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國崛起1900》第702節 紐帶
 楊仲義十五歲了。

 在他十五歲的生命中,他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人人對他都極為友善,盡管他是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

 他父親是一個英雄,因此他一點都不難過,盡管沒人能告訴他太多的消息,隻告訴他他父親姓楊,是一個英勇的戰士,在把朝鮮從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來的戰爭中英勇作戰,但幾年後慘遭日本浪人暗殺。

 但是他父親到底是什麽家庭出身,老家在哪裡,卻沒人說得清楚,隻說是一個中國的軍官,家庭住址等檔案遺失在戰爭中了。

 對於父親的印象,楊仲義也只知道他父親叫做楊生,楊仲義並不知道,這是暗示他父親沒死還活著,但他以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名字罷了。

 楊仲義的母親是極其賢惠的一個朝鮮女人,這些年楊仲義在中國讀書,他母親每個月都來看他,而且給他帶許多許多的吃的,生怕兒子在山東的學校裡吃不飽,搞得同學都笑他,在中國還怕沒吃的,甚至有時候讓他很生氣,因為這些人竟然敢嘲笑朝鮮的美食,那是他母親親自做的泡菜。

 好吧,楊仲義有時候也覺得,坐著飛機飛過渤海,就為了給他送一壇子泡菜,確實有些不夠聰明,他有時候也逆反,不想讓母親老來看他,可是母親被他頂撞的時候,從來都一言不發,又讓他很不忍心。

 相比之下,他大姨就可怕多了,掌管著朝鮮最大的印刷公司,業務遍布整個亞洲,十足的女強人,小時候每次回來見到楊仲義,都要考他的文章,做的不好的時候,還要罰他,每每這時候,他母親都會偷偷幫他抄寫,所以楊仲義從小就怕他大姨。

 除了這些無傷大雅的家庭問題,楊仲義的人生過的十分順利,甚至有些平淡乏味。

 因為所有人都對他很好,讓他沒有見識到太多的苦難,他叔祖父是朝鮮大權臣金九,在朝鮮呼風喚雨,雖然他從小就在中國隱瞞身份上學,但身上隨時都裝著一封信,遇到問題後可以直接送到朝鮮領事館,到時候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小時候不知道這封信輕重的楊仲義真的用過,當時有同學欺負他,他忍不住,就拿著信跑去領事館讓駐華武官出手,幫他打了幾個德國籍同學。

 他上的是德國人開辦的私立小學,因此學校裡既有德國人,也有中國有錢人家的子弟,中國學生和德國學生,分為兩個派別,相互對立,經常打架,一開始的時候,他的中國話帶著濃濃的口音,中國學生不待見他,德國人卻把他當中國人,因此受欺負是難免的。

 打了幾個德國同學之後,他不得不轉校,轉到了煙台上學,這裡就沒有德國人了,可一開始還是不順利,依然會有人欺負他,他發覺金九的信好使之後,又讓朝鮮武官打了同學,這一次他不但被迫轉校,而且金九親自來到中國,當著他的面,用木棍將兩個朝鮮武官打的頭破血流暈厥在地。

 轉校到了東營之後,楊仲義就在也沒有動用過自己的特權了,他學會了忍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竭盡全力的融入其中,有時候甚至不得不討好一下中國學生。

 他的小學就這樣過去了,到了中學,環境就變了,他已經不是過去那個連話都說不利索的朝鮮小子了,不但發育成了一年年輕的小夥子,而且年少多金,不但沒有男同學欺負他,而且在他身邊聚攏了一大批酒肉朋友。

 這種生活隻持續了一年時間,因為他成績下滑的太厲害,恐怖的叔祖父金九再次出現,警告他如果他在這樣胡鬧下去,就帶他回朝鮮去。

 楊仲義不想回朝鮮,因為誰都知道中國是tian朝,這裡的一切都比朝鮮好了太多,而且回到朝鮮,他就不能在上學了,不能到學校上學,而是必須待在家裡,請家庭教師教他,他將沒有朋友,沒有夥伴。

 終於在他母親一直陪伴了他一年之後,楊仲義學乖了,開始懂得認真學習了,因為他生高中了,升到了一所平民學校,但卻是一所精英學校,這裡的孩子不像之前那樣,都是家裡有錢的人家,但確實最努力,智商最高的學生,是通過層層選拔才能進入的學校,這所學校的學生,只有一個目的,考入大學,或者考取留學名額,改變自己以及家族的命運。

