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國崛起1900》第639節 中美關系
 “中國人手裡擁有至少3萬噸的黃金儲備。£∝,根據最新的情況顯示,中國經濟正在慢慢恢復,我們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大量進口國外的商品。”

   “對美國而言,如果能夠開啟中美貿易,只要我們能佔有中國三分之一的糧食市場,那就意味著為一億人口提供糧食,這會讓美國的農業立刻恢復起來。中國在進行大規模的電力和基礎建設,這對我們的電力設備製造,機械製造,甚至工程施工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

   “如果能跟中國進行全面貿易,我敢斷言,美國將很快走出目前的經濟困境,再次恢復到三年前的經濟狀態。”

   美國國會中,羅斯福總統坐在輪椅上慷慨激昂,他大肆唱高中國經濟,把中國放在關乎美國經濟能不能複蘇的關鍵位置。

   “所以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美國能不能恢復過去的尊嚴,能不能解決目前的困境,取決於我們能不能放棄無謂的感情,能不能放開我們的胸懷,去接納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國家。”

   “當然就像各位尊敬的議員所說,我們自然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忽視國家尊嚴,因此我們需要跟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建立貿易關系,但是我們也需要中國的尊重,我想這一點對於中國也一樣,美國不能忽視中國,中國也一定不能忽視美國。”

   “我要求得到國會授權,在不損及美國國家尊嚴的情況下,展開跟中國的外交談判。”

   羅斯福結束演講,得到了長達十多分鍾的掌聲,顯然他征服了國會議員。

   真的是如此嗎?

   在之前長達半年的時間內,羅斯福就開始暖場。不斷的在各種場合發表關於中美關系重要性的言論,這種言論夾雜在羅斯福行政的過程中,隨著羅斯福新政慢慢收到效果,美國的失業率大大降低,羅斯福得到的支持越來越多,他的觀點也就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

   可這不是他得到國會議員支持的最大因素。因為美國這些國會議員,雖然一個個都是由民眾選出來的,可是至少有一半跟大資本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說他們是打著國民的名義,為資本家服務的,一點都不冤枉他們。

   但是如果說他們就是資本家的走狗,那就太小看政治的複雜性了,要麽是別有用心的煽動性宣傳,要麽就是無知之徒的自我幻想。

   交換、合作和收買。這才是美國政治生態的基本規則,美國議員絕不是資本家的走狗,當然也不是平民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私心的個人而已,雖然不排除有個別不受任何影響的理想主義者,可是大多數在政壇摸爬滾打的老家夥,怎麽可能一輩子維持這種理想。

   因此這些政客心裡十分清楚,在必要的時候。他們推動一下對資本家有利的國家政策,既無傷大雅。還收獲頗豐,何樂而不為呢?

   只是他們畢竟是靠著平民的選票上來的,他們至少要在表面上維護平民的利益,因此絕不會冒著終結政治前途的風險,堂而皇之的為資本家服務,因此羅斯福如果不能拿出充足的理由。他們是絕對不會冒險幫助羅斯福的。

   可是羅斯福經過半年多的宣傳,至少表面上製造了一種大家都已經接受了中國,大家都能為了經濟利益而暫時放棄對中國的惡感,所以他們就可以投票支持一下羅斯福了,畢竟跟中國交流。對美國資本家太重要的,不提別人,光是洛克菲勒財團,就能讓他們的油井再次流出黃金。

   壓製了摩根財團之後,洛克菲勒財團已經成為美國政治勢力中毫無爭議的大佬,國會中為他們服務的國會議員不知道有多少,只要不引起民眾的抗議,這些國會議員會要不猶豫替洛克菲勒投出他們至關重要的一票。

   於是羅斯福的跟中國談判的議案,獲得高票通過,接著股市對此反饋很好,股市在低迷中如同吸了一口大煙一樣,難得的猛漲了一次,只不過在閉市的時候,又再次跌落到開盤的時候。

   之後是各大報紙紛紛報道這一消息,而且大都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其中有多少報紙是拿了財團的潤筆費,那就只有那些主編和記著知道了,普通民眾只知道,如果能跟中國建立關系,他們的工作就有保證了,他們的工資就能上漲了,反正報紙是這麽說的,他們的議員是這麽說的,至於是不是真的,他們怎麽知道。

   就這樣羅斯福獲得了跟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進行談判的權力,很快他們就通過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發出了邀請,打算在倫敦,就中國建立關系展開談判,而且要解決中美之間存在的各種遺留問題,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衝突問題。

   這段時間羅斯福十分積極的推動跟中國建立關系的談判, 相對美國來說,中國對這件事非常平淡,中國官方從來沒有回應過美國的態度,民間也絲毫不關心美國人,就好像回到了幾百年前的明清時期,中國人根本就不關注外界。

   中國人更關心的是國家複興發展公署,是渤海隧道,是長江三峽,是國家電網,是中國進行的一項項超級國家工程,關心的是日本人在建造軍艦,是西伯利亞在發生戰爭,相比之下美國對中國不過是一個距離最遙遠的一個陌生國度罷了。

   作為一個列強,美國對中國近代的影響,遠比不上英法,也比不上德國和日本,比不上俄羅斯帝國,只有一個排華法案那還是發生在美國國內的事情,如果不是當年楊潮、潘訓等政治人物故意挑起來,也許中國老百姓一百年都不會注意到。

   這種情況十分詭異,似乎發展中美關系,是美國人剃頭挑子一頭熱,中國人毫不在乎,讓美國人松口氣的是,中國政府正式回應了美國的談判要求。答應派出外交團隊,前往倫敦進行談判。

   然後中國的報紙才開始關注起了這件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