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國崛起1900》第411節 封鎖馬6甲
  楊潮搖搖頭:“中日朝琉四國經濟互助,日本對金屬零配件、紡織和絲織工業進行了高關稅的保護,朝鮮更是十項產業進行了保護,唯獨我國與琉球隻保護了一項,琉球保護航運業,我國保護了紡織業。這一項的貿易保護也結束的話,我國政府是不會通過的。”

  互助同盟允許各國最多保護十項產業,朝鮮全用上了,日本用了三項,中國和琉球用的最少。中國是要用自己的市場,將東亞國家綁在自己的經濟體上,琉球是沒有產業可保護,就一個航運業,讓他們保護其他的產業沒有意義。

  之所以隻保護這一個產業,也是因為這個產業太重要,楊潮需要紡織業勞動密集型的特征幫他完成城市化。

  紡織業不單單是勞動力密集型,而且是唯一一個女性佔優勢的產業,只有女人也進城了,男人才能老老實實的待在城市中,這樣才能組建家庭,形成新一代城市人,城市文化。

  裕仁躬身:“那懇請貴國可以向我國出口化纖!”

  楊潮心中暗笑,這才是真正的目的啊,日本人不可能不知道中國不可能放棄唯一的一項保護政策,他們是打算討價還價要化纖啊。

  王求的化纖工廠得到了秋明廉價的石油供應,年產量達到50萬噸,但依然供不應求,化纖對紡織品性能的改善還是十分顯著的,以實用為主的老百姓中十分受歡迎,而且打著飛艇布的旗號,即便是中產階級也很喜歡,因此化纖的價格賣的比面紗還高。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這是一項新技術、新產品,大家都在攀新,圖個新鮮。等過些年化纖普及了,常見了,那時候就會有人覺得還是棉花舒服了,就好像的確良剛剛出來。價格就比純棉布高一樣。

  其中尤其以尼龍絲最受歡迎,原因嗎很簡單,一個絲襪就足夠說服力了。因此現在化纖不但是新技術的象征,還是時尚的象征呢。

  中國紡織品工業。因為有化纖可以混紡,現在已經打開了全世界的市場,即便美國的保護關稅高達百分之一千以上,但是美國人還是大量進口,黑市上的走私品聽說更多。以齊柏林飛艇專用布的名頭。讓西方人還是很認可,而且認為是一種高檔布料。

  只可惜50萬噸的產量,完全無法供應全世界,後世光是中國的產量就高達兩千多萬噸,沒有個幾百萬,在這個時代也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可預見的將來,十年內化纖價格都不會降低到大路貨的程度。

  不過向日本出口嗎,倒是可以考慮考慮,因為幾年年底王求的二號化纖基地就要投產。王求起名求富廠,跟求強老廠產量相當,意味著明年的產量會翻一倍,而且未來近十年都是世界大繁榮,很顯然化纖的產量會一直提高,可以嘗試著出口了。

  “這個,我可以做主,東營化纖廠有我的股份,我可以做主。”

  出於扶持先進產業也好,投資照樣項目也好。王求的化纖廠中楊潮的股份高大三成,當然哪怕沒有半毛錢股份,楊潮一句話,王求也會給面子。不過這個出口問題。楊潮其實也沒有限制王求,只是王求自作主張,寧可低價賣給中國企業,也不高價賣給國外企業。

  但是違背他的本心的是,他賣給上海紡織企業的一些化纖,通過各種渠道又被有些紡織企業悄悄高價專賣了。因此化纖其實日本人一直在私下進口,不過價格及其高昂。

  日本通過走私,已經掌握了一整套化纖紡織和混紡技術,他們的紡織業有強烈的願望,介入這個市場,因為這是日本可以大量向西方出口的契機。尤其是美國市場,美國跟中國在相互封閉,但是對日本可是打開了大門的,原因嗎,有一點自然是出於政治目的。

  如果日本可以生產化纖產品,美國市場幾乎就是給日本準備的,這可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完全不輸於,甚至高端消費能力比中國更高的大市場。

  “實在是太感謝您了。”

  所以得到楊潮肯定的答覆後,裕仁是發自真心的感謝。

  “生意而已。不過有一點需要請貴國盡快準備一下,我國可能馬上就要封鎖馬六甲海峽了。如果對貴國的貿易造成了影響,十分抱歉。”

  楊潮對裕仁解釋道,讓裕仁的臉色都有些變了,因為這實在是太意外了,封鎖馬六甲這是會引發跟英國的戰爭的,難道中國人真的想跟英國人打一仗,甚至跟英美聯合打一仗。

  但他只能表示:“鄙國能夠理解,不過鄙國還是希望能夠和平解決南洋事件。”

  楊潮笑道:“感謝貴國的理解。所以,我在日本不能待太久,很快就要去暹羅。”

