投資商的身份來蘇聯承包工廠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村子,發現村裡的人已經不是當年他認識的那些人了,當年那些人不知道去了哪裡,反正不可能跟他一樣去了英國。()《大國崛起1900》僅代表作者狂人阿Q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