 在這種氛圍下,楊仲義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因為每次考試都掛在最後,被學霸們用成績碾壓的滋味很不好受,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年多,在他母親請來的家教折磨了一年多之後,他的成績勉強能排到中遊了。

 但這種成績,顯然無法讓他進入大學,中國的大學太難考了,因為學生太多了,學校又不夠多,才100所正規大學,有的學校每年才招收1000人左右,每年能升大學的學生才只有30萬人,而高中畢業生卻高達1500多萬,50個人中才能考取一個。

 好在中國有錢,大把撒錢把學生送到國外去,每年送往歐洲20萬人,其中德國就有10萬人,送去美國的也有10萬人,但楊仲義依然考不上。

 不過他年輕,因為他上學比其他人都早,他家人安排他去跟一個人學習學問,中國的大名士張謇,中國最後一個狀元。

 他認識張謇,因為他時候,就是張謇給他蒙學的,那時候張謇在山東,後來張謇走了,他也進入了正規學校讀書,從此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但是他對張謇印象深刻,因為張謇太嚴格了,嚴格到讓他感到恐懼。

 說心裡話,他是不想跟張謇學習的,但他無可奈何,他敢跟他母親說不,甚至敢跟他大姨說不,但是他不敢對張謇說不,張謇是他叔祖父金九之外,第二個讓他害怕的人。

 所以張謇一個電話,他只能收拾行裝,前往南京。

 讓楊仲義意外的是,張謇並沒有叫他讀書,也沒有考他學問,而是非常關心的跟他談了談這些年的學習,然後讓他去農會實習了。

 讓一個湖南籍的農會幹部帶他,這個湖南人叫李勝利,中國官話說的還不如他好,但是學問很好,能做詩詞,十分健談,說話之間很有感染力,仿佛天生有一種戰天鬥地的氣魄,讓他好生佩服,天然讓他生出親近感,覺得跟著這個人能讓自己的人生更為精彩。

 李勝利精神很好,生活上雖然略顯邋遢,但是凡事都要窮根究底,帶著楊仲義到各地的農會視察,常常能在各種文件當中找出最難以察覺的問題,經常讓當地農會官僚啞口無言,只能承認錯誤。

 跟著李勝利也讓楊仲義學到了不少東西,比如中國農會的具體操作,每年定期在農閑十分教授各種農業課程,推廣優良種子,下鄉拜訪一些大家族的族長,甚至普通農戶,將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最緊迫的困難,統統記錄下來,回去整理成冊,一項一項解決。

 最重要的工作是籌建鄉村工廠的問題,李勝利告訴楊仲義,這關乎中國農村能不能發展起來,中國能不能成為世界第一等國家的最關鍵一步。

 李勝利喜歡說第一等,他有濃厚的大國主義情結,他天然認為中國人就應該是第一等,如果不能成為第一等那就沒有一點意義。

 李勝利講道理總是一套一套的,而且很難被人駁倒,盡管很多時候楊仲義覺得他說的東西好像有問題,可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總是被李勝利的邏輯所困住,要麽被他說服,要麽被他懾服。

 李勝利帶著楊仲義,檢查一個有一個農村的生產條件,土地化驗結果,適合大規模種植的作物類型,然後來選擇適合發展的工業項目。

 李勝利說,工業既要講集中,也要講均衡,把工廠放在農村是不合適的,但是不放在農村,就會讓城市和農村失衡, 所以農村小工廠不止是工業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是社會問題。

 但還要講方法,不能胡亂的建廠,即便是在農村,也要把工廠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方,最好是靠近河流,能通船舶的地方,四裡八鄉的農產品都能用小船運到工廠,經過加工後在用大輪船運到城市去。

 楊仲義在中國學習,吸收營養,他不知道的是,張謇是把他當做親傳弟子在培養的,甚至打算讓他將來接手農會,而這個青年骨乾李勝利會是他最好的幫手。

 可是他叔祖父金九不這麽看,更希望他能在中國讀完大學,然後回到朝鮮去,聽說金九已經在給他安排學校了,可能是北京的某個大學,也可能是上海的某個大學,但是楊仲義發現,他已經愛上農會的工作了。

 他不知道在對他的教育問題上,金九和張謇的矛盾已經十分嚴重,幾乎到了難以調和的程度。

 因為他不知道,他是一個紐帶,一個中國和朝鮮之間的紐帶,也是中國和朝鮮跟某個人之間的紐帶,兩國的政要人物,都認為,把自己的國家跟那個人牽上關系,是未來三十年的保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