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361節 歐洲戰局
離開中國,楊潮也就把自己從國內政治中摘了出來,可以更自由的處在一個更加自由的立場看問題。,

 也終於可以抽出精力關心一下歐洲戰局了。

 俄國提前一年在96年就退出了戰爭,讓德國更早的騰出手將兵力用到了西線,英法兩國遭受了更大的損失自不用提,美國人也付出了遠超原本歷史的代價。

 原本的歷史上,美國人在97年參戰,這個時代他們同樣是在這年參戰,可是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強大的德國,更虛弱的英法,於是美國人不得不加大和提前了參與戰鬥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德國人在沒有能夠在美軍大規模登陸之後,只能將美軍也拖入到塹壕戰,消耗戰之中,這是德國人的戰略失敗,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跟美國人打一場消耗戰,他們也知道美國人的物質優勢。

 可就像後世的評論家評論的那樣,德國是一個戰術天才,又是一個戰略白吃,他們的戰術能力毋庸置疑,各種計劃制定的異常完美,可唯獨在大方向方面,總是犯下低級的錯誤,比如無限潛艇戰讓美國人找到參戰的理由,比如轟炸美國讓美國政府徹底動員起來全民的力量。

 總之戰場上他們能獲得一次次勝利,可就是無法讓他們站在一個優勢地位去戰鬥,沒有優勢地位的戰鬥就無法將戰術勝利變成戰爭的勝利。而這麽多年來,他們也就出了一個俾斯麥,深懂這個道理,總是試圖讓他們在優勢性情況下戰鬥,俾斯麥之後,他們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劣勢情況下戰鬥。所以打了很多勝仗,最後卻輸的很慘。

 在美軍不斷增兵的情況下,德國人依然發揮了他們的戰術能力,他們明白,跟英美法三國玩消耗就是個死,除非說服中國人參戰。或者讓某一國退出戰爭,否則遲早他們會玩完。

 但是英國人是不可能退出的,這是經過幾百年證明的,英國人就是要把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弄死。

 法國人也不可能退出,先擊敗法國,讓法國退出戰爭,這是德國人戰前就有的戰略,可是失敗了,法國人不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法國。是一個不退縮的法國,一個不會投降的法國,德國人已經放棄逼迫法國投降退出的打算。

 那麽他們就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逼迫美國退出。

 所以德國轟炸連美國,但是不但沒有逼美國退出,反而激起了美國人的憤怒。

 他們很快就失去了轟炸美國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打擊美國人,他們有目的性的打擊美軍。想讓美軍承受不住傷亡,讓美國人退縮。

 於是德軍最多的炮彈宣泄到美軍陣地上。最多的突破選擇美軍陣地,美國人的傷亡率急速升高,戰爭打到今年年中,他們的傷亡竟然超過了00萬人,而且還有超過50萬人成了俘虜。

 這已經超過美國人歷次戰爭的傷亡總和了,如同德國人預料到的。美國媒體真的開始向政府發難,表達了反戰的情緒,但是美國人沒有進行輿論管制,他們的媒體想怎麽說就怎麽說,這只能代表一部分人。

 但這誤導了德國人。他們以為繼續堅持下去,美國是有可能退出戰爭的。

 於是繼續這種戰略。

 同時另一個收獲是,由於德國人總是重點打擊美軍,讓美國人和法國人、英國人之間產生了衝突,美軍被攻擊的時候,自然是想要這兩國來救援,可是兩國有意無意或者是現實條件不允許,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遲滯,這讓美國將軍潘興十分不滿,認為兩國有意縱容。

 三國之間的隔河,讓他們的統一戰線變得不那麽堅固,德國人總能找到突破的結合部,總是能取得一次次的戰術成果。

 同時英國人的坦克技術也已經被德國掌握,德國人也開始研發了自己的坦克,戰爭有向著機械化戰爭的情況發展,戰壕的作用開始削弱,越來越多的戰壕被雙方突破,協約國能突破德國人的戰壕,德國人也能突破協約國的戰壕,進攻的力量在慢慢壓過防禦的力量,這樣造成的傷亡率直線上升。

 當然更多的俘虜也出現了,以前想俘虜一萬敵人,付出的代價是十分巨大的,可能需要幾十萬人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而現在數萬人製造一個突破,就能讓陷入包圍圈中的敵人投降。