  去朝鮮,來日本,國際上都在盯著,去泰國英美肯定也會盯著,甚至法國人也會緊張,因為暹羅跟法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可是有領土爭端的,暹羅為了換取治外法權,可是割讓了邊境不少領土給法國的殖民地的。

  如果中國跟暹羅結成某種同盟,對法國的越南、柬埔寨、老撾等殖民地肯定會有威脅。

  楊潮沒有夜宿皇宮,這一點上,日本人可比朝鮮人講究多了,這也說明日本皇室在國內的地位上,比朝鮮國王要高的多了。

  楊潮剛到日本人安排的外賓館,就得到了消息,中國海軍宣布封鎖馬六甲海峽。

  因為英艦日夜兼程提前到了馬六甲海峽。

  英國人派出兩艘戰艦,是為了針對中國的,結果卻被擋在南洋之外,這對英國來說,等於是在挑釁了,新興國家對老帝國的挑戰,世界局勢都跟著緊張起來,歐洲的股市受此影響頓時就降了近十個點。

  可是上海的股市卻漲了,對於戰爭,中國跟西方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對剛剛經歷的戰火吸力的歐洲來說,戰爭就是災難,而中國市場上一次次戰爭的收益,讓投資者產生了一種戰爭可以製造市場的錯覺。

  同樣的還有美國市場,美國市場也稍微上浮,這跟一戰之前截然不同,歐戰爆發的消息傳到美國的時候,當時華爾街的故事都被迫停市了一天,這是他們幾百年中第二次因為意外而閉市。可是這一次,他們的股市反而上漲了,顯然美國人也產生了戰爭帶來紅利的錯誤意識。

  潘訓要封鎖馬六甲海峽的事情,是跟楊潮打過招呼的,雖然他是全權處理此事的特使,可是這件事太敏感了,有可能跟英國爆發戰爭的動作,潘訓不敢自作主張,不但通報了楊潮,也上報給了米青知道。

  至於為什麽,潘訓有他的解釋,他要讓英國人明白,南洋這一片是誰的地盤。

  所以英國人的軍艦此時到來,中國不歡迎,那就要把他們拒之門外。

  用的理由是南洋局勢緊張,所以要封鎖馬六甲海峽,以免產生意外。

  中國封鎖馬六甲的行動,自然讓英國人極為憤怒,這種無理的挑釁,放在過去,英國人是絕對要宣戰的,可是剛剛經歷過德國人的挑戰,付出沉重代價將德國人擊敗之後,英國人的勇氣也在戰爭中消耗殆盡了。

  英國一方面向中國發出強烈的抗議,要中國放棄這種無理的舉動,軍艦調動是大英帝國內部的事情,中國以這種方式干涉大英帝事力量的調動,大英帝國保留製衡的權力。

  英國人軍艦的目的地是新加坡,是他們的殖民地,中國不讓他們進入,確實蠻橫了些。當然中國只是封鎖了馬六甲海峽,英國人還是可以從其他地方繞路的嗎,只是那樣一來,大英帝國的面子可就徹底被人掃在地上了。

  因此南洋危機爆發後兩個月,不但局勢沒有緩解,反而進一步加劇了。

  “蠻橫,就是要蠻橫一點,就是要告訴洋人,東方這一畝三分地,得我們說了算。”

  楊潮看著從各國收集到的信息反饋後冷笑道。

  尤其以英美兩國的報紙批評的最為激烈。

  同時英美之間的磋商更密集了,只可惜兩國都不想打仗,哪怕他們聯合起來的海軍力量是中國的兩倍,可他們依然不打算派軍艦萬裡迢迢來到東方,在中國的家門口跟中國海軍打上一仗。

  不光是英美耗盡了勇氣,還有經濟的問題,歐戰剛剛結束,英國人還沒有恢復元氣,背了一屁股債,俄國還賴掉了他們幾十億美元的債務,德國的賠款也拿不到手,英國經濟一片死氣沉沉,反倒是對殖民地的投資增加了。

  其實英國的經濟在歐戰之前就已經如此了,在本土投資已經停滯不前,因為投資本土的收益實在是太小了,英國資本在戰前不是投在了美國,就是投在了殖民地,獲取的豐厚利潤和利息回報,就足以平衡本土的進口額了。

  可以說,歐戰之前,英國經濟就已經發展到了金融經濟時代,英國社會成了一個是食利階層,就好像兩百年前的荷蘭和兩百年後的美國一樣。

  美國人正處於經濟危機之中,借給歐美的幾百億收不回來,美國政府欠的債務超過了300億美元,他們的經濟能力也不樂觀。

  從經濟上講,這兩國都沒有能力再次開啟戰爭模式,畢竟中國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中國了,不是隨便派一兩個師就能打到北京去的時代了。

  所以兩國一邊秘密磋商,一邊還不斷的向中國發外交照會,逼迫中國讓步。

  但中國根本就不搭理這兩國,一口咬定南洋事件,是中國和荷蘭兩國之間的事情,拒絕任何第三國介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