 而且雙方士兵的戰鬥意志都低落到了一個極限,基本上被包圍就投降,沒有什麽誓死不降的傳說。

 這對雙方的人力負擔是巨大的。

 雙方解決人力問題的方法是,從殖民地尋找勞動力,雇傭華工等等。

 法國人已經雇傭了500萬華工,這些人按照規定,都在法國後方的農場、工廠中工作,法國人現在可不敢違背規定,他們承擔不起惹怒中國的代價。

 前線的法國年輕人不斷陣亡,導致法國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德國人在前線豎起大喇叭宣揚,告訴法國人,你們在前線送死,中國人卻睡上了他們的床。

 德國人也不算危言聳聽,確實有很多法國人寡婦生活困苦,或者不甘於寂寞,只能勾搭了他們唯一能接觸到的年輕男人,農場裡和工廠裡的華工,這些對性很羞澀的中國人,跟法國女人有了關系之後,很自然的覺得自己對這些女人有了責任,很多人搬進了法國寡婦家,不但負擔家庭的開支,還幫助法國女人養育他們的孩子,從此很多法國小孩跟日本孩子一樣,也有了一個中國爸爸。

 寡婦之外,還有一些感到緊迫的法國姑娘,掙脫一切束縛,要跟華工結婚。可是法國法律是不支持法規女人跟外國人結婚的,一旦結婚,往往意味著女人失去法國國籍,自動遷入對方國籍。

 法國輿論告訴法國年輕姑娘,來法國工作的華工在中國都是很窮的,所以才願意來賺錢,如果嫁到中國去,會非常辛苦。可是依然無法阻止一大批法國姑娘外嫁,因為很多女孩覺得,如果他們不嫁給跟自己一起工作的熟悉的華工,將來可能會嫁給一個殘疾的士兵,一個喝酒打老婆甚至還有幾個孩子的老男人。

 跨國婚姻開始大量發生,導致法國人很被動,他們甚至都打算修改法律,他們因為評估有認定,如果戰後中國華工帶著法國姑娘回國,會讓法國的產生立刻陷入停頓,他們希望法律能夠承認結婚後的女性依然保持法國國籍,並且吸收國外的勞動力通過婚姻進入法國。

 當然這個法律不光是針對華工的,法國人可不止從中國雇傭華工,非洲的黑人,越南人在戰爭期間也是大量被法國人招募到歐洲的,尤其是非洲人和越南人,可是直接參與到了軍隊之中,這些人為法國流過血,法國人更容易接受他們。

 德國人在大肆宣傳威脅法國人,其實他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德國人也大規模的雇傭了華工,雖然規模沒有法國人那麽大,但是也很客觀,至少有00萬華工在德國的農場裡、工廠裡工作。

 德國還從波蘭、烏克蘭等地強征了超過300萬勞工,之所以德國人不肯雇傭更勤勞的華工,因為他們支付不起工資,波蘭人和烏克蘭人基本上都是強征,工資少的可憐,否則德國人真的很想像法國人那樣,雇傭幾百萬華人,那意味著他們可以解放出幾百萬勞動力參軍。

 “德國人打不下去了。如果讓他們這麽敗了。對中國可沒有什麽好處啊。”

 德國人的事情很麻煩,因為歷史變了。

 現在美國人的飛艇和飛機不斷的調到歐洲,已經開始壓製德國的飛艇和飛機,很快就能對德國展開大規模轟炸了。

 可是德國現在的情況看起來還能堅持一段時間,如果德國被美國轟炸的投降,讓德國民眾直觀的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他們未必就有勇氣發動二戰。原本的歷史上,希特勒之所以能鼓動德國人再次發動戰爭,就是因為德國老百姓始終在後方, 沒有接觸戰爭,沒有遭受傷害,他們的戰爭印象只是生活艱難而已。二戰後德國人之所以很容易的悔悟,就是因為他們的國家被炸成了廢墟,真切的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脅。別以為德國人的道德水平真的那麽高,他們的總統向猶太人下跪有多麽了不起,還有日本鬼子去南京烈士陵園下跪呢。

 德國人被諒解,那是因為政治需要,歐洲需要德國對抗蘇聯的擴張,所以才諒解了德國,給德國放松了,而不是那一跪,當然把諒解德國人推到德國人的悔悟上更好聽,所以大家都這麽宣傳而已。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蘇聯,法國人會允許一個可以跟他們競爭的德國存在嗎。

 深思了一番,楊潮覺得,如果德國短期內不能戰敗,他們被美國人轟炸就不可避免了。

 於是楊潮決定還是要行動,他打算在送米青一個政績。

 “向歐美發出照會,調停一下歐戰吧”

 楊潮告訴米青,中國可以調停歐洲戰爭,讓德國沒有被徹底摧毀之前,退出戰爭